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季邑,1964年出生,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历史学博士,广州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国际关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陶季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圜对外关系、中外社会主义思想史等领域。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侧重于以孙中山为主要代表早期国民党人的政治思想和邓演达研究。  相似文献   

2.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一战略构想最初是由主张武力解放台湾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初实践者,首先确立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但这一政策受到国内外复杂条件的阻碍。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政治家的胸襟和战略家特有的灵活性跳出形势阻限,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战略构想,奠定了中国后继领导人继续争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台湾问题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压力.新中国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临着着力改变国家贫穷落后和应对东西方对抗与冷战的压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临着推进改革开放和着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压力;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着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和保证党立于不败之地、深入推进国内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压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压力.面临不同阶段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发展问题不断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带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中国最早介绍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流派之一。他们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在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研究并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辟了道路。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早期国民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既有客观因素,如国内外的政治局势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受到日本影响等;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是为三民主义寻找理论依据、早期国民党人充满革命选取精神以及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评价。早期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给当时处于迷茫状态的中国人民以重大启发,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已历时30年,对这30年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反思、研究脉络的发展流变对跨入第四个十年的台湾文学研究意义重大。台湾文学的研究视野从微观到宏观,研究思维从封闭到开放都是大陆研究界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之结果。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台湾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反思加以概括,再现其思索探讨历程,以期为下代学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灵感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周新国教授的《中国近代史论》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先生现为扬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同时 ,他还担任扬州市历史学会会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中国近代史论》一书 ,所选 4 0多篇论文为周先生历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代表之作 ,涵盖了近现代史的诸多领域 ,独到的见解、严密的考证、流畅的文笔体现了周先生治学严谨的态度、宽广的领域和勇于钩沉出新的风格。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去分析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相似文献   

7.
黎见春,男,1967年9月生,湖北浠水人。199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党史学会会员,宜昌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三峡大学廉政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讲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8.
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古籍研究所创建于1984年,春秋十度,由小到大,由专到本,由偏到全,今已初具规模。 历史系教师中级以上职称者凡14人,获硕士学位以上者12人,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四个教研室。所开中国古代史为省优秀课程,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院优秀课程。10年来,教师们驱寒迎暑,呕心沥血,传道、授业、解惑。年年迎来求知若渴的新生,送走踌躇满志的毕业生。至今已培养学生10届,凡6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优秀教师大有人在。 古籍研究所,10年前创建时,名为古籍研究室,与历史系合署办公。他们敢于向称“东陲无文”的定论挑战,在荒漠上矻矻笔耕,发展神速,成就斐然。现已发展为含东北文献研究室、东北民族研究室、东北经济研究室、东北亚研究室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香港中生代本土诗人以纪年为界限.他们不同于台湾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坚代,而是出生于40年代.他们全面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洗礼,主要有温健骝、古苍梧、羁魂、黄国彬、也斯等人,文章对他们的创作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仅是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缺陷,而且在当前已成为中坚力量的第三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中也存有此缺陷;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学者中有的受“驯服工具论”的深刻影响,身上带有奴性,但也有人坚持独立思考,勇敢反抗。奴性是一种社会产物,只要社会需要,只要体制不变,即使没有听过“驯服工具论”说教的,照样也会奴性十足;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受恩泽于第一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第一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担负起创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任务,但他们是“未完成的一代”,尽管有创见学科的功绩,但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历史总是要不断地重写的,我最近修订的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是要建立以“人的文学”为主线的新格局,以此角度去贯串整个3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1.
新儒家的出现,无疑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日趋衰落的结果,但本质上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当然,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的某些非理性密切相关。新儒家的儒学现代化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类:以梁漱溟、熊十力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儒学现代观;以冯友兰、贺麟、钱穆为代表的第二代儒学现代化观;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为首的第三代儒学现代化观;以杜维明、刘述先为重要代表的并且正在形成的第四代儒学现代化观。日益失去经济和政治基础、理想与现实层面严重脱节、保守的政治与文化立场难以获得普遍权威等现况是儒学现代化正面临的困境。促成儒学的顺利现代化可以从以下渠道去努力:走出"批判—挖掘—超越"三步曲、构建"儒学—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三格局、实现"思想性—时代性—群众性"三结合。总之,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儒学的现代化之路,对于加强我国当前的先进文化建设都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2.
儒士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儒士们以六经为务。汉初儒士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兢兢业业钻研儒学,弘扬文化。汉初儒士基本由三类人构成:第一类是儒学实践型,以叔孙通及其弟子为代表,他们着重继承和改革先秦儒家礼仪,为汉立法;第二类是理论型,以陆贾、贾谊为代表,他们居官为政,直接从事儒家政治和理论文化建树;第三类是教师型,从事学术义理的研究,并开门授徒,薪火相传,以专门的学术集团为代表。儒士们的努力,为武帝时代经学昌明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台湾社会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具有歧异: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认为台湾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仅在李登辉主政时期出现过混乱);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认为台湾文化已超越中华文化的范畴,"中华文化只是台湾文化众多组成元素之一";"台独"顽固分子甚至故意抹杀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台湾文化是"新生文化";另有一些人认为,文化与政治、与民族认同是两回事,认同中华文化不等于认同"中国"、"中国人",更不等于认同"一中原则"和"两岸统一"。总体来看,国民党、民进党都对台湾文化有"自身特色"和"优越性"不持异义,但在总体认知上还是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历史遭遇,大抵有下面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生前寂寂无闻,或仅小有名气,但身后经人揄扬,遂一跃而厕身于伟大文学家之列,从此地位稳如泰山,不再动摇。这类文学家可以杜甫、陶潜、曹雪芹等人为代表.另一种情况是生前已名播海内,死后也便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走着一条顺顺当当的路的。这类文学家可以李白、苏轼等人为代表。第三种情况是不管这位文学家生前名气是大,是小,在他们去世之后,总难碰到一个能给他们的成就以盖棺论定的机会。他们给人的印象,随时代或时势而变异,有时好些,有时  相似文献   

15.
编者后记     
本专辑由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室负责编辑,共编发了四组长短文:第一组为讨论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体系和史料研究方法的论述文。第二组为对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史籍和史料专集的评介文。第三组为我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介绍与研究丛书》中关于史料介绍类和史料研究类几本子书的序言文。第四组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几个具体史事和某些史料书刊的考辩与简介文。 我室在征稿过程中,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作者张注洪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  相似文献   

16.
钟怡雯在台湾散文界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新世代散文作家中最耀眼的代表。她以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几乎囊括了台湾重要文学奖散文组的第一名。她是马华文学谱系中极具实力的承先启后者,是承简媜而下技艺超群的女性散文第六代。本文以钟怡雯散文集为研究对象,从散文的内容和创作技巧角度,探讨其散文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最年轻的两位人大代表 1954年9月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除台湾和港澳地区外,西藏是全国唯一没有进行普选的地区,代表是通过协商产生的。达赖、班禅均被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是当时代表中最年轻的。达赖19岁,班禅16岁。 9月1日,达赖、班禅在西安相会,一同乘火车前往北京。 9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亲切接见达赖、班禅。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会见了十四世达赖,也是第一次同时接见两位佛爷。 9月15日下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达赖和班禅都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成功转型--从毛泽东到江泽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身建设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革命党建设的理论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功地进行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理论的转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则是这种转型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发扬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党的三代领导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国民素质和人的发展的文化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构建了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形成了人民大众接受认可的国民素质文化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民素质文化理论,提出了建设“四有”新人的思想及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因素的著名论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了相对独立和比较完善的国民素质和人的发展的文化思想,推动了这一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些思想为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均衡发展和不断提高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觇标。  相似文献   

20.
从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喜福会》入手,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及种种爱爱怨怨讨论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以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在母女情深中的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