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医学生科研道德教育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医学研究传统、医学研究的对象、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决定了加强了医学生科研医德教育势在必行。医学科研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应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以求实创新为基本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专业、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就是科研自由,对医学生进行科研自由教育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自由观念,又有利于推动医学事业科学发展。文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即一种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建立在自由与必然辩证关系基础上的实践自由观。并以此作为医学科研自由教育的指导,提出医学科研自由教育应以培育医学生对真理的自由追求精神为目标;以引导医学生尊重医学发展规律为基础内容;以增强医学生科研道德意识为核心内容;以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以2020年某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申报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生为样本、澳大利亚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医学研究生科研体验进行调查,探索医学研究生在校科研体验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其提供科研发展有利条件,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表明,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高于专业型研究生,其中学术型博士为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的主要力量;导师指导、研究氛围、环境支持、能力发展对创新能力发展及科研体验呈显著影响。因此,要着重引导医学研究生自我能力提升,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科研引领作用,致力打造支持性科研创新环境,培养研究生积极的科研创新精神,从而丰富医学研究生科研体验,激发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新时代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国内外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提出国内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和实践,提出高校应通过制定并完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构建医学生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完善的科研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三个维度来提升医学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微生物学教学加强医学生的科研技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特点,通过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可使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接受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为将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医学生培养的方向是培养医学生知识追求、科学研究、借鉴能力、开拓创新等文化、心理、思维素质等的综合培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 ,轻素质和能力培养 ,普遍存在对医学生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等现象。该文就如何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我妨碍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测查医学生的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医学研究生自我妨碍倾向低于本科生,城市医学生自我妨碍倾向明显高于农村和城镇医学生;医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均存在显著相关;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的自我妨碍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对医学生自我妨碍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妨碍呈负向预测作用。结合研究结果,相应地提出了在教育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太爱肽集团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吴庆林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引领,如今,太爱肽集团已经成为了一个高新科技超速发展的企业,而吴庆林科研创新精神也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企业血液和脊髓,并将生根发芽,伴随企业的发展。上班族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需要花两三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人的精神压力很大,长此以往很容易积劳成疾。可是,加班似乎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在连续的工作压力下,上班族对"亚健康"、"过劳死"等词语已不再陌生。医学研究表明,白领一族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目的是通过本土化研究 ,分析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以研制科学的可重复的教育模式。研究采用群体对比、个案追踪、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以推进医学生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结果表明 ,瞄准“以发展为中心 ,在增进医学生健康的同时 ,完善其知识技能结构 ,以拓展其未来的服务和研究领域”[1] 的健康教育目标 ,符合医学院校培养目标 ;坚持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 ,遵循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为前提 ,能保证教育向纵深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以普及健康知识的活动为载体 ,集咨询服务、教学、科研为一体 ,不失为一种充满生机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现状,为提升现代医院科研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对南京市10家三级医院22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科研能力与医务人员医技水平相辅相成;科研动机与医务人员科研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缺少充足的科研时间是影响医务人员从事医学研究的主要因素;目前医院单纯重视论文及课题情况的科研考核机制较为片面。结论:通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建立科研助理聘用制度;转变科研考核模式来提升医院科研水平,促进医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医学教育,推进临床研究能力培养是提升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就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体会,结合目前的教学改革措施、新时代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要求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诸多方面,包括疾病诊治、团结协作、发现问题、以教促学、阅读文献、论文书写、创新思维等,以期提高医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如何培养一流科研人才成为医学高校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大一至大五共214名本科生借用问卷星小程序对医学生的科研参与意愿、参与科研情况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在线调查,共发放214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11份。结果表明:医学生对早期接触科研的兴趣较高,但科研参与度不高,自身科研意识不够,科研活动机会和指导老师缺乏。结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老师,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为医学本科生创造科研条件,提升对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医学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文章通过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近几年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体会到充分利用临床科室的优势,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医学科研人才,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同时对科室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医学研究的复杂化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对统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应朝着以下三方向发展:(1)教学形式的多媒体化(2)教学内容的软件化(3)课后复习的网络化.这样才能使医学统计真正为医学研究服务.使其成为医学科研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 ,构建并有效运行“以科教兴农为依托 ,以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为基本形式 ,以产、学、研良性互动为主要内容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所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为目的”育人模式 ,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益、科研效益、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 ,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完善的人文情怀,是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职业要求,而当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不足,亟需引起社会各界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应准确把握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目标定位,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医学生人文素养对提升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当前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为背景,以医学生参与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文献研究和实践探索为途径,探讨了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影响;阐释了在医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提出转变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医学人文课程建设?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和具有专业素养的学生艺术团队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论述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指出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贯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检验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专业目标不明确、培养理念缺乏创新等问题,作者结合自身学习和研究的实际,从课程设置、知识拓宽、科研氛围和科研选题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创新地培养检验医学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加强我国医学教育人才的科研素养及其能力培养始终是医学生创新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构建当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过程中至关重要。文章从南京医科大学多年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英文文献的实践探索出发,总结了当前适用于不同层次医学生英文文献导读的教育模式,通过对学生、教师、管理者因素进行过程性反思,达到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与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