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在特定竞争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受企业所在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较低的技术水平使其市场竞争能力弱而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作为全球价值链主导者,跨国公司所形成的垂直竞争挤压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问,强化其技术上的跟随性;跨国公司通过其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加剧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与价值链同一环节的其他企业间的横向竞争,制约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全球化竞争冲击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封闭的产业链,造成来自产业链上游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下游需求支撑的不足,约束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实力的提升,进一步限制了其自主创新的空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突破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制约的着力点在于通过企业自身力量和外部推力,打破市场竞争能力弱和自主创新能力差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是本土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来源,其中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成功知识转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跨国知识转移和效率都要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因此,跨国公司和与之合作的本土企业对吸收能力的培育就非常重要,它是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国际制造业转移与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制造业转移是当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国际制造业转移实质是跨国公司价值链"片段化"和空间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条件.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本文提出嵌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并通过学习和创新沿价值链不断攀升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全球网络、本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等理论研究非常关注知识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与机制,但是分析视角的"中观"属性使这些理论的研究较少与"微观"企业层次的能力积累建立直接的关联.然而,对于参与国际竞争的集群企业来说,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恰恰是如何充分利用外部网络中包含的各种知识源来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这种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引发了两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全球网络与本地网络中的各种知识转移效应和机制是否能够作用于集群企业能力的构建?如果外部网络机制和效应的影响确实存在,那么各自的程度又如何?基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以及企业层次技术能力研究的已有文献,通过对中国浙江两个专业化产业集群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所获得的数据,对外部网络效应与集群企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后显示:(1)并非所有的外部网络效应都能够影响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2)即使某些效应确实能够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产生影响,其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产业升级问题,从价值链视角切入,着眼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实现汽车产业在企业层面的升级,通过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对本土案例企业与全球产业链的协同与隔离过程进行分析与提炼,提出以企业创新来应对激烈竞争的理论模型与基本对策。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由创新的驱动、创新规划、创新实施、创新监管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在企业层面上升级的根本,合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向更高价值量节点的升级,自主创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向更高价值量含量的价值链跃迁。  相似文献   

6.
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是本土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来源,其中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成功知识转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跨国知识转移和效率都要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因此,跨国公司和与之合作的本土企业对吸收能力的培育就非常重要,它是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制造网络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制造网络是一种新的制造组织系统,具有卓越的制造能力与服务能力,对传统的制造观念形成挑战。本文分析与探讨了全球制造网络产生形成的推动力量、其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网络成员、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全球制造网络在企业、产业以及国家层面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发展机遇,分别是全球制造网络为发展中国家本地企业知识获取提供机会,为向发展中国家的知识转移提供机会,以及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最后探讨了全球制造网络对中国本地产业及企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破解本土代工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难题,具有战略性与紧迫性。通过在海内外编织技术或市场网络,潜心"根植"、固本培元,逐步蓄积升级之势、寻求"根植升级",是本土代工企业寻求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新路径。构建了根植升级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根植升级的网络治理、根植学习、能力聚合及杠杆升级等内生机制,提出了多种根植升级路径及其动态演化机制。促进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需要在重塑升级理念、合理选择升级策略、升级政策上确立"全球化根植、促进根植升级"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阐述了由知识驱动的竞争理论,分析了显性知识转移、隐性知识整合与产品联盟、知识联盟的相互关系.产品联盟是企业跟踪和获取可转移的知识的方法,无法为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知识联盟不但获取显性知识,而且学习隐性知识和创造新能力,它有助于企业通过战略管理来更新它的核心能力或创造新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郁,中国内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和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中国加工贸易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低附加值和低生产率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注意。随着外部贸易环境、国内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分析中国加工贸易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描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加工贸易的若干特征和“低端锁定”问题,引出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经营决策、出口行为以及企业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的影响,并围绕以生产过程、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为主的产业内升级和以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特征的产业间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的路径。研究认为,着重强调人力资本积累、本土企业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现实背景,实现东西双向开放,塑造以我为主的包容性的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等,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新机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已逐步成为企业成长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也日益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内部知识传播的概念模型。首先得出了企业内部知识传播产生的基础,即知识势能差额的存在和来自知识传播者的“推力”以及知识接收者的“拉力”。然后对传播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并提出了企业内部的知识传播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发展企业能力的问题。根据知识理论的观点,企业能力的发展是组织学习过程,将企业在联盟中的学习的过程分为“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两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总结了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在第二阶段,根据知识管理观点,认为知识的转化能力是决定企业能否通过联盟巩固并发展企业自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创新环境下,参与全球制造网络的不同类型的本土企业因在关系嵌入与吸收能力协同方面的不同表现,导致了其知识搜寻内在逻辑的复杂和创新演化路径的不确定。文章进一步以中国轿车企业为例,深入分析了全球制造网络效应下本土的跨国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关系嵌入和吸收能力协同上的差异对各自知识搜寻努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已成为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集群的关键是要实现知识的转移。以古诺模型为基础,建立两阶段的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各阶段均衡解的分析,探讨了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对企业产品产量、价格、收益的影响。分析了企业在追求产品规模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知识高位势企业知识移出和知识低位势企业知识移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价值链分析中小企业与战略外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业务战略外包的前景,认为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大型企业会将更多的产业价值链中的非核心环节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竞争,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知识型企业员工间咨询关系构建了知识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网络模型,分析了知识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并基于实际的隐性知识转移网络结构,模拟分析了隐性知识增长速度与知识水平差异的演化规律,以及知识型企业员工的自学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对隐性知识增长速度和知识水平差异程度的影响。这为知识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出发,通过对知识转移的分析,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所转移知识的性质、知识发送方的传递动机和表达(传递)能力、知识接收方的接收动机和学习(吸收)能力、知识发送方与知识接收方的知识相容性、知识转移的媒介和传输途径等。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开展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影响客户知识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构建面向CRM的客户知识吸收能力概念模型,审视吸收能力的四个关键维度:获取、消化、转化和开发在企业对具体客户进行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如果企业拥有了关于获取、消化和转化客户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客户价值创造过程中开发客户知识的能力,企业将能获取客户价值和企业收益的巨大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