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还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适应职业及社会环境,便于发挥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不和谐、情感和经济困惑以及就业压力等问题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与发展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从精英教育阶段跨越至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本文针对当前就业指导课在实施、效果上的存在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发展和创新的观点,使学校就业指导课从根本上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素质与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庞春阳  任鹏 《理论界》2012,(9):187-188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优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化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又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优化具有重要影响。这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为实现两者的良性互构提供了可能路径:以就业教育为切入点,构筑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的系统载体,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以提升就业心理素质为切入点,构筑多层级的职业心理教育载体;以增强就业技能基础为切入点,构筑提升学习能力、人际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的载体系统;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构筑求职能力培养的针对性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6.
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责,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制度、体系和条件建设,在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上提出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网络、就业服务网络的"一课两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与强化服务的结合,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人才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增多,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甚至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态危机。心理素质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了构建心理素质教育的调适方法和预防体系,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就业途径、职业范围、创业条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就业,将就业网络信息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就业时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绍琼 《南方论刊》2010,(12):88-89,94
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可持续就业能力,就隐性素质而言,要求培养学生一种潜在的职业价值观;就显性素质而言,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专业技能等。要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教育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转变是前提,良好的社会和校园氛围营造是保障,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通力合作是关键,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是核心。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创造着文化,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时要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养成健康的职业心态,面对就业形势,学好知识,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特长、能力与素质,为职业理想的确立做好准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理想;社会需要;职业心态;准备  相似文献   

12.
赵科  刘建平  聂曲 《学术探索》2014,(3):126-130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就业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本研究对云南省13种1529名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低于一般大学生水平,受性别、城乡类别、家庭经济条件、专业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具有极端发展趋势,受性别、是否毕业生、专业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就业应对方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职业成熟度能较好地预测就业应对方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应注重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的培养与问题解决方式指导相结合,以减轻他们在应对就业压力事件时的负面情绪,促进其顺利就业,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我国民生问题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虽然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对劳动力,尤其是知识型劳动力——大学生的需求迅速增加,但由于企业声望和传统就业观等影响,民营企业在薪酬待遇、社会保险、业务培训、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企和外企,使民营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声望很低,民营企业一直被视作次要劳动力市场,一直不受大学生群体的重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一直很弱。文章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对大学生等知识型员工有旺盛的需求,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障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是:完善和创新班会及班级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用先进事例引导学生;加大力度依法治校,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共同课题,大学生就业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其专业技能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同时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就业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外在的客观障碍和内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必须正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的就业意识,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的学业、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关系,提出大学生就业教育应该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全过程,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性教育,是涵盖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从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内容在内的系统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要面对就业、升学、情感、适应社会等问题,高校毕业生容易产生种种心理危机。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促进其顺利就业,从而保证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加强藏族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升人才质量,符合西藏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构建培养藏族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保障,培养藏族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有效途径在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和把握藏族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引导藏族大学生在民族文化适应过程中确立健全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培养开拓创新、适应挫折的能力,以适应西藏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张丽芬 《南方论刊》2011,(6):79-80,83
随着高校的扩招,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堪忧。大学生弱势群体按照成因分析大致分为经济贫困型弱势群体,学业成绩差型弱势群体,心理素质差型弱势群体,受感情困扰或者其它挫折弱势群体等等。本文试图探讨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造成这一就业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帮助这部分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同时 ,应大力提高其心理素质。目前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学业意识、社会意识、爱情观和就业意识等方面存在认识偏差 ,对此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构筑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培养健康心理 ;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