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功能历来被人们重视。唐代妇女在婚姻、社交等社会生活方面相对开放自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务实进取、繁荣自信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2.
唐朝,特别是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与当今社会有许多共同点。该文通过阐述和比较盛唐与当今社会的各自特点及武术发展情况,为探讨我国当今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盛唐时期诗人旅游时间长,游程远,人数多,且有成群结队之势.他们的旅游活动是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并对盛唐诗坛的繁荣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代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熟繁荣乃在盛唐时期。盛唐诗坛上不仅出现了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诗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而且汇聚着李白、杜甫、王维等著名诗人描写边塞的诗篇,使边塞诗在盛唐诗坛上光彩夺目,蔚为壮观,因此,盛唐边塞诗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近年来,学术界对盛唐边塞诗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讨,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唐王朝在开元、天宝年间与四邻少数民族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以及边塞诗人对这些战争的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在空前繁荣的盛唐詩坛中,高适和岑参是以擅长边塞詩而著称的。边塞詩不始于盛唐,但到盛唐时期才大量涌現。盛唐边塞詩的发展固然和整个詩坛的繁荣无法分开,但也有其独自的社会原因。唐太宗进兵突厥,安定了边疆。唐高宗中叶以后,突厥不附,吐蕃强盛,屡屡犯边。武后时对边境民族基本上采取守势,但当时边疆的战爭仍較頻繁。唐玄宗开元初年虽較安定,但边境民族統治者对唐的侵扰也不时发生。如开元二年(七一四),吐蕃侵临洮、渭源,“自是連岁犯边”。开元中年以后,唐对边疆用兵的次数增多,規模較大;边境  相似文献   

6.
以时间为线索,分五个阶段探讨了建国前中国妇女报刊发展的历史:一、维新时期中国妇女报刊的产生;二、辛亥时期妇女报刊第一次发展高潮;三、五四时期妇女报刊的转型;四、救亡与抗战时期妇女报刊的繁荣;五、抗战后妇女报刊的发展。特别对产生于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报刊的地位、价值进行了强调,指出:该阶段的妇女报刊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映妇女生活、传播妇女解放观点、动员妇女参加自身解放和国家解放的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作品风格上浸染了盛唐诗歌的共性色彩。孟浩然诗与“盛唐气象”间的关系,人们早已密切关注,但从其反映社会上层的宴饮游乐、普通农人的安宁祥和等生活场景的诗作揭示盛世气象的却并不多。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是孟浩然此类诗歌创作基调形成的社会基础;唐代行旅之风大盛,对孟浩然诗歌创作题材的撷取及盛唐气象的多样化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盛唐(618—74)时期,曾一度出现了所谓“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盛世景象,经济文化繁荣,社会比较安定,名族人民联系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密切,国威远扬,是世界上文明昌盛的先进国家,盛唐之治形成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官吏任用制度,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本文试图拟据有关文献对盛唐时期的官吏任用制度作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近郊地区出土的盛唐墓葬壁画中妇女裙装形象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盛唐妇女裙装腰线比例结构特征。辅以考古学、图像学、文史学等相关资料,运用考古学、图像学、语言学等分析方式将数据可视化。将盛唐妇女裙装腰线比例结构的变迁划分为盛唐初期、盛唐中期与盛唐末期三个阶段,用低腰线、自然腰线、乳下高腰与腋下高腰的腰线比例结构区分盛唐妇女裙装腰线特征。结合盛唐时代背景、政治因素、社会风貌、审美诉求、裙装样式与穿着方式差异,归纳出盛唐四类腰线比例结构于盛唐初期、盛唐中期、盛唐末期的不同表达。因图像与文献资料之局限,本文所梳理的盛唐妇女裙装形象为宦门、女侍与乐舞伎阶层。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国共产党体育文化发展的百年历程,其内涵与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文化发展的血脉传承,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使命。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体育文化历经百年发展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吹响新时代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冲锋号;二是新时代全方位建成体育强国的重要因子;三是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体育方案”。新时代体育文化工作的发展还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积极进行弘扬和创新,使中国共产党体育文化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增强建设体育强国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同繁荣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唐代怀古诗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发展阶段,除了数量上急速增长,共同构成怀古诗的空前繁荣局面外,其主题倾向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它的发展走向,与整个时代由兴盛走向衰败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在空前繁荣的盛唐诗坛中,高适和岑参一向是以擅长边塞诗而著称的。虽然王昌龄、崔颢、王维、王之涣、李白等盛唐诗人也写过边塞诗,而且各有其特色,但在数量上和某些篇章的艺术成就上没有高、岑突出,所以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 边塞诗不始于盛唐,汉魏古诗中就有《战城南》、《陇西行》、《饮马长城窟行》、《雁门太守行》等乐府古题。六朝诗人象陆机、谢灵运、谢惠连、鲍照、沈约、庾信等,都有乐府旧题,写边地或征战生活之作。到盛唐时期边塞诗大量出现,这固然与整个唐诗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其社会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妇女体育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妇女的体育活动不多见于史籍,反而多见于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历代描写妇女体育的文学作品的透视与分析,展示了古代妇女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总结了妇女体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原因,同时可让人们领略到妇女体育活动中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作家辈出,群芳竞秀。缤纷多彩的唐诗把古典诗歌艺术推到了难以为继的高峰。历代论诗者习惯将唐代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长期以来,人们推崇盛唐和中唐诗,对初唐尤其是唐初诗歌颇有微词,影响直至现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的老年妇女进行抽样调查,选取年龄、身体状况、政治面貌、经济收入、性格的影响及中年时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等变量分析其对老年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娱乐休闲活动、志愿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活动、人际交往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发现目前老年妇女最喜爱的社会活动是娱乐休闲类活动,例如唱歌跳舞和体育健身等对身体和心理压力较小、花费较低的活动.建议以社区为单位关心老年妇女的生活,为老年妇女组织适宜的活动;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通过媒体加强社会对老年妇女价值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盛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量文人渴望到边塞建功立业,他们直接成为了边塞诗的新的创作主体,写下了许多关于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审美对象,由此促成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期学界对初盛唐骈文研究分为两个阶段:新文化运动之前主要是复古派出于保存国粹而进行的维护骈文正宗的论争,他们以传统的治学方法来探讨骈文发展,对初盛唐骈文关注很少;新文化运动之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是现代学术体系建构的时期,骈文理论也渐趋现代性,这一时期初盛唐骈文研究在骈文史中已开始得到重视,突出了初盛唐骈文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但仅限于较为零散的探讨,而且没有专门的理论专著。因此,对20世纪前期初盛唐骈文研究史进行深入把握和细致勾勒,就具有了格外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唐诗中所见的宫女体育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使得女性体育活动也得到新的发展,那些生活在皇宫大内的女性在体育游乐中释放郁闷消闲健体,以求身心的自由解放。举凡蹴鞠、马球、驴鞠、步打、射箭、围棋、舞蹈等适合女性开展的体育活动在宫女中得以流行,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女性自由奔放、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乃是唐代文化繁荣的重要一隅。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中国画以及名人字画都是经过装裱而收藏至今的,装裱艺术是随着中国画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装裱和画心的关系就好比人要衣裳包装一样,起着不可替代的烘托和装饰作用。一幅画卷的装裱是十分讲究的,远在晋代就有了手工装裱,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说: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到了南北朝时期,国画装裱技术不仅有了发展也引起上层统治阶层的重视。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逐步繁荣,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书画的发展推动了与书画有关的装裱艺术。到了盛唐时期,国画与装裱艺术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宫廷形式。唐人周密在《齐东野语…  相似文献   

20.
盛唐时期,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社会生活富庶安宁,诗歌高度繁荣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新变的艺术特征。诗人们在继承托物言志传统的同时,又发展了这种理论,使咏物诗在创作上呈现出向"即物达情"转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