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微"时代诞生以来,青年亚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许多新样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屌丝"文化、"丧"文化、"佛系"文化.这三种文化代表着"微"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风格转向特征."微"时代青年亚文化起源于"屌丝"文化,其抵抗形式为二元对立式,以粗鄙性的语言风格来实现自身恶搞、自嘲式精神标签;"丧"文化阶段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徘徊时期,其抵抗形式是现代犬儒式,以"毒鸡汤式"语言风格来展现自身的颓废标签;"佛系"文化阶段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时期,其抵抗形式是退缩式的,以"微"清新的语言风格来呈现自身的消极性标签."弱"风格、"浅"抵抗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外在层面发展趋势,争夺网络话语领导权是其内在价值层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文化已成为56个亚文化层构成的稳定结构,这一稳态结构的最终成型,是和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聚合过程中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的。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亚文化层的土家族文化也经历了由“清江巴人文化”、“巴国巴人文化”、“前土司时期的领主文化”、“土司文化”到清“改土归流”至1949年的“土家族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朝那:保留在汉语中的古羌语词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籍中屡见一个地名词语--朝那.这是古羌语词语,是古羌族人对所居地的命名,意思是"黑龙".从语言形式看,"朝那"是"名词中心语 形容词定语"结构,体现了藏缅语族语言的一般规律;从地域分布看,殷商至两汉时期,朝那地是古羌族的活动范围;从文化特征看,古羌族崇龙尚黑,其生活地域的山水和居民点多以黑或龙命名;从文化遗迹看,今陇东一带许多县乡都有繁丰的龙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4.
《华阳国志》说:"蜀以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号名城。"古蜀历史的研究者因此都认为古蜀国有"三都"。其实,这个"蜀"不能肯定就指古蜀国,当时以"蜀"字作为区域或国家名称的,除了古蜀国,还有秦汉时期的蜀郡、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国。《华阳国志》记古蜀史并无新都、广都为"都",考古发掘古蜀国之"城"亦不见新都、广都。"成都、新都、广都为三都"当为蜀汉时期之史实。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巴国的城市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文献可知者有江州、垫江、平都、阆中、枳5座都城.巴国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选建在临近河流的平坝地带;巴国城市未建有土质城垣;巴国城市的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商贸功能也有一定的发展.巴国城市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形成,既与巴人历史时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巴族民族文化的尚武精神和建筑传统具有充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巴蜀文化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当代中国文化总体为背景,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四川盆地东部)、蜀文化(四川盆地西部)为主体,并包括省内务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在四川西部)的地域亚文化的总汇。它深居中国内陆腹地,是一种以盆地为主要地域特征的内地型文化。它以汉民族为主体(占其总人口的96.3%),多民族杂居,是一种汉文化为主的多民族复合型文化。它的两个主要文化巴与蜀文化,是历史悠久的、基本上未迁移的、稳定的亚文化,故它是一种历史连续型文化。 巴蜀文化的特征则是指基于巴蜀文化诸多层面丰富复杂的文化内容,而以地域为视野界限,侧重其历史的与现实的文化运动中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特质的最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而不同地区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生活环境之间的差异造成各地寿庆活动的内容特征不尽相同。广西右江流域壮族传统的寿庆民俗活动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散发着当地浓厚的泥土气息,其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地方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亚文化的一种最新形态,网络亚文化是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及其超功能运作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文化现象.它具有交互性、娱乐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叛逆性等五个方面的后现代性主要特征.对于网络亚文化的正、负效应,不仅应该辩证地看待,而且应该区别对待.疏导和治理相结合,是推动网络亚文化走向正常、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巴人“变风”之觞及其滥觞蔡元亨一、中华文化特异现象:五行诗以古巴国地域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广大西南地区.流行着一种霸主型山歌.即五句子歌.它不仅是一个五句曲体的概念.而且词体结构也是以奇特的七言五行诗为主体.久远的历时性证明,五行诗山歌生命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0.
论校园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会在一定时期内孕育、发展出相对于社会文化本群体的某种亚文化。校园文化做为一种亚文化,如同企业文化、农村文化、行政文化一样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对不同文化特征加以人为运用的艺术,它利用文化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陶冶和熏染,并配合学校的正规教育和制度来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教化。本文对校园文化从三个方面论述:其一,校园文化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其二,校园文化的作用;其三,如何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与世界文化趋同现象相对应,千七的觉醒导致户人们对区域特性、地方特性、民族文化的追求,其中包括对城市中“亚文化群”的追求。当今世界正处于文化的多元与共存之中,这也是世界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回民街区存在于我国多数城市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各斯林一千三百万人,跨十几个民族,分别居住在我国一百多个不同规模的城市中。而北方城市中的回民街区是有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亚文化街区。这些街区具有历史久远,文化内征深厚,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在调研中发红,这些街区绝大部分正待于更新,由于…  相似文献   

12.
受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空间转换的影响,不同戏曲文化之间会引起交融、互动与整合,进而导致戏曲文化生存空间的演变。对农耕、工业、知识三个时期(10-21世纪)影响山西戏曲文化生存空间因子权重值的定量化分析可知:戏曲在社会空间中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次要地位;宗教、礼乐和娱乐走向纯娱乐形式;全民性参与并获得社会认可的戏曲活动转化为少数人的"商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距离"的消失发展为文化的同质化并且造成戏曲文化原有的地域性、多样性与丰富性的艺术特征的消失。戏曲文化的生存空间呈现萎缩态势。  相似文献   

13.
宗倩 《淮海文汇》2012,(4):32-38
青春审美文化,是青春、审美、文化三概念的交叉,是一种呈现"青春"审美特征的亚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逻辑延伸下形成了青春审美文化这一研究的新领域。当代青春审美文化可以从青春审美的生产、消费等方面来观察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绰号在乡村社会中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乡村地域情调,也是人们透视和了解乡村社会生活面貌的窗口。首先,乡村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区,人们彼此熟悉了解,根据人们的外貌、生活习惯、性格品行、职业等特征产生了不同类别的绰号,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表现力。其次,由于乡村社会特有的本土文化特征,绰号以贬义居多并集中分布在中老年男性人群。另外,作为乡村社会中的一种亚文化,对于具有维系乡村熟人社会、提供道德约束、反映社会变迁等具有较为鲜明和突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蜀汉时期秀才孝廉的具体实例的考证,认为蜀汉时期秀才孝廉察举制度一直在实行,并表现出与曹魏和孙吴的异同.文章还对蜀汉"特重察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的经典道路,不仅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而且有思想文化意义。城市道路是一个国家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形态对这个国家的形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要在民族自身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的指导下来进行,使道路不仅景观优美且蕴含文化价值,使道路景观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体现城市形象的经典道路,其景观形态要表达的是"异",而非"同"。论文从纵横两个角度论述了不同国家经典道路景观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提出了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和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翠云长廊是以四川剑阁古城为中心,西至梓潼,北达葭潼,南接阆中,东北临广元、昭化,长达150km的古蜀道。李白曾感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就是蜀汉古驿道金牛道的一段。翠云廊的形成,对蜀北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蜀道蜿蜒翠云路,三百里程十万树”古柏、古路形成了一条贯穿蜀北的极具生态特色的文化线路。从翠云廊的文化入手,分析了翠云廊厚重的千年文化内涵,这对于研究和保护中国驿道廊道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世纪国宝展”一号展柜上,一块毫不起眼的灰褐色泥巴,与秦始皇陵的划船陶俑、中国最早的人造铁器等考古文物一起,戴上国宝桂冠,令众多参观者瞩目。和其它展品相比,这块参展的古窖泥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它依然“活着”。可不要小看这块古窖泥,它来自长江之滨的五粮液古窖池,至今已有637年的历史,每一克古窖泥里含有几百种、约十亿个参与五粮液酿造的微生物,被科技界称为“微生物黄金”。为保证这块古窖泥的沿途安全,四川专门派出警务人员护送这块“泥巴国宝”进京。为揭开这块“泥巴国宝”的秘密,记者专程赶到宜宾。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蜀汉实行的民族政策最为成功,成效最为显著。在争夺荆州的战争中,各少数民族尤其是武陵蛮夷部落,表现了鲜明的"拥刘"倾向,为蜀汉集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蜀汉之所以能够赢得各少数民族的鼎力支持,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等人改变了过去单纯杀戮的民族压迫政策,执行了以"和""抚"为基本原则的民族策略;而且消除歧视行为,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民众的人格和文化习俗,采取了汉夷两级官吏共同管理地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国分魏、蜀、吴,其中魏、吴是国号,但蜀不是国号,而是地域号。《三国志》陈寿开始正式用地域名称"蜀"代称刘备建立政权的国号"汉",以与建都长安的西汉王朝以及建都洛阳的东汉王朝区别,但在行文中仍然保留不少反映蜀汉政权国号"汉"的记载。裴松之的注、《三国演义》也保留一定数量的记载,后人对"汉"作为蜀汉政权国号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