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模式的新发展.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面临着立法缺限、主体桎梏、制度缺位和政策不足等多维困境,把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的立足点,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农业生产方式等现实状况决定的,对于有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宏观政策、法律规范、公益诉讼和循环经济的视角对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进行良性的架构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本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我国飞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汽车产业经济的发展应以循环经济作为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汽车产业的循环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和环境问题构成了现阶段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的矛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是复兴东北的关键,亦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 ,是优质资源总量包括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不减少或增加。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要想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经济体系 ,走“循环经济”之路就显得更为迫切。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是本文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但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情况相对更严重.本文从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日趋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入手,分析了我国如果要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环境污染状况迫切需要通过循环经济立法加以改进,单纯考虑环境保护或以资源节约为立法目标导向都有其缺陷.日本循环经济立法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双重导向取得巨大成功.现实条件下,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导向应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现有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对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已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并且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其发展。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地和谐发展,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城市应该发展循环经济。中小城市应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首先根据城市现有产业结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情况等确定推行循环经济的重点,再分别对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内容,如废弃物的管理、三大产业等进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欠发达地区尤为严峻。要缓解这一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产生根源分析可知,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造成的,而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以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是区域经济国际化的强大引擎,是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是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文章以长三角6个国家高新区为例,通过不同优势的对比,探讨了各高新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开发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开发区的领头羊,其发展更是受到政府、社会、研究机构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论文建立了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发展效益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66个国家级开发区进行排序和分类,分析了各类开发区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佛山高新区的实践为其他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借鉴。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在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速产业转型、推动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东西部其他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经济特征,实现工业化,始终而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任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老路.有鉴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在借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更合适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文章以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为例,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高度集约级”,其余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中度集约级”和“轻度集约级”;南京各开发区集约用地主要限制因子各不相同,但主要为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比,采用模糊物元模型不仅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集约等级,也能反映评价对象单项指标的集约等级,还能反映评价对象或评价对象单项指标在所属集约等级的稳定状态和转化趋势,反映的信息更丰富,是一种更适应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种对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文章提出了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概念,并研究了产业集约化发展与资源配置、产业集中、产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实现产业集约化的制度问题,分析了产业内部促成集约化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新区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借鉴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西安高新区积极构建以非政府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风险资本融资体系、致力于专业化风险投资、将风险资本主要投在发展期与成熟期、实施受市场机制支配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活动支撑体系等,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园区风险投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由先富到共富、由不平衡到逐步平衡的历史过程.历经10年的艰苦努力,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纵深发展,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动力的扶贫式开发进入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为主要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西部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真谛,走向辩证剖解民族文化一体两面的保守性和进步性,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潜能和优势,激...  相似文献   

19.
以国民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观,是一种从生物种群的进化与发展过程中推演出来的新发展观。它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要有开放的团体与环境,要鼓励国民不断进行创新、冒尖并积极参与发展活动,要有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流与学习机制等等。此外,它还突破了以往发展观所具有的世界主义特性,强调经济发展的国家特性与国民特性,并视国民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主张国民经济发展要以国民的发展与激励为基础,并要保证国民在发展中自由、权利、责任与利益的和谐统一。这一发展观,不仅可以为中国转型经济发展过程提供一个新的解释,而且对后发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事实。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 ,发展环境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为了避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需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从国情出发 ,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