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僵尸企业是阻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隐疾”,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之一。厘清僵尸企业是“怎么来的”和“怎么没的”对于科学且有效地处置僵尸企业、增强市场效率具有理论和政策上的指导意义。在综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及其演进,比较了中、日、欧等国家(地区)僵尸企业的不同特征及成因,分析了政府和银行的不同作用机制,归纳了僵尸企业的主要危害,并从加强市场机制、推进制度建设、营造适当宏观经济环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等角度总结了预防和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法。最后指出了关于僵尸企业需要进一步着重研究的问题:民营僵尸企业的特征及成因;银行对于僵尸企业生成和处置的作用,特别是政府与银行的互动;僵尸企业通过产业链对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危害;僵尸企业与宏观经济及政策的互动;清理僵尸企业可能造成的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识别出的僵尸企业,探究金融市场竞争和经济上分权而治的地方政府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越强,当地国有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高;地区金融市场竞争水平的提高能显著降低企业成为僵尸的可能,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汲取显著削弱了金融市场竞争的有益作用,间接催生了僵尸企业。因此,打破政府、银行、企业间的共生关系,促进金融业内外开放和金融脱媒,推进僵尸企业去杠杆和分类处置等是化解僵尸企业困境的关键,而构建诸如基于包容性财富等的可持续增长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摒弃以恶化资源配置为代价的做法,则是铲除僵尸企业形成土壤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重点在于防止在经济去产能、去杠杆中可能产生的过快、恐慌性的多倍紧缩效应,难点在于防控风险的同时不产生道德风险并重塑市场机制。相对于一般时期的金融风险防控,新常态时期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为此,一是应推动缺乏清偿能力的企业及时退出,防止“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过度占用社会和政府资源;二是应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沟通,及时公布整体方案,引导市场预期;三是应提高政府等主体的风险处置能力,切断风险传染链条。  相似文献   

4.
僵尸企业近年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关于僵尸企业的认定并无共识。识别出僵尸企业是处理僵尸企业问题的第一步,提早预警、防止僵尸企业出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结合中国国情,将银行补贴和政府补助同时考虑在内,并基于僵尸企业长时间逐步演化的特点,提出符合中国现实的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从财务视角建立了僵尸企业的预警模型。通过3年的预警模型可以看出,现金负债总额比、现金流动负债比、总资产净利润率、流动资产净利润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净利润指标具有稳定的预测效果,能够有效实现僵尸企业的预警,为企业提前发现危机,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退出是一种成熟的市场行为,由于我国中小国有企业退出因涉及产权制度的转变等重要因素,使得企业退出障碍增大,劣而不汰现象明显。故有必要分析我国中小国企退出的原因及障碍,并结合实际阐述政府行为对此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整个风险投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面对中国风险投资的退出现状 ,借鉴国外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 ,结合中国风险投资的实际 ,提出了符合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如建立二板市场、发展 OTC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建立健全风险企业破产清算机制、鼓励和引导高科技风险企业到海外上市等  相似文献   

7.
政府参与下核证减排量质押融资演化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资产质押融资对缓解中小控排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企业骗贷行为、银行参与性不高等现实问题导致碳资产质押业务发展缓慢。针对此问题,引入政府的激励政策,构建企业-银行-交易中心演化博弈模型。以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s)为例,探索碳资产质押融资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路径,从多主体角度寻找有效激励措施。基于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相较于单个主体参与意愿的变动,CERs质押融资中企业和交易中心双主体参与意愿的同时变动对银行参与意愿的影响最大;政府处罚措施对企业和交易中心合谋骗贷行为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且加强对合谋骗贷中企业的惩处力度能更快推动CERs质押融资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发展初期,相较于无政府参与的情况,政府激励措施能有效提高银行的参与意愿,降低企业欺骗意愿,且风险补偿机制比风险分担机制能更有效地帮助市场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8.
企业法人恶意破产与金融债权保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采取虚假破产等形式恶意破产逃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规则,并可能埋下金融危机的巨大隐患。应建立企业破产预警制度、实行破产案件异地管辖、完善破产障碍制度、完善征信系统等措施,遏制企业恶意破产逃债,保全金融债权。  相似文献   

9.
国外金融机构退出市场有解散、撤销和破产等方式。针对我国立法与实践中的不足,应当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合理确定政府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的地位,并积极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搞活商业银行,应对入世外国银行的竞争,繁荣我国经济,关注得很多。文章试从遵循“优胜劣汰”自然竞争法则的角度出发,主张采用并购、关闭、破产等法律手段使一些处在破产边缘的银行及时、有序、有效从市场退出,达到优化配置金融资源的目的,从而搞活我国商业银行,繁荣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不仅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社会问题,还能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目前关系型贷款没有得到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广泛采用,原因主要在于中小银行自身定位不准确、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存在“捆绑”风险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转变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信贷观念是促进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借贷的前提,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破产退出制度既是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的有力保障,也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的积极性,保证关系型贷款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2.
温州近年来出现了企业家“跑路风波”和部分企业外迁等产业升级难的现象。本地创新资源不能满足企业升级的需要是温州产业升级难的重要原因。在丰富本地创新资源和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要形成基于创新的新优势,地方政府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要坚持长期的高强度的创新投入,积极塑造有利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国家创新政策应注重鼓励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行业技术和质量标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激励和倒逼企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3.
各级政府投入千亿资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的消费补贴,培育了消费市场,但是否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进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2010~2020年间A股上市的汽车供应链238家企业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对新能源整车上游零部件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传导和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设定技术门槛的消费补贴能够推动新能源供应链的技术创新行为,专利增长率和研发投入未跟随技术创新难度增大而呈现规律性波动,消费补贴促进了上游供应链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产出,在补贴退坡之后,企业的研发强度依然能够保持。研究表明,为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需要继续重视新兴产业的消费补贴,利用资金传导传递市场预期的积极信息,激励企业技术研发行为; 当产业发展趋向稳定,政府的消费补贴可以逐渐退坡,通过非货币补贴政策、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继续传递政策支持信号,激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潜在信用风险 ,发生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已成为可能。关闭发生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 ,引发人们对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关注。由于现行的国家信用担保与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相悖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新的存款保护替换方式。构建中国存款保险制度需从保险基金分帐户管理、差别费率、有限理赔和规范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入手 ,使其具备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激励可容性  相似文献   

15.
论商业银行的破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破产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但银行业的特殊性及现代破产制度价值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宣告商业银行破产需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其不能像一般企业一样过于简单地退出市场。在对商业银行破产标准的认定上,也应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针对其特性,有必要专门规定判断商业银行破产的指标体系,而且这一指标不应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指标,更应该是金融意义上、经济意义上指标,文章对这些指标体系作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