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沪深A股市场股票收益率的截面性质,并检验Fama-French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沪深A股市场存在着公司规模效应和股东权益帐面市值比效应,基于市场组合、公司规模和股东权益帐面市值比的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基本上可以解释A股市场收益率的截面差异,但不能完全解释惯性与反转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2.
上海股票市场"规模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祥建  徐晋  郭岚 《管理科学》2004,17(3):35-38
"规模效应"是股票市场上一种重要的异常收益现象,反映了股票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反向关系.选择沪市所有A股为样本,以流通市值来衡量公司的规模,验证了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沪市股票(组合)的平均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月横截面回归分析进一步检验了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证明了沪市"规模效应"的稳健性.上海股票市场"规模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操纵和公司购并行为.  相似文献   

3.
上海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率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根据上海股票市场从1995 年7 月到2000 年6 月所有A 股股票的月收益率、价格、市值和 公司财务数据,利用Fama-Macbeth 回归分析方法及构造动态组合方法,分析总市值、流通市值、 价格、账面市值比、市盈率、账面资产负债比等因素对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发现上海股票市场具 有显著的市值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市盈率效应和价格效应. 这些效应不能用股票的beta 值 来解释. 同时发现Fama- French 的三因子模型不能完全解释这些效应,但在三因子模型的基础 上再加上一个市盈率因子可以很好地解  相似文献   

4.
唐智杰 《经营管理者》2009,(3X):101-102
本文以2005年12月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为样本,以流通市值与总市值来衡量公司规模,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小公司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小公司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中国"小公司效应"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交易额、A股比例、势效应和三因子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回归和构造动态投资组合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1995年7月到2000年12月股票月收益率、交易额、总市值及其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交易额效应、A股比例效应、市值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等.这些效应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但不能用市场beta值来解释.市场beta值、市值因子、账面市值比因子一起,也就是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回归和构造动态投资组合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1995 年7 月到2000 年12 月股票 月收益率、交易额、总市值及其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交易额效应、 A 股比例效应、市值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等. 这些效应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但不能用市场beta 值来解释. 市场beta 值、市值因子、账面市值比因子一起,也就是Fama2French 三因子模型,可以 很好地解释这些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用VAR模型和二元GARCH模型重点研究"港股直通车"事件是否对港市与沪、深股市的收益率及波动溢出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前,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率溢出效应,但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后.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仅存在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港市与沪市间还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与深市间则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5月29日,财政部宣布上调印花税之后,股市强烈调整终于兑现。次日沪深两市总市值分别下降为135173.5亿元和41095.6亿元,合计萎缩12345亿元,萎缩幅度达6.55%。两市流通市值也同步萎缩。统计显示,5月29日两市流通市值为64464.9亿元,30日则降为59892.3亿元,跌幅为7.09%。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4年至2003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规模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文研究的时间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规模效应,但其成因与国外不同;2、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中国的证券市场未达到半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平均收益率计算方法,系统地比较了沪市和深市短期过度反应行为及其后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变化特征。本文的研究认为:当股票发生负向的异常波动时,沪深两市都表现出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但是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则累积超额收益没有经济意义;而在股票发生正向异常波动后,过度反应现象不显著;统计检验结果和回归模型结果都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明显的"1月效应"或者"2月效应"(也称做"新年效应"),而是存在明显的"3月效应"和"12月效应"。股票在发生正向的异常波动时,沪深两市事件日的波动幅度与其后的累积超额收益的波动幅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在发生负向的异常波动时,两市均在第5天后表现出明显的强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中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美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互激效应明显增强。本文考虑中美股市时差和法定节假日差异等因素,运用标值Hawkes过程对2006-2017年CSI300和S&P500大幅波动收益率数据进行建模,结果表明:(1)中美股市大幅波动互激效应存在不对称性,美股市场大幅波动对中国股市的互激效应更强;(2)中美股市大幅波动的幅度对互激效应不存在显著影响;(3)中美股票市场对于大幅波动互激效应的消化速度存在差异,中国股票市场消化美股大幅波动互激效应的速度较快。本研究对金融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涟漪效应"来解释国际股市联动性的大幅波动。所谓涟漪效应就是中心市场特有波动对其它市场间联动性产生影响的现象。本文采用滚动窗口和DCC-GARCH的方法计算了市场特有波动和收益相关系数,以9个主要市场指数为样本对国际股票市场中涟漪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后国际股市联动性变化与美国市场的涟漪效应有关,美国市场特有波动升高(降低)会导致全球股市联动性升高(降低),而其他市场特有波动并没有类似影响。美国市场与其他市场间联动性基本不受第三方市场特有波动的影响,A股与美股联动性的增强是造成A股与其它股市联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此外,研究特有波动与相关系数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识别国际股市中风险传递方向,本文结果显示欧洲市场对其他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以往研究可能高估了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本文丰富了股市联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理解市场联动性变化、评估市场影响力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关于股票市场有效性测量与风险侦测的研究都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说。从分形市场假说出发,本文首先应用小波领袖多重分析法刻画市场波动的多重分形特性来衡量市场的有效性,然后提出一种应用市场最大波动点集的分形维数(D(hmin))及其奇异性指数(hmin)的演化特征来检测金融风险的新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中、美、日三国在不同时期市场的有效性具有明显差异,中国市场的有效性正逐步提高,而美日两国市场的有效性水平与金融危机的发生更为密切。研究发现该方法不但可以正确地定位出金融危机发生的时点,还可以较准确地对风险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市场有效性,提升不同投资期限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汇率机制和股权分置改革加强了我国汇市与股市一体化程度, 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演化和几大经济危机爆发进一步增强了两个市场间的关联性。本文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与多元BEKK-GARCH(1, 1)模型相结合方式研究了国内汇市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关系, 实证结果不仅表明两大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还发现在不同交易周期下存在着不同的波动溢出效应, 短期来看股市向汇市有单向传递效应, 随周期变长发展为双向溢出, 其中又以汇市向股市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长期则仅有小幅度溢出效应存在于股市向汇市波动传递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波动不对称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管理学报》2006,3(3):366-370
通过基于滚动样本的检验方法,实证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不对称性是随着时间而演变的。1997年之后,中国股市的波动不对称性与成熟市场相同起来,杠杆效应显著出现。研究还发现,波动不对称性与市场所处的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6.
股市间的互联互通是把“双刃剑”,在加强联动性的同时也扩大了风险敞口。作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沪港通开通六年来的效果如何是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运用滚窗VAR方法计算沪港通前后各1000个交易日期间上海、香港和纽约股市的时变波动溢出指数,进而分析两两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大小、传导方向变化。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增大了沪市与香港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与美国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减小,沪港通在加强沪、港两市联动性的同时弱化了与纽约股市的联动性;改变了沪港两市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由单一的港→沪溢出变为以沪市为主的双向沪←→港溢出,同时也增大了对纽约股市的溢出效应,增强了沪市的竞争力。这一结果符合经济基础假说和协同市场假说。本文的研究改进了股市间互联互通波动溢出效应程度和传导方向的测度方法,并为中国沪港通政策效果评价及进一步的国际板开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弱有效吗?——来自数据挖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已有的有效性检验方法大都基于某个全局性的数学模型,忽略了序列中某些局部模式的预测作用,由此得出“市场有效”的结论有失偏颇。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TSEOPM,寻找时间序列中具有预测作用的局部征兆模式,并用其实证我国沪、深A股市场近年来收益的短期可预测性,结果表明基于局部征兆模式获得的收益显著好于非征兆模式,通过历史价格分析可以带来一定的短期超额收益,因而说明我国股市还没有达到弱有效。  相似文献   

18.
公司规模与信息披露的交易量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年报信息披露为事件,考察了交易量反应的公司规模效应。我们的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与国外发达市场一样,我国股票市场对信息披露不仅在反应大小上与公司规模负相关,而且在持久性上也与公司规模负相关。这意味着市场对不同规模公司的信息披露反应是不相同的,小公司的信息披露含量高于大公司。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流通A股市场投资者实现回报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实中的股票市场不可能完全符合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因而把股票成交价格看作是股票的市场价值,并据此计算股票投资回报率的传统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投资者实际实现的回报率对现实股票市场,特别是规范程度很低的我国股票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无需完全有效市场假设的现金概念及以此为基础的投资者实现回报率概念,并给出了现有条件下的投资者回报率计算公式和沪深两市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