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西安、杨凌非上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与问卷调查相比较、相印证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知识员工关心的激励因素,论证了知识员工由于个体背景的不同而对待激励因素的差异。在与有代表性的中外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激励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非物质激励知识员工的误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企业和管理者重视非物质激励,提高激励知识员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对我国企业目前非物质激励知识员工存在的误区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情感激励、工作激励、领导激励、创新激励、学习激励、企业文化激励等非物质激励知识员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企业知识管理流程为切入点,通过对员工知识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员工知识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99名不同行业在职员工关于知识满意度各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效果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员工知识满意度的潜在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观测变量、潜在变量以及最终的知识满意度进行了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传递源具有最高的影响效果。因此,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知识传递形式及知识传递者同时也应注重知识管理对员工的提升作用、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及中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安、杨凌非上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与问卷调查相比较、相印证的方法,归纳出知识员工关心的激励因素,论证了知识员工由于个体背景的不同而对待激励因素的差异,并与有代表性的中外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如何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提高知识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根据知识员工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分析我国企业激励知识员工普遍存在着的误区和问题,探讨了工作激励、情感激励、领导激励、创新激励、学习激励、企业文化激励等非物质手段提高知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和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的研究,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对其适宜的激励因素不尽相同:在探索阶段,适宜的激励因素为团队氛围、个体成长、金钱财富;在立业阶段为个体成长、金钱财富;在维持阶段为工作自主、团队氛围、认可尊重;在消退阶段为认可尊重、金钱财富。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探讨企业客户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认为客户知识管理是客户与企业双向的委托代理关系,故建立了客户知识管理的博弈模型,包括客户效用函数与企业效用函数,在模型上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知识管理的激励强度与方向是由激励方向、内激励因素转换因子、激励贴现因子等的不同取值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员工个人隐性知识扩散条件与激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组织知识与员工个人知识的增长都离不开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而知识交流和共享关键取决于高位势知识个体扩散其个人知识的意愿和能力。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在不同条件下隐性知识传播者、学习者和企业三方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各自收益情况,可以得出,由企业对知识所有者实施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最有力于个人隐性知识扩散,同时还应注意影响员工之间知识扩散的动力与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公平敏感性能有效预测员工心理和行为,为家族企业解决薪酬激励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公平敏感性及其测量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上,从员工个体层面对650名家族企业员工不同身份影响其薪酬公平敏感性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员工是否为家族成员身份因素对员工薪酬公平敏感性存在显著影响,并且企业生命周期在其影响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创业阶段,家族内员工有大公无私倾向,家族外员工有自私自利倾向;高速增长阶段,家族内员工有自私自利倾向,家族外员工有大公无私倾向;成熟平稳阶段,家族内员工有大公无私倾向,家族外员工有公平交易倾向;衰退和再造阶段家族内外员工有自私自利倾向.  相似文献   

10.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谈激励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有相应的需要,企业、国家为了不断发展,就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内部人员的不同需要,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出发,分别解释如何采取正确的激励政策,以期达到员工需要与集体(企业、国家)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依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一般员工,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需求特征,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要更多地结合其需求,做到"投其所好",从而激发出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本文基于需求特征这一视角,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激励强度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面向五个不同所有制企业的203名员工收集了问卷数据,在检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回归分析证实了研究假设.发现激励强度与员工组织认同正相关,组织认同与员工反生产行为负相关,组织认同在激励强度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构建激励强度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在理论上拓展了对反生产行为诱因的研究,在实践上为企业控制员工反生产行为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知识流失会导致孵化器知识元素和知识种类减少,比例不合适,结构不合理,各部分知识相互抑制,从而造成孵化器的服务能力减弱,可解决的问题日益减少,而解决问题所用的时间日益增多,并恶性循环。不同的知识在企业孵化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处的主导地位不同,其流失危害也大不相同。针对企业孵化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策略,预防企业孵化器知识流失的发生。在创业期。企业孵化器应更注重提高思想认识、培育企业孵化器的文化以及改变组织结构;在成长期,则应以知识员工的招聘、匹配、留驻为重点;在成熟期,要加强知识员工的管理,促进他们向组织奉献知识,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谈“知识员工及其团队”的激励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组合激励的主要内容、知识员工及其团队的报酬构成、注重优化知识员工及其团队的心理契约,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知识员工的激励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员工本身的特征可能导致低效率。现代企业管理应采取塑造良好企业文化、适度加大压力、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推行动态激励等措施激励知识员工,以达到使他们高效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英华 《国际公关》2023,(14):116-118
薪酬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激励员工是企业运营发展的基础保障。企业如何招聘培养员工,并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薪酬激励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在介绍薪酬激励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薪酬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了激励偏好、组织认同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激励偏好对于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组织认同对于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与激励偏好不足的企业相比,组织认同在激励偏好充分的企业中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与组织认同程度低的企业相比,激励偏好在组织认同程度高的企业中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日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员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员工的物质、心理以及成就等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专业领域和专业知识的忠诚度要远远高于对企业的忠诚度。以知识运用和知识创造为特征的实践社群,能够满足知识员工对知识的追求,有效激励知识员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上海、南京和广东地区416家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员工感情承诺的不同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命周期与员工感情承诺显著相关,企业快速发展阶段的感情承诺高于创业阶段和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员工感情承诺最低。企业国别因素对感情承诺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企业所有制对感情承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企业核心员工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够最大限度创造价值、其人力资本在知识创新上是企业高度专用的资产的员工称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员工.核心员工可分为四类:灵感型即具有开创性思维的核心员工;实践型即具有将新思维转化为新知识的能力的核心员工;拓展型即能迅速、有效地将新知识应用到产品体系中去的员工;权威型即具有人格魅力的核心员工.核心员工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投资者.激励机制的构建应围绕核心员工的个性特征.其人力资本的"资产专用性"的双向专用性质、建立"权威激励"机制、保障核心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渠道顺畅等途径可有效增强对核心员工的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