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离骚》求女喻意何在?古今注家说法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四种,即求贤君、求贤臣、求通君侧之人和求志同道合之人。由于求女在《离骚》里的地位非常重要,整个后半篇即以此为线索展开,而且对求女喻意的理解也直接影响到对《离骚》主旨和艺术构思的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做深入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离骚》“求女”的指寓是什么 ?屈原最大的人生痛苦是不被理解 ,《离骚》与《九章》中反复申说这一点 ;在《九歌》中也有人神或神灵之间不相理解的叙写 ,而先秦时常以男女之间关系比喻知己关系 ,因此 ,“求女”就是求知己。但屈原又把求知己不成归结为介绍者的失职。  相似文献   

3.
关于《离骚》中的宓妃,旧说一般以为是宓羲氏之女,清屈复和近代游国恩先生认为应该是宓羲氏之妃,由于只是提出一些观点,未能进一步考证论述,所以在学术界没能引起足够重视,然而从《离骚》作品和先秦两汉的文献典籍及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来看,屈、游二氏的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又由于宓妃这一问题的解决,长期纠缠不清的《离骚》中求女的比兴内涵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求女即诗人寻找志同道合,实现美政的贤人。  相似文献   

4.
“求女”之喻旨历来是《离骚》研究的关键所在,“求贤”、“求君”之争至今尚无定论。治骚大家全开诫先生就曾明文指证“求女”乃喻“求贤”。但本文作者立足于《离骚》本体,从创作旨意、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逻辑学等角度,多方求证了“求女”喻“求君”一说。  相似文献   

5.
屈原《离骚》虽然文辞华美,但“游仙”和“求女”两部分的出现却与前文所要抒发的愤懑之情不甚契合,突兀异常,令人费解。而宗教学中的“宗教体验”观念,或可为理解《离骚》提供新的视角。《离骚》中的“游仙”“求女”内容很可能是诗人在记述自己“灵魂出窍”“神游仙境”的“脱体经验”。同时,由于屈原曾多次出现神奇的“脱体经验”,使其心中亦坚信自己乃是下凡辅政的谪仙,若假以法术,死后灵魂一定能够重归天界。  相似文献   

6.
全面准确地把握“求女”喻意,对于了解屈原《离骚》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求女”喻指什么?众说纷坛,其中“求贤说”与“求君说”最有代表性。本文评述二者的偏颇性后指出:“求女”即为追求“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7.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它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8.
在“经学”盛行的两汉,《离骚》被称为“经”具体始于何时,其被称“经”的含义又为何,在治骚领域中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认为称《离骚》为“经”始于王逸,唐五臣对“离骚经”三字加以具体解释;并进一步论证了王逸称《离骚》为“经”是受到经学注释体例影响,是为了突出《离骚》在《楚辞》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离骚》“相下女之可诒”一句中的“下女”与“高丘之女”密切相关,它们都指涉“神”。“下女”的范围只包括“宓妃”。而“女”之内涵的不同使得我们应对3次“求女”情节加以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离骚》:男女君臣之喻及其原型追索──兼与赵逵夫等先生商榷梅琼林近几年来,《离骚》男女君臣之喻的问题又逐渐升温,有关论文屡屡刊发,但这些新观点,新见解超越了道德范畴的争鸣,而上升到一个新的研究层次。其中有四篇论文值得一提:潘啸龙《论〈离骚〉的男女君臣...  相似文献   

11.
明末戏曲家孟称舜的传奇作品《娇红记》是传奇史上的佳作,它在艺术特色、思想特色等方面成就突出。本文从主人公先进的爱情观、侍女飞红追求爱情体现出的人本主义、传奇自身的悲剧性,以及《娇红记》文本体现出的社会风潮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2.
关注女性生活是林语堂小说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作品大多是通过爱情婚姻的描写来聚焦女性的生存环境和情感经历,并一直不断探求着女性自由完美的生存方式。《贞节坊》的改编,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林语堂珍视女性自在、自然状态的情感,对女性充满了爱和同情,指出女性之健康情感不当以某种道德为借口而强行压抑之。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称谓语使用中存在“凝固化”现象,即凝固化地使用有限的几个称谓语应对不同的语境。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称谓语使用的4个特点:拟亲属称谓语使用频率高;女性社会称谓语缺位;对青年人用“喂”或者无称谓频数高于中老年;“女士、同志”这两个社会通称在大学生中不流行。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和回味。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从文本入手,以历史的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可以发现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笔下的许多女性不仅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具有“硬汉”的某些特征。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说文·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化内容。实践证明,从汉字的字形及其字义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当一群跨界男作家还在城乡之间进行文学往还时,张爱玲实质上已经悄悄步入后来称为"流散写作"的行列。以香港为背景的流散元素,深刻影响着张爱玲的巅峰创作,即通过宗主国边缘男性对中国封建边缘女性的拯救母题,成功摹写了那时代"女/男"、"弱/强"、"中/西"等一系列内在同构关系的剧烈共振下,女性生存的"丛林规则"。张爱玲一贯的爱情悲剧在流散元素之直接影响下,形成"反向对位",增加了新的维度与深度,达到文化人类学与文化社会学叠合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载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一语,后世对其解释纷纭,无论是批评还是维护,都未能说到关键处。本文对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进行考察,然后指出其针对的具体对象以及“女子与小人”所代表的具体类型,指出孔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8.
《圣经·雅歌》是古希伯来人的抒情歌谣,其中的“园”意识表达了希伯来人的贞洁观,贞洁观与希伯来人的洁净观念一脉相承。犹太人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视洁净观念并恪守洁净戒律。中国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的“闺”表达了相似的贞洁观念。但是,对于女性身体,两个民族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菜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20.
以《我的生命——一把上膛的枪》这部狄金森较具争议的诗歌作品的文本为据,从意象分析入手,联系诗人的生活及其创作体验,对该诗多重的思想主题作一评析。指出诗中的核心意象"枪"是诗人爱情与艺术人生的隐喻,它折射了狄金森的婚恋观及其对女性包括她本人从事文艺创作之困境的思索。对狄金森而言,爱意味着孤独,而文艺创作则是一种"殉美"体验,一种应该远离世俗物质诱惑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