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协调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度量2005—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度,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样本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以2012年为间隔体现不同发展特点。(2)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和人口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效应,而工业化水平则会产生一定的负向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发展对推动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作用。正视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差距,是推动各地区依托创新驱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需面对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基于资源能力观视角,从创新资源基础、创新能力支撑、创新产出绩效等三个层面,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其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形成的原因具有异质性,而城镇化、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外商直接投资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等是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对此,新阶段应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增强地区经济实力、促进规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开放经济发展、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结合,从而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2019年福建省9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城市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全面动态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指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也保持稳步波动上升趋势.唯有厦门属于优质耦合等级类型,福州等8个城市的耦合协调等级偏低.科技投入产出低、科技产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贡献有限、科技创新的要素配置跟不上经济高质量增长水平和科研市场与应用市场割裂是福州等8个城市的共同突出短板.基于此,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和基础,而绿色经济是生产生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检验高质量创新能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基于高质量创新和绿色经济的内涵,测度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高质量创新系统与绿色经济系统的综合评分,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判两系统的协调性及滞后类型。结果显示经济带下游区域高质量创新与绿色经济达到勉强协调阶段,而中上游区域尚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同时,高质量创新显著影响绿色经济,而绿色经济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有待增强。为此,应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推动研发环保技术和高效率技术,开拓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实现城乡统筹和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化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简称两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2001—2019年两系统耦合度呈现拮抗特征;耦合协调度由期初的中度失调进阶为勉强协调,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2)财政支农、农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政府治理能力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除政府治理能力外,其余四项因素均呈现显著的地区异质性。(3)从优化财政支农政策、提升政府协同治理能力、聚集科技协同创新要素和定位差异化发展等方面给出政策启示,以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一体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数字经济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于2013—2020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根据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领先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位于全国末端;耦合协调度从失调阶段逐步转向协调阶段,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领先于其他地区。因此,要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布局和发展模式,将数字经济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打造经济示范区、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以提升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格局,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四川省科技创新紧密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以成都和绵阳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持续增长。当前,四川省在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全球科技合作等方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应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拓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创新高地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推动四川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经济-旅游-文化系统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探究香港经济-旅游-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熵值法评价香港2010—2019年经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香港经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系统耦合度稳定在较高水平,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较高,协调度由实现轻度失调向良好协调的转变,协调状态趋向良好;文化子系统对协调发展的阻碍值最大,博物馆数、参观博物馆人次、图书馆藏书量、产业结构和入境过夜旅游收入等指标是主要障碍因子。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文化、科技双重加持,助力系统协调发展;因时因势,精准施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之间存在着彼此支撑、相互体现的密切联系,厘清两者耦合关系对于推动区域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空间Markov链方法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并考察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地区特征、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第一,十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均存在正向累进效应,城市韧性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长效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质量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发挥。第二,十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但整体水平仍偏低,其中珠三角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最高,其他城市群普遍处于中低水平。第三,考察期内十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的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且差异主要体现为城市群群间差异。第四,空间滞后效应会对十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产生显著影响。耦合协调度的“俱乐部趋同”现象明显,空间集聚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存,不同邻域水平下各个地区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趋势表现出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2~2018年全国30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制造业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重点研判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长江经济带尺度下的相对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载体不断丰富;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居中地位,对比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则相对靠后;三省份制造业发展仍较为重视规模导向,新发展理念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为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创新驱动进程,拓展制造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长江流域绿色制造省级示范样本,建设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东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层次性,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同一性和手段的差异性,结论是通过东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的统计分析,指出东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也存在差异,从而为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层归因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日常生活单调、缺乏长远规划、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部分领导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等深层原因导致的。只有从社会整体性视野来认识和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经济、政治、文化交互作用的社会整体性的战略高度全方位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多层次逐步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农民群众转变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民;培养农民群众的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实现农民的文化自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外来人口的犯罪心理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旭辉 《南都学坛》2004,24(3):84-89
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致富需要与"社会屏蔽"障碍的冲突;外界诱惑增强与制约机制缺失的暗合;归属结群的需要与盲目从众的耦合;不公正的社会待遇与原始报应、报复观念的迎合等。对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矫治与预防应从外部措施和内部措施两方面入手。外部措施方面:首先清理完善法律法规,培育外来人口的守法情结;其次建立健全公平分配体系和保障制度,消除外来人口对社会的敌视心理;再次转变并尽量消除公众的歧视态度,营造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减缓现有模式带来的各种压力。内部措施方面:首先调整外来人口的心理预期,增强其心理免疫力和心理承受力;其次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各种教育,提高其自我适应力和自我约束力;再次丰富外来人口的社会生活,养成其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外来人口的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针对现实社会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社会理想,两者虽然存在某些区别,但也存在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正是这些相同或相通之处促进了儒、道两家相互吸收、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品设计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居住理念和文化品位。文章以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为设计宗旨,阐述了现代城市环境建设中小品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期最终建立一个和谐而有时代风貌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7.
回顾现行宪法颁布20年及实施过程中的三次修正的历程,提出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内容极为丰富,思想十分深刻,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对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的实践基础、人才思想核心以及人才的教育培养、考察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人才的标准、教育培训和人才质量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高等学校教代会职权落实和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内部管理机制因素、外部体制环境因素、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和思想认识水平因素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坚持"主权在民",实现依法治校;二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规,三是提倡"人本主义"管理,改变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