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离骚》“相下女之可诒”一句中的“下女”与“高丘之女”密切相关,它们都指涉“神”。“下女”的范围只包括“宓妃”。而“女”之内涵的不同使得我们应对3次“求女”情节加以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离骚》求女喻意何在?古今注家说法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四种,即求贤君、求贤臣、求通君侧之人和求志同道合之人。由于求女在《离骚》里的地位非常重要,整个后半篇即以此为线索展开,而且对求女喻意的理解也直接影响到对《离骚》主旨和艺术构思的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做深入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离骚》“性”意蕴解译─—屈赋与苗族文化比较研究之四罗义群《离骚》中的芳草美人,蝉媛女、宓妃、女、二姚,以及自拟弃妇等符号,弥漫着浓烈的怪异,引人注目的性意向内容。对这些“性”密码的破译已经成为影响抒情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与人格品行的严重问题,因此,有必...  相似文献   

4.
宓妃形象经历了屈原《离骚》、汉赋、曹植《洛神赋》三个阶段的起伏发展,表现出文人心态的变化:屈原奔放刚决、汉人傲世傲时、曹植“顺人不失己”。故宓妃形象分别以否定之否定、否定、 肯定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用"象征"解释《离骚》"求女"含义的作法提出了质疑,并从荣格的原型理论出发,提出所求诸女为阿利玛原型的表现。《离骚》是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围绕着它也有一些谜团至今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离骚》中"求女"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求女”之喻旨历来是《离骚》研究的关键所在,“求贤”、“求君”之争至今尚无定论。治骚大家全开诫先生就曾明文指证“求女”乃喻“求贤”。但本文作者立足于《离骚》本体,从创作旨意、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逻辑学等角度,多方求证了“求女”喻“求君”一说。  相似文献   

7.
文士喜作翻案文章,因为这样可以“奇”,能奇便可喜,所以从古到今,相同题目,可以历代都有人作。浪漫主义作品,翻腾打滚,无所不可,屈原在《离骚》中“令丰隆椉云兮,求宓妃  相似文献   

8.
《离骚》“求女”的指寓是什么 ?屈原最大的人生痛苦是不被理解 ,《离骚》与《九章》中反复申说这一点 ;在《九歌》中也有人神或神灵之间不相理解的叙写 ,而先秦时常以男女之间关系比喻知己关系 ,因此 ,“求女”就是求知己。但屈原又把求知己不成归结为介绍者的失职。  相似文献   

9.
在屈原的《离骚》与曹植的《洛神赋》中,宓妃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一是反面形象;一是悲剧形象。因为两者源出于神话中的宓妃意象,本文试图从神话隐喻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者差异的原因。宓妃意象作为神话中的一个隐喻具有多重意义。屈原与曹植根据创作需要,分别利用了多义中的不同义。二人的选择不同,所以他们笔下的宓妃形象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它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陆游词作中出现的“闲”字的梳理和对比解析,探讨陆游仕与隐的矛盾心理和不平之思,以及其在词中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陆游和他的涉商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从“诗史互证”的角度对陆游的涉商诗进行解读,详细描述和说明了陆游涉商诗对南宋成都等城市市场、镜湖流域一带农村集市及其他商贸活动状况的实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陆游后期诗歌作品中屡屡出现“饭牛”意象。从语用层面考察,既有用“饭牛”字面义以表现诗人或其乡人山居生活的,亦有用“宁戚饭牛”之典以寄寓作者情怀的。此类诗歌是诗人特殊经历与特殊心态的折射,亦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西晋之治乱存亡 ,与武帝立嗣及由此引发的统治集团的斗争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 ,齐王攸夺嫡问题尤为关键。武帝当政前 ,其继嗣位曾受到其弟攸的威胁 ,故其称帝后即以子衷为太子 ,以断绝攸进位之望。然衷弱智 ,无法理政 ,朝臣屡议废之 ,并提议以齐王为嗣。这触怒了武帝 ,在杨皇后及贾充党与的操纵下 ,武帝不仅确定以惠帝为嗣 ,而且逼迫齐王攸就国 ,致使其愤恨而死 ,同时对拥戴齐王的“清议派”士大夫进行严厉打击 ,激化了统治集团内的斗争 ,留下了无法克服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剑南诗稿》 ,陆游在严州任上定稿刊行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此时陆游处于诗歌创作的高潮期 ;二是友人的鼓励和学诗者的推促 ;三是严州具有良好刻书条件 ;四是诗人诗学观点的成熟 ,对未来生活道路的探索。果然 ,诗稿刻行后 ,受到了人们一致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娱悲舒忧",这是陆游对诗文特质的认识,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他对文学的其它见解,也多与此相关.本文具体分析了"娱悲舒忧"的理论内涵、学术渊源和它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并考察了其内部修养上对"气"的重视和外在表现上对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郑永晓 《南都学坛》2011,31(3):56-60
钱钟书先生对南宋诗人陆游的精彩论述,见诸《管锥编》者,尚多值得开掘探讨之处。钱先生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陆游诗学渊源的探讨,多考察陆游师法前人句法之处,其中对陆游与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关系等均有言简意赅之阐述。第二,对陆游诗文成就的探讨,既有对陆游诗歌中对仗、用典等具体的创作特色给予精当的评析,也包括对陆游总体成就的评价,准确指出了陆游之诗、文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第三,"研究"之研究,亦即对前人有关陆游的评论进行分析和批评,纠正了前人的一些偏颇之论。第四,对于陆游诗文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处给予了批评,对包括陆游在内的宋诗的某些弊端给予反思,如"竞用新事","且表学问"等。钱先生对陆游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而客观地评价陆游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游爱国诗词中出现大量的“梦”,这与南宋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以及统治阶级推行的宗教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陆游爱国情怀的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梦”意象既形象地表达了陆游的心志——既有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也有壮志难酬的哀怨悲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含蓄地映射了宋代的文人心态——在积极进取与消极潜退之间游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20.
《南唐书》是陆游存世的唯一一部史学著作,展现了陆游非凡的史学修养,在后世获得了很高评价。从另一角度讲,《南唐书》也属于陆游散文创作的有机组成。其文史兼得的卓越成就,无疑得益于作者身兼史学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南唐书》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寄寓现实关怀,其著史理念颇具“春秋笔法”。与此相应,《南唐书》的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人物塑造的忠奸对立以及历史叙事的细节传神上,对此,前人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述。本文以为,从文史互通的角度探究《南唐书》所蕴含的著史理念及文学特点,所得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