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由,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视阈下的“文革”叙事是《古炉》的一个创新。这一书写方式既摹写了一幅乡村“文革”生活的全景图,又在不动声色的日常铺排之中展现了升斗小民驳杂、坚韧的生存景观。乡村日常与“文革”叙事的自然合谋,构建了新的“文革”叙事范例。它不仅意味着农村这一新的“文革书写”空间的开拓,而且将对“文革”的反思拉到了历史的本真现场,利于进行政治与人性的多重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革”时期受政治功利文化制约,权利文本文学缺失了文学的艺术精神和审美功能,蜕化为单纯的政治文化摹本、绝对权威话语的传声器。“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经历了对主流文化从附应、怀疑到背离的三个流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间文学站在民性立场审视社会生活,不受权利政治的束缚还原生活影像,满足社会成员的审美需求,从而对“文革”社会文化形态作了准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伤痕小说"主要是指控诉"文革"罪恶,揭露"文革"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身心造成创痛的小说.在"文革"历史背景下,对人性的扭曲理解变本加厉.我们从惯常的"伤痕文学"主题出发,透视"文革"中被政治主题所掩盖的人性主题.即"伤痕小说"体现出的"文革"中的人性主题,即病态畸形的人性和健康优美的人性."文革"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变得残酷无情,人性的水平日益下降".即使在"文革"那个恶劣的政治气候大环境下,也仍然有优美健康、催人感动的人性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荒谬的“文革”文学背景下,工业文学创作举步维艰,发生了畸形变异,呈现为三种不同的创作类型:一是直接为“四人帮”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带着“阴谋文艺”、“帮派文艺”色彩的作品;二是既宣传了错误的政治观点,又含有某些积极因素,正确与谬误互见的作品;三是在严峻的逆境中,力求从社会生活出发,对“文革”的“帮文艺”有所突破,表现了一定新鲜气息的作品。这是一个特殊的政治年代所造就的畸形文学现象,内中积淀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政治仪式在动员人们进入社会运动时有着强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这里的研究针对一个被忽略的课题:政治仪式的失灵。欧文·戈夫曼的仪式互动理论和兰德尔·柯林斯的情绪社会学理论对政治仪式的失灵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文革”头几年的回顾,审视了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政治仪式的情绪波动,这些波动使政治仪式产生了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使人们逐渐疏远“文革”。想要在政治舞台上有所表现,个人的背景是很重要的,所以,一旦一个人的背景不复存在的时候,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中心地位也就分崩离析了。“文革”中政治仪式带来的消极后果是使人们对政治仪式不再抱有幻想,对“文革”的热情也在减退。所有这一切对随后几年的中国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廉洁政治,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华中抗日根据地财经工作中的廉政建设,在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中内容突出、特色鲜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作风上保障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财经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廉政建设;严惩腐败,为廉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中央关于建立廉洁政治的目标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武汉近一年的时间里,陈独秀在政治上比较活跃。主要表现在应邀于武汉各处演讲发表抗日主张,积极撰文宣传抗日;与《新华日报》的论争;发起“独树一帜”的政治活动等。因此,就其政治倾向和发表的言论来看,他是主张抗日、反对妥协投降的,是站在民族、人民立场上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新疆"和"兵团"这一双重的集体身份,文革时期的新疆兵团美术,承接新中国成立初17年对自身创作资源、创作特色的初步探索,在文革政治导向下,对英雄人物的塑造、部队官兵的刻画、群众生活的描绘,进行了更为自觉的挖掘和表现,形成了特定的创作类型和样式,潜在地影响到文革后新疆兵团美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聂荣臻与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 ,晋察冀根据地在聂荣臻同志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 ,抗日民主政权在从建立、初步健全到完善的过程中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作风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进步 ,密切了政权和人民的关系 ;推动着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充分调动了一切抗日的力量 ;推动着根据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建设的开展 ,使晋察冀成为了敌后模范根据地。同时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 ,为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