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重性是狂欢诗学的核心,贯穿了巴赫金关于狂欢问题的每一个方面。狂欢两重性的本质交替和变更、死亡和新生的精神在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借助巴赫金的狂欢诗学视角来分析这部小说,挖掘其中具有两重性特征的狂欢形象,揭示出处于边缘状态的美国黑人所喷发出来的颠覆中心,寻求多元的狂欢两重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两重性是狂欢诗学的核心,贯穿了巴赫金关于狂欢问题的每一个方面。狂欢两重性的本质交替和变更、死亡和新生的精神在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借助巴赫金的狂欢诗学视角来分析这部小说,挖掘其中具有两重性特征的狂欢形象,揭示出处于边缘状态的美国黑人所喷发出来的颠覆中心,寻求多元的狂欢两重性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巴赫金小说时空体理论的诗学特征。一、概述了巴赫金对小说时空体的历史发展情况的研究,揭示了巴赫金时空观的艺术功能转变。二、从体裁诗学的角度论述了时空体的理论核心及其对复调小说类型的形成意义:时空的有机融合孕育了对话情境,使对话成为可能。而对话特征正是复调小说的核心。三、从文化诗学的视角彰显出复调小说时空体的文化精神。时空渗入人的心灵,是人的存在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西方哲学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总体趋势下,巴赫金的"对话"哲学代表了其中极具个性和生命力的一个探索方向。"对话"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贯穿于他的学术研究各个领域和方面。在哲学领域,"对话"精神表现为"自我"与"他人"的亦此亦彼、共存共生的关系,以主体间性取代了纯粹的主体性;在其他领域里,"对话"精神以不同范畴和术语表现出来,尤其在小说领域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中得到了最形象、最充分的表达和阐发。  相似文献   

5.
<拉伯雷研究>一书中渗透着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思想.坎坷的边缘人生活是巴赫金狂欢诗学得以生成的特殊土壤与现实基础.于这一背景下考察两种生活、两种语言以及两种文化的二元对立,进而阐释狂欢诗学之边缘品性.最后,在理性诗学与狂欢诗学的对立发展过程中,中心与边缘谋求共存、对话,此为巴赫金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6.
话语的对话性与诗学问题——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具有对话性是巴赫金话语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话性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话语在称述自己的对象的时候,会与他人话语产生对话;其次,话语的对话性体现在话语的说出总是以听者的存在为前提,以获得应答与对话为目的。根据话语对话性在形式结构形态上的呈现与否,巴赫金将文体作了小说与诗歌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巴赫金认为,与自然科学相比,诗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们以话语作为存在方式,且具有一种内在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的对话与狂欢化理论具有统一的思想内涵,即它们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其本质的独到发现.对话理论反映了人类的思想本质,狂欢化理论则揭示了人类生长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对话和狂欢化理论从两个维度表达了巴赫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和对个体生命、对人的价值充满关怀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将朱光潜的对话体文本和思想置入巴赫金对话诗学的视野 ,阐发两种对话思想在内在精神与呈现方式上的相通与区隔 ,并简要分析原因。希望阐释角度的改变能让朱光潜的对话思想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对话理论是在马丁·布伯《我与你》的"关系主体论"基础上的继承与开拓。从"我——它"、"我——你"到"自我和他者"的理论延伸。巴赫金作为哲学出发点和理论归宿的对话理论贯穿人文学科各领域,其根本是关于人的理论,蕴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出一种平等、民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本理论是巴赫金文艺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其对话诗学产生的理论基础。巴赫金指出文本是一切人文科学存在的"第一实体",其人文属性决定着文本是一种话语存在。对于文学文本而言,由于其中充满各种异质因素和对立声音,文本意义和价值只能在对话中不断生成,在"杂语共生"的多声部交流中完成。巴赫金的文本诗学思想推进了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理论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作为研究人的解放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关系的逻辑起点,是指"现实的、具体的人",是有物质、精神与社会需要和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的人.现实的人及其本质规定了人的解放的特定内涵,那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解放.而"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了对真正的"以人为本"价值理想的承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话理论、对话诗学的基础是对话哲学,或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西方,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以康德的批判哲学为开端的,至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特别是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则走向了巅峰。但对话理论在实际的学术世界又是以多维化的面相存在的,如解释学、接受学、阅读学、主体间性、生态论、阴阳交感思想等等,当然还有专门的对话学理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整合、建构。另外,若从一种平等的关系结构或交流模式来看,中国哲学、诗学中也早就存在相关的对话论了,因此,也有必要建构一种跨文化的、贯通中西的对话理论。至于把这种新的对话理论模式转换成一种对话诗学,就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它是对巴赫金对话诗学的自觉的兼融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新疆民间文化明显体现着巴赫金诗学的狂欢化精神,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可以为新疆民间文化品位找到提升的理论根据,同时也可为巴赫金狂欢化诗学找到理论旅行的路径与载体。主要表现在巴赫金诗学与新疆文化的民间性呼应、笑文学与新疆民间文化的狂欢性交合、狂欢化精神与异域风情的颠覆性契合、开放的文学观念与生生不息的新疆民间文化凸显创造性活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把两部时空诗学理论著作(《巴赫金全集》第三卷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空间形式》)进行对读,能够还原、理清时空诗学的"前世今生"。巴赫金侧重于现实主义的小说,是较早期的作品;弗兰克等人侧重于现代主义的小说,是较近期的作品。巴赫金所阐述的是从古典到现代转变的时空诗学;弗兰克等人阐述的则是从现代到后现代转变的时空诗学。并且,他们的时空诗学理论能够严丝合缝地连接起来,演绎成一个时空诗学流变史。当然,时空问题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它很复杂,不能够作简单化处理。巴赫金和弗兰克的时空诗学也有一些交叉之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时空关系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按照时间的阙如(或称循环时间)、历史时间的产生和时间的破碎化可以把整个时空嬗变历程分成古代时空、现代时空和后现代时空等三个连续的时空阶段,以便于我们理清巴赫金与弗兰克的时空诗学对当下小说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音乐的"自然之理"是音乐美的来源,"和声无象"涤尽了音乐中的情感、政教伦理内容,"自然之和"是最高的音乐境界。至此,音乐真正的走向了艺术的自觉,从而唤起了人的自觉,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人开始重新关照自我,理解自我,渴望回到自由生命的本真,即:无限自由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成员,对现代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进行过系统研究,旨在找寻正确的路径与方法来解决精神异化问题。弗洛姆以"人的生存方式"为主题回顾了人类文明历程,同时围绕"自由"的暧昧性及其引发的悖论选择,开展现代性批判实践。弗洛姆认为中世纪壁垒森严的社会结构虽然妨碍了个人的自由,但却赋予其安身立命的根基;文艺复兴萌芽以来,主体意识觉醒,无家可归的孤独情绪随之递增,导致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最终形成;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人生无所希冀,其塑造的健全的人又为人类后续发展带来了光明。文章以"中世纪的人"、"现代人"、"健全的人"三个术语为关键词,旨在深入发掘弗洛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代表体人民的利益,人的利益的根本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人的人全面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人的发展的第三大形态"自由个性"的形成,离不开发达生产力、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和大量闲暇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对人的困境的克服或超越为根据。关注人的困境的克服或超越,应当关注导致人的困境的基本因由的探寻。在世界属人的现实性上,人的困境是人自己构成的。立足"人就是人的中介"的视域,人的困境向人的归结,归结向人的中介,社会向度的人的困境归结向社会向度的人的中介。社会向度的人的困境的人的中介归因,展示在"阶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固定化"的二重层面。一方面,"统治"或"压抑"人的"阶级的社会结构",因"分工"而生成。"分工"规定于人的中介的占有。人的中介的占有怎么样,社会的阶级结构层面的人的困境就怎么样。另一方面,"统治"或"压抑"人的"固定化的社会活动",因由于人对人的中介占有的固定化。人的社会活动固定化层面的人的困境,是人对人的中介固定化占有的一种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19.
学界有关人发展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且具说服力的观点。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言,人本精神与人文观念的发展经历了由对图腾的崇拜到对与人自身相关的王的祖先的崇拜,再到认识"人的精神"的历程。至诸子百家,形成对人的发展的多元探讨。西方宗教观念使我国传统人的发展观及人的科学素质进一步完善。正是在基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人文精神互动的基础上,人的自由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各种需要不断产生并不断满足的过程中实现的,精神生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向度,只有进行了真正的精神生产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生产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也代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鼓励精神生产和精神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