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政府补贴作为产业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往往被用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迄今为止,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效果仍未达成共识。基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文章实证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于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结果表明:第一,政府补贴总体上显著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第二,政府补贴对于小规模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研发创新产出的促进效果更明显;第三,政府补贴对创新产出的促进效果,可能来自于提高科技经费投入、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以及吸收外部先进创新技术这三方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建立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实证分析2012—2017年66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财政补贴对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结果表明,财政补贴能够有效激励产业创新,对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均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补贴力度,建立研发补贴监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2018年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逐项回归法,研究政府补贴、资本结构与信息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且将资本结构作为调节变量,探讨资本结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关系在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信息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资本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同时,资本结构对政府补贴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显著。为此,信息技术企业应完善自身资本结构,合理举债,提高盈利能力,为研发活动预留充裕资金;政府应加大对信息技术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补贴,在资金以及政策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号传递及资金获取的角度探讨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政府资助资金越多,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激励效应越大;融资约束在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研发资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与外部融资约束的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知识基础和行业竞争性均在高科技行业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非高科技行业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大力扶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措施,使得这一新兴产业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期。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由于其制造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在价格竞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市场占有额比较少,其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以经典的Stackelberg模型为基础,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传统汽车产业之间的竞争模型,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选取燃油价格和政府补贴两个因素,分析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发现当前较低的油价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不利的影响,政府补贴对其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创新网络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无论从生态学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现阶段都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补贴。梳理、分析近些年的补贴政策,可以发现政府补贴的重点与力度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选定整车种群与零部件种群中的各一个企业,分析两企业在合作均衡与竞争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政府补贴后得出结论:一是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合作创新,政府补贴退出是完全可行的;二是政府补贴的重点应转向低生态位种群,对于高生态位种群可以少补贴、不补贴甚至负补贴。  相似文献   

7.
尽管汽车产业的创新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创新领域。尽管各国政府出台了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公共设施供应等诸多鼓励政策,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消费者疑虑过大和研发、技术及产业转换成本过高的问题。为此,汽车企业应加紧研发,主攻核心技术,致力市场推广以求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正处于由初级阶段向深度融合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创新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两用技术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而政府补贴手段在军民融合创新活动中能否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还有待验证。因此,有必要对军民融合上市公司的政府补贴、创新异质性以及企业发展之间关系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2)政府补贴在研究型创新活动中支持效果较好,而在开发型创新活动中则不显著。(3)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国有企业要好于民营企业;而在企业绩效方面则相反。(4)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影响从高到低传导渠道依次为:研究型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开发型创新投入。因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企业性质壁垒、提高成果转换率等方式提高政府补贴的影响效果,对促进中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对新兴企业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间接补贴的激励效应更强;同时,政府补贴方式受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的影响其激励作用亦存在差异。因此,应从政府层面建立全面有效的政府补贴机制和多元化的政府补贴方式,从企业层面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资金监管。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16年新能源汽车骗补核查、补贴退坡政策的调整等主要事件,测算出新能源汽车对降低进口石油需求量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效果,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展望未来,在政策规范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仍会保持增长,但同比增长速度相对2014年和2015年会有下降;多项管理规定的完善及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将对规范整车、电池产业、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智能网联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丝绸之路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广阔平台,对企业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视角切入,以2007—2017年3 665家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政策评估中介效应模型等研究方法,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机理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良好政策环境和有效金融支持体系,企业主要采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压力式创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比较优势、生产协作网络等途径,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其政策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持续增强;第二,政府补助、净利润和市值均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为正的作用,政府补助降低企业从事创新研发活动风险和研发投入成本,盈利能力强和市值高的企业普遍具有对抗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第三,相较于小型企业和民营、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更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创新水平;第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企业创新中发挥显著为正的中介效应,而且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基于替换变量和平行趋势检验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了文章研究结论的可信性。最后,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基于科创主体、创新投入、成果转化、政府管理等各个环节,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逐步建立科技金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第二,加强创新要素流动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技术研发合作和创新成果共享;第三,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2016年中国高技术3个行业1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企业R&D投入的外部影响视角,实证分析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滞后效应。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具有挤入效应,且不同行业的挤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仅对个别行业的企业R&D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而是否存在时滞效应则与行业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补贴收紧、双积分政策开始实行,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型过程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水平居全球前列,燃油车限购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保有量和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并在分时租赁和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取得成功。然而,通过与其他汽车大国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也是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预测分析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快速增长,车电分离将成为未来主流模式,政府应尽早全面布局换电站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整理了包括产业政策激励在内的政府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相关文献,旨在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基础性概要分析,也为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导向性视野,内容涵盖了政府政策激励(包括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对政府激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评述、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框架探索、产业政策激励与企业研发投资后续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试图将产业政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等纳入一个理论框架,并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给予某种程度上的理论解释,以弥补现有文献在研究系统性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采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R&D补贴、产权性质与企业实质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强度补贴会显著降低政府R&D补贴的正向作用;民营经济比重的上升则有助于政府R&D补贴作用的充分发挥。进一步研究发现,2000—2018年,仅2005、2011和2013等三个年份的补贴强度过高,2007年以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均处于合理区间。分区域来看,补贴强度过高的省份多达12个,且大多数位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民营经济比重过低的省份有7个,且大多数位于西部地区;补贴强度和民营经济均处于合理区间的有北京、天津、河北等14个省份,而两者均处于不合理区间的有山西、江西、湖北等5个省份。因此,合理设置补贴额度、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是真正发挥政府R&D补贴作用、实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多主体参与下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突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现状,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技术突破模式,分析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光伏企业和学研机构突破低端技术锁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在模型求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典型情形分析演化稳定策略的走向和收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级政府奖励、外部性收益和科研经费无助于推动三方合作;第二,光伏企业扶持性补贴对三方合作的的影响呈现"倒U形",存在"补贴拐点";第三,增加对学研机构的扶持性投入无助于提升学研机构的合作意愿,而增加企业关联收益和学研机构的创新投入能够显著提高学研机构的合作意愿。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建立光伏产业递阶式补贴机制、培育行业典型及技术标杆企业、优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政府公共科技资源投入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其使用效率也一直受到质疑.以往研究对政府创新支持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企业创新已有较多探讨,但结论并不一致.基于制度理论的观点,认为政府掌握着一些关键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企业创新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加强与政府间联系,获得政府创新支持对企业创新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则认为政府创新支持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创新效率,不利于企业创新.事实上,制度理论侧重于探讨创新资源获取问题,委托代理理论侧重于创新资源的利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进行整合,以全面揭示政府创新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文章以2011—2013年安徽省科技型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政府创新支持与企业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政府创新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产权性质对政府创新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状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R&D投入强度较高,但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目标和创新战略带有一定的市场被动性,因而创新效益欠佳,并且由于传统的竞争观念束缚和缺乏信任机制,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缺乏技术交流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技术创新自主化,创新主体企业化,努力创建诚信机制,建立富含动态能力的区域创新网络并实现集群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