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我和杜维明先生先后有过两次访谈。第一次是1992年94在哈佛当“文化中国:理念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谈了大半个下午,嗣后写成《“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一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贺云翱 《江汉论坛》2007,(12):125-126
1990年8月中旬,先生偕师母往杭州参加学术会议,顺道来《东南文化》编辑部做客,这是我真正第一次面见先生,他平易的风度、睿智的谈吐和潇洒而富有亲和力的微笑,让我们感到先生与他钟情的学术对象"楚文化"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天生的联系.那天,先生与我从楚文化谈到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谈到近代的武汉、南京和上海,也谈到长江文化,于是,在《东南文化》开办"长江文化研究"专栏的设想就在这次交谈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定义·文化研究方法·文化研究哲学基础据统计,中外学者关于文化的说法竟有万条之多!文化研究热在兴起,但一些论者觉得"文化"难以定义.周谷城说:"中国文化究竟是什么?我告诉诸位,我没有下定义,我只是说文化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见86年第二期《复旦学报》)陈奎德认为,在"文化"的定义即使再争论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一个公认一致的定义(见86年第3期《复旦学报》).勇于给"文化"下定义的人也不少.据李河考  相似文献   

4.
一、对中国建筑史深入研究的三次重要学术活动 自2005年11月《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外建筑文化研究小组赴四川李庄考察,全力组织《图说李庄》一书的编撰出版,到2006年3月、4月先后策划开展的"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四川行"活动,4月20日举行"梁思成诞辰105周年座谈会"等,均在国内建筑业内外引起反响,从一定层面上构成了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学的研究与普及的思想"地图".这些"寻根"的建筑之旅,给我们留下最多的不仅是建筑文化的印迹,还包括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25日至28日,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江海学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化强国高层论坛"暨"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来自《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人文杂志》《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探索》《东岳论丛》《广东社会科学》《中州学刊》《南京师大学报》等媒体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艺术》作为林语堂"对外讲中"的代表作,畅销经年,但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却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效.分析林语堂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实际影响与其作品畅销程度之间的差距,可为今天的文化传播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除了出于友谊之不获已,我不曾为人写过什么"序".这大约和我个人的性格有关.郭延礼同志将他的《中国近代文学新探》送来,要我为他写几句话作《序》.延礼同志是我的学生,而且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生之一,这就使我难以推却了.延礼读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我为他们班(中文系1955级)讲《中国文学史》两汉部分.一次作业,他写了关于汉乐府《妇病行》的文章,我觉得写得不错,便引起了注意.大学二年级时,他又写了学年论文《论古诗十九首》,阅后感到颇有见地.当时我是中文系主任,他的两篇论文遂由我推荐参加了山东大学学生优秀科学论文评奖.前文获山东大学第一届学生科学论文奖,后文因1957年的政治运动,评奖工作中断.据我回忆,山东大学全校性的学生科学论文评奖,"文革"前就只有1956年这一次.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微电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将微电影这一特殊门类的艺术生产置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框架内,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微电影艺术生产的特征及发展前景。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在不同时间点出现的三类不同的微电影作品。第一类是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的,代表大众文化中网民的草根立场对精英文化进行"戏仿"的作品;第二类是与市场"共谋"的微电影,如《一触即发》《唯一抉择》等,代表的是消费文化中的市场规则,其美学取向是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第三类是以《我长大了一定让你享福》为代表的社会公益微电影,代表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某些特征。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必然要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模式相协调,处理和协调好社会公益与市场效益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哥达纲领批判》原是马克思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之纲领而作的批判,其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异质文化和历史处境的影响.因而,不同文化处境中的《哥达纲领批判》诠释始终在文本与处境的张力中发展.作为中国20世纪20年代初最系统的《哥达纲领批判》诠释,郑振铎所著《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一方面"照着讲"马克思在纲领批判中所提出的原...  相似文献   

10.
古龙在提及倪匡时说过,倪匡是他的"兄长和至友",我在提到张远山时,也总是说,他是我的兄长与至友.我与远山交往,始自我在《中华读书报》实习时编发他的书摘,而后不久他因岳麓书社宣传《寓言的密码》赴京,我们有了第一次的会面.他说了两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第一句话是"我对孔子还是比较尊重的",第二句话是"我主要是一个道家".他...  相似文献   

11.
陆强 《晋阳学刊》2014,(1):3-10
《老子》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以区区的5千多字开创了一个学派,成就了一个教派,乃至影响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时至今日,在中国文化的系统中我们依旧不能否认,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哲学特质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关于《老子》的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对于《老子》的研究与解读也一再有所突破;而"国学热"的产生,又使得《老子》在民间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那么,对于今天的学者应该如何来看待并研究《老子》,以及通过《老子》这部著作的影响,又能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魅力呢?为此,我刊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请他来谈一谈关于《老子》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2.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刘季冬 《学术界》2013,(1):101-109,283,284
斯宾格勒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论述阿拉伯与俄罗斯文化时指出,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入侵及影响,阿拉伯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斯宾格勒将这种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变形的民族文化称为"伪形文化"。刘再复先生借用斯宾格勒"伪形文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作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之区分。他以其认定的《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为标准,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原形文化,将背离这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伪形文化。根据这一原则,刘先生将中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区分为:《西游记》、《红楼梦》是原形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伪形文化。本文对《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新的梳理,提出了与刘先生不一样的认识,即《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优劣并存的,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四大名著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与刘再复先生不一样的看法:《三国演义》、《水浒传》并非中华文化的"伪形",而《西游记》、《红楼梦》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的"原形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蔡尚思我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观点,已详见于《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等专著,并写有《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九大丈柱》等专文加以阐述,这里略述其大要...  相似文献   

15.
这次到西北师大参加"文化名家进校园"的系列活动,有很多很深的感触.虽然在作家与评论家中大家更喜欢作家,在作家之中更喜欢贾平凹、刘震云,但都是喜欢文学,表达了你们对于文学的深挚的热情,尤其是严肃文学作家的由衷的喜爱.我觉得有这样一种对于高端文学的热情,很难得,也很重要.我这些年一直在主编一本《文学蓝皮书》,也叫《中国文情报告》,一年一本,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做了10年10本.在做这个文学年度报告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学所发生的深刻又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百科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百科年鉴.它吸取了国内外许多"年鉴"的长处,并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反映了国内外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我国出版事业的崭新水平,在我国出版史上写下了弥足自豪的一页.《年鉴》是百科全书出版社编纂的,是百科全书的一种补充修订手段,并为百科全书的修订准备材料,所以它在体例和内容框架上大体与百科全书本身相一致,但又不能相互代替.《年鉴》的特点是收罗齐全,每年出版一次,时间性强,以记事为主,述而不作,少有个人偏见,具有编年史性质.因此,《年鉴》的出  相似文献   

17.
从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东西文化论战,幻想着以"中体西用";第二次东西文化论战,中国人已超越东西方文化局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全新的"世界文化"这一意识,而李大钊在第二次东西文化论战中,把"世界文化"这一意识与探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结合起来了,构成了东西文化论战中的第二种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王伟在《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12期撰文《再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向外转"》(以下简称"王文"),就我对张光芒发表在《文艺争鸣》2012年第2期上《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以下简称"张文")商榷问题进行了反驳,认为我对张文存在着误读和扭曲。通读全文,笔者认为王文在文学理解上存在着诸多"非文学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时代、文学批评与理论建构等问题上,从而对我所主张的"个体化世界建构"观点充满了误解。  相似文献   

19.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厚实的书:潘颂德著《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继《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一书之后,作者又完成这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第一次较完整的研究新诗理论的著作.捧读之后,我感觉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四十家》对我国现代诗论作了认真的系统的梳理,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诗论的发展脉络.作者以其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生与流变的清晰图象.  相似文献   

20.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自龚维英在1984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三户"新释》以来,鲁歌发表《三户"与"三闾"》(《光明日报》1984.11.28),张国光发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解》(《江汉论坛》1985年第2期),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不揣浅陋,也献一孔之得.请方家读者指正.我以为,"三户"指陈胜、项羽和刘邦.秦统一中国后,始皇为巩固统一虽然干过一些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但他的横征暴敛、急法苛刑使各阶级、各等级的人都感到恐惧、窒息.特别是在统一战争中,秦对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