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家。凡是以农立国的国家,都把粮食生产看作维系国家安危的物质基础,封建国家的财富积累,也以粮食储备多寡为标志。秦自商鞅变法后,更把粮食作为“治国之要”的重要手段,使秦国很快走上了富裕之路。至战国末年,秦国的粮食已远远超过六国,“粟积如丘山”,“秦富天下十倍”。秦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粮食的生产、管理和储备等各项工作,并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以保证国家对粮食的控制。云梦睡虎地秦律为我们了解、研究秦代的粮食管理制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睡虎地秦墓竹简,是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的。这些竹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情况,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从内容来看,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占主要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秦律十八种》一百○九条中,有八十七条;《效律》三十条中,有二十九条;《秦律杂抄》二十七条中,有十六条。就是在《法律答问》一百九十条中,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也有十五条;《封珍式》二十五条中,也有八条。这些经济管理措施,虽然是秦代经济管理诸规定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秦代完整的法律早已佚失,过去只能从晚出的史籍中看到一些零星的记载.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为秦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秦简共1155支,四万余字,记载的是公元前四至三世纪(即从战国末期秦昭王元年到统一后的秦始皇三十年)秦代的法律,虽然是墓主喜生前抄录的部分律文,远远不是秦律的全部,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根据秦简的法律条文和其他记载,对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作一简略分析,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4.
从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竹简研究战国晚期会计史(上)李孝林1975年末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一千多支竹简,有一多半是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到秦始皇期间的法律。当时该地属秦国南郡。律文涉及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土地所有制、军事制度、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5.
《睡虎地秦墓竹简》抄录的两条魏律,其中都有“叚门、逆旅”二词。学术界对前者解释分歧,未能取得共识,有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而且,这两条魏律与秦律究竟有何关系?为什么在秦律之后抄录了这两条魏律?用意何在?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广,而诸多义蕴亦须探讨,特撰此文,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出土法律史料中的刑法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铭文、简牍和帛书中的法律史料所反映的刑法思想进行了研究。根据周代铜器铭文中的法律史料探讨了体现“明德慎罚”思想的刑法诸原则,即所谓“中刑”的原则,区分初犯与再犯的原则、减免的原则和教育感化的原则等等。根据云梦秦简对儒法两家的刑法思想在秦律中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尤其注重考察了儒家的孝道及父子相隐思想与秦律中有关规定的关系。根据帛书《黄帝四经》考察了道家黄学派的刑法思想,指出其阴阳刑德论开启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自然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先秦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秦国和统一后的秦王朝的主导政治思想,但是关于法家思想在秦国及秦王朝的具体实践和影响的文献并不是很多.《史记·李斯列传》正弥补了这一缺憾.文章通过《史记·李斯列传》分析李斯、赵高、秦二世对法家思想的接受,进而探讨法家思想在秦国和秦王朝的政治运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梦秦简中“隶臣妾”的身分和战国时秦国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大批竹简,内容是反映商鞅变法后到秦统一前的秦国社会状况,它为研究这一时期秦国的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注意,由此促进了秦国社会诸问题的深入探讨,而秦国社会性质讨论,又再次在学者中掀起。在用秦简研究秦国社会性质的论著中,“隶臣妾”的身分问题最为学者所关注。从这批  相似文献   

9.
秦国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 ,史载其境内“积粟如丘山”。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 ,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秦国仓法的认识。本文依据秦简《仓律》等材料 ,对秦简所反映的秦国粮仓封阝是制度、广会 籍制度、核验制度、负偿制度、行政人事制度、宿卫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这充分显示出秦仓储管理制度的完备与严密 ,为我国以后各代粮食仓储管理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值得我们今天粮食部门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由云梦秦简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秦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方面曾实行精确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曾有效地促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其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但秦国的精确化管理还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随着秦的日益发展而愈益显现,并最终成为导致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秦文化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考古发现的秦简牍、封泥、金文、陶文等,反映了秦社会方方面面,给秦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极大地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使很多历史上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秦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认为秦代历史短暂,文化底子较薄,特别是秦实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主义是秦代文坛寂寞的主要原因。作者同时又从历史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中挖掘出秦代文学的具体成就,指出秦代文学有其特色,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风貌的生动写照,各种文学形式在不同情况下步履艰难地发展着。实事求是地总结秦代文学的成就及其成因,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秦军事地理变迁与秦农业地域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秦农业地域拓展研究与军事地理变迁相结合 ,以探索秦农业发展的历史。研究发现 ,伴随着逐渐开拓疆域 ,秦农业地域拓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即据有关中 ,吞灭巴蜀 ,蚕食中原和取郢以为南郡 ;秦之战争既有强烈的政治军事意义 ,而且有着浓郁的经济色彩。  相似文献   

14.
客问 :大作《不可斋农史文集》阅览一过 ,尤喜《读〈诗〉辨稷》之篇 ,读后击节再三。虽属旧作 ,而新义时见。其征文引献 ,考辨析疑 ,可谓用功。然人多不解 ,为一字之义 ,面壁数年 ,值吗 ?  答曰 :岂止数年 ,少说两千年了。稷的名实关系 ,是一桩历史性疑案 ,古人称之“稷讼”。先哲后贤 ,或为之考 ,或为之辨 ,竭尽聪明才智 ,寻求这一古农学的不解之迷。大千世界 ,悠悠万事 ,逝者如斯 ,来者可追 ;然古今学者 ,为一字得失 ,前赴后继 ,孜孜以求 ,自有其不得不然处。稷为五谷之“首种”,不知稷为何物 ,便不能分辨五谷 ;“五谷不分”乃本民族之…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献中民、氓从最初的族名转变为阶级名再到大多数人的通名,语义不断发生重大的变化。周代文献中的氓最初和民无别,以后逐渐专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古代从事农业上的氓历来为民的主体,所以秦汉以后的学者训氓为民,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焦氏易林》作为一部大致成书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的特殊文化典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就多有对秦史的相关记载。其中对秦兼六国、扶苏、商鞅和秦昏暴之政的记载,为我们展示了汉代人的秦史观、儒学理念在汉代民间的普及以及汉代人对秦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氐族是"五胡"之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前秦的主要建立者和最高统治者都出自苻氏家族,以苻坚为代表的苻氏集团醉心于汉文化,崇儒,兴教,信佛,谈玄(论道).因而,他们建立的前秦是一个儒、释、道(玄)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政权.出现这种文化状况,其主要根源是苻氏家族乃至前秦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从国情出发 ,采取与国外对比的方法 ,通过大量数据图表 ,分析出中国发展农业的特殊背景 :人多耕地少 ;人口绝对值增加快 ;占世界人口比重大 ;农业设施底子薄 ,生产水平落后 ;农业综合生产力落后 ;农业生产规模小 ,经验分散 ;农业人口素质差 ,劳动生产率低。针对这些特殊背景 ,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的相应要求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保证较高的农产品增长率 ;力争稳定增产 ,做到自己养活自己 ;长期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积极发展为农工业和为农事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以便广泛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秦汉是中国民间禁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秦汉民间禁忌可分为时日禁忌、居住及建房禁忌、生育禁忌、丧葬及祭祀礼俗禁忌等。禁忌在此时期对民众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解除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感,给民众以心理安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和谐;保护个体生命及其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产的平稳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先秦与秦汉以后君主制存在重要区别。君主专制政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1)君位的终身制和世袭制;(2)君主地位至高无上;(3)君主独揽国家权力。从这个概念出发,综合考察先秦君权的实际状况、政治制度的构成要件、社会条件(经济制度、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情况)以及行政管理的技术条件等综合因素,可以断定先秦时代不可能产生君主专制政体。因此,君主专制政体应始于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