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特殊的政策环境,形成了对流动性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目前,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供给中存在着明显的流动性缺失。政府需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理念,在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服务项目、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科学的流动性构建,从而让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顺畅地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因受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规模、素质、年龄、性别、从业、供需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农村实用人才的构成及特点,揭示其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自觉、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健全制度机制、优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构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很沉重,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起步.本文论述了建立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虽有一定发展,但基础教育落后,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农村低保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还很突出,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明显.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财力支持;继续实行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帮助民族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对口支援政策,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为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民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只有改善民族地区农村的法制环境,解决民族地区农村诉讼难问题,增强法制教育内容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优化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地区农民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增强民族地区农村法制教育的实效,从而最终使国家"五五"普法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外社区报的办报经验,积极兴办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报,是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以及开拓媒介市场的有利举措。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政策、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对信息需求、社区成员的同质性特色以及报业的差异化竞争,为兴办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报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实现民族乡村社区报的可持续发展,一要遵循本地化低成本原则;二要对报纸正确定位,彰显和民族文化特色,培养受众资源;三要构建多元筹资机制,确保办报资金。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现状和瓶颈问题,论述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系,从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的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区域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特色馆藏和特色数据库建设入手,探讨了实现西部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图书馆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兴民族经济、实现科技知识普及教育离不开图书馆。民族地区图书馆必须更新观念 ,把握时代性、地区性、针对性几个关键性环节 ,运用先进技术 ,开发信息资源 ,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特殊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基础上,运用契合度理论中的供给-需求、需求-能力两个理论,进一步探讨农村农业信息与农民培训服务在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机制三个层面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培训人员不足、内容针对性不强,服务供给内容的需求回应性弱、供给手段较落后、服务供给机制单一化等问题。据此提出以契合需求为前提完善供需双向的互动表达与决策机制、基于地区特殊性基础上的灵活服务供给方式,以合作为纽带构建"一主多元"的服务供给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快速发展对数字科技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数字科技服务已成为三农产业平稳发展的有力保障之一.通过建设"新农村数字科技服务系统"平台,进一步将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导入农村,进入农民的"口袋",跨越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牧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宗教意识和传统观念浓厚,生计方式变迁导致的文化适应困难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务输出机制不健全等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市场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转移相关配套制度是有效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发挥效能、施展作为。以此为理论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主要体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产业效益、人力资本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治理效益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做好相关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现实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繁荣的有机结合为工作切口,依托高校智库作用的发挥和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凝心聚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强大语言之力。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西南民族农村的产业扶贫实践,从基层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行为逻辑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质下型塑的生计模式角度,探讨了产业扶贫政策的运作逻辑及困境成因.指出基层政府面临着精准扶贫考核上的短期性要求与产业扶贫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张力,出现了对政策的变通式执行,优先考虑能否达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数据指标,贫困户能否真正脱贫成为次要考量.西南民族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嵌入于当地社会文化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追求的是农业生产能服务于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需求,而市场化导向的产业扶贫政策难以与少数民族农户地方性的生计方式相适应,使得产业扶贫政策遭遇到民族农村传统生计模式的排斥.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素质高低和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基层政权的稳定。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农村民族社区发展面临人居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低、管理体制模糊等问题。因此,推动典型社区构建工程,划分社区带,实施“宜居搬迁工程”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增进区域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武陵山区农村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minority migrant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how to promote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better to integrate into the city, highlighting the vitality and charm of the city's multi-ethnic society is a complex problem.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entering into the urban can promot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olve the ethnic areas "three rural issues", and enhance social harmony. Currently,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faces Hukou barriers and the lack of security, language restrictions and cultural conflict, occupation and mental limits and other restrictions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o promote minority migrant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we need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nation, establish a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reate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output and the input, and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权结构的优化与转型,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治权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态。既有研究对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权结构的认识,强调从精英/能人的能动性出发,或是侧重于精英权力存在的社会组织土壤。然而这样认识路径,既弱化了传统共同体内涵的整体性权力面向,也遮蔽了边疆乡村社会复杂而又特殊的治权结构事实。通过中国西南区域农村深度调查材料发现,传统时期的治权结构表现为整体性权力与个体性权力的复合支配,具有三层逻辑意涵:一是作为权力化身的整体对个体的支配,二是拥有权力的个体对处于服从地位的个体的支配,三是整体性权力支配往往优先于个体性权力支配。民主改革以后,复合型治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但是历史的底色尚未完全褪去。在当今社会,探析复合型的治权结构及其嬗变进路,促进治权结构的现代化,最终转向整合式的治理图景,无疑对于提升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加快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部分地名具有深厚的民族平等团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树立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位于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得名于北宋时期记载民族盟誓所建造的“天圣石柱”和“成平石柱”,是民族平等团结的活化石,其所承载的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的目标以及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奠定了民族团结的基石,维护了石柱自治县民族关系长期的稳定,对促进武陵山区土家族地区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民族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资源产业化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生态发展失衡,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仍然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组织建设,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现代出版事业,已经形成极为庞大的产业规模,为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能强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现代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加速发展,应该特别倚重出版事业的催化作用。新闻出版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任务在民族地区加速发展进程中的强有力宣传覆盖率和正确导向;教育出版能保证民族地区加速发展所需的文化普及与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科技出版能保证民族地区加速发展获得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新科学技术;大份量的多媒体民族经济报道对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可起重大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