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北宋都城开封市井生活的重要画卷和历史资料。在该画所描绘的各种店铺之中 ,酒店最为突出 ,形象地反映了东京开封饮食业的繁荣发达状况 ,这与史料记载是相一致的。对于酒店的建筑特色和布局以及各种装饰 ,在这幅画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它是一幅研究宋代开封风俗历史的形象的真实资料  相似文献   

2.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尤其是欧美和日本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围绕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地点、创作时间、画卷主题内容、绘画技法以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研究者因学术背景不同、学养有别以及该图传世文献的阙如,得出的结论难免存在分歧。尽管如此,海外《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后人临摹、仿画了一系列此类纪实性画作,忠实反映了画者所处朝代的风物人情,其中也包含着建筑领域的信息。通过对比各版本《清明上河图》的概况,分别选取北宋张择端版、明朝仇英版以及清院本版的《清明上河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版本画中的六种主要建筑类型,即城门、寺院、官僚宅第、城市民居、酒肆店铺和虹桥,并分别对每种类型建筑进行纵向对比研究。以比对的结果为依据,阐述了宋、明、清三朝建筑的部分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4.
任何景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色彩,有些景物除形、色之外,还有声音或声响。所谓“形形色色”、“有声有色”,就是对一切不同的物质实体的概括,所以形、色、声可以称为景物描写的三元素。形,就是景物的外部形态,外形;色,就是景物的光和色;这两者都是借助于人类的视觉——眼睛而被“分析器”感知的。声,是景物的声音、声响,它借助于听觉而被感知。除此之外,还有味(咸、甜、酸、苦……)借助于味觉,气(芬芳、臭……)借助于嗅觉;热度、光滑度、湿度借助于触觉而被感知。但基本的,主要的是形、色、声,它们是万千景物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0,(6):76-77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世博网  相似文献   

6.
声画分立是影视语言中的一种声画关系。以往人们对声画分立关系的研究和理解比较粗浅、零散,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和归纳。而相比画面语言来说,影视声音由人声、音响和音乐三种比较独立的,性质和特点迥异的声音类型组成,因此,它们各自和画面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分立关系。本文将依据不同的声音类型分别阐述声画分立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作者:[加拿大]曹星原定价:69.00元内容简介:本书是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著,作者从全新的学术角度出发,探讨了这幅名作的内容、风格、创作年代以及内在含义。在历时十余载的研究中,作者仔细考察了《清明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设计学的角度,对《姑苏繁华图》中的建筑图像进行了辨识研究,依据《营造法原》中提到的建筑立面样式及屋顶样式进行比对分析,考证和辨识画卷中各种建筑图像所对应的具体外观样式,进一步揭示画卷中建筑样式的真实性,使一幅包含众多古城场景的历史风物画兼具设计学和建筑学的借鉴意义,以期给苏南地区的建筑遗产保护及建筑样式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何树青 《社区》2005,(12):57-57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城市的《清明上河图》画卷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现在所言及的街头,全然是西方标准,亦如我们的城市充斥着国外建筑设计师的作品一样。中华文明孕育出的传统街头,千百条小巷、胡同、里弄以及其中的市井生活,正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传统的街头是市井湖南省的里耶考古证实,中国在汉代时已有城市中央大道。那是一条南北向的、宽约10米的官道,从路旁的建筑遗迹来看,当时官道的两边应该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唐代,长安更是文人墨客和万国商贾云集之地。而中国传统的街头与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诗词的境界应该是情景交融,即在“物动情,情融景”的交融中,把情与景高度完美地统一起来。但是,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结合却不只是一种模式,在表现上往往纷呈出多种多样的情状,有的境界是以写景为主,有些境界却以直接抒情为主。对于这些特点我国古代文论家早已注意到了,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就说过:“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刘勰在这里已形象地指出创作中的“图貌”与“附声”的区别,即直接描绘客观景物的神态与外貌的“图貌”,要“随物以宛转”,更加重视客观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