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化也是生产力杨玉平,刘长明文化与生产力似乎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两个范畴。文化不具备生产力功能,生产力系统中不包括文化─—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传统观念。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文化与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文化与生产力的深层关系:文化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作为客观存在的力量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存在发展与生产力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与生产力的关系,这是正确考察文化软实力的生产力基础的重点。物质生产力为文化软实力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使文化成为文化软实力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安全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安全文化的人性化特点、安全文化的自身发展、安全文化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同时,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的特有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基本上已经解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由物质需求转到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生产力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价值,其要素构成与内涵本身体现了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文化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本身,并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社会三层关系上对人的主体性建构;文化生产力的载体——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突出以人为本,不仅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且以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的繁荣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国古代文化尤其社会科学繁荣的几个朝代都是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的时期。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类较晚,起初学科是模糊混淆的,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才与自然科学清楚分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科学的繁荣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价值尺度和道德规范。社会科学的繁荣可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引导和规范生产力的享用。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加快社会科学的繁荣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相统一的思想,用充满现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先进生产力代替物质生产力、表征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理清了社会主义与人的关系,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新的历史视角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三个代表"的对象互为因果的关系充实了唯物史观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仪式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本质上展示和象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亦具有协调三种关系的功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的肉体与灵魂关系的理解都会发生改变,仪式的政治合法性构建功能、社会控制功能、文化功能以及经济功能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运用仪式的功能时需要注意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社会的规范相契合。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有极密切的关系 :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改变人们文化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文化精神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文化实际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一直是存在着的。文化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原始时代——物质与精神交混一处的低级"混沌体"时期,文化萌芽阶段;农业时代——物质与精神相剥离时期,文化生产力萌芽阶段;工业时代——物质文明主导、主体时期,文化生产力为间接生产力阶段;知识时代——精神文明反作用而逐步占主导、主体时期,文化生产力成为直接生产力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伴生的企业生态文化问题,呈现出中国社会转型期企业环境的新特点与新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不仅关系企业发展,而且关系人民福祉,是“绿色经济”和“低碳消费方式”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在企业领域借助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治国方略。本文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根本利益出发 ,分析了“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意义。一是从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角度 ,阐明“以德治国”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二是从道德与法的关系角度 ,阐明它们的相互弥补作用及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三是从党性与德性的统一角度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民服务既是建党宗旨、党性原则 ,也是最高的道德范畴。社会主义道德与以往的道德虽有继承关系 ,但也有本质区别 ,它是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为指导 ,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后,提出了文化力这一新的区域经济推动因素,并从多角度阐述了文化力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还解释了文化力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科学是第一文化力,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实现了对文化力和生产力的细分化。并分析了政府在推动文化力发展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和应该负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廓清了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带历史规律性的重大关系问题.这就是:如何处理经济建设领域中的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方式的关系;如何处理文化建设领域中的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文化指导思想的主导性与文化形态的多元性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政治建设领域中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部分人的利益、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这些论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崭新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在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时代,对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需要进行新的认识。应纠正过去过分强调经济决定文化的认识,确立优先发展文化的观念;文化对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反作用,而且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与文化不是简单的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而是呈现出水乳一体、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与生产力一体化发展的规律,以新的文化视野,审视以往对生产力概念理解的狭隘性,并尝试对生产力发展阶段和历史类型作出新的阐释。依据人相对于自然界的自由发展程度的标准,把生产力划分为自然和谐的生产力、市场冲突的生产力、自由和谐的生产力三个发展阶段和历史类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治国方略.本文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分析了“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意义.一是从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角度,阐明“以德治国”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二是从道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明它们的相互弥补作用及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三是从党性与德性的统一角度,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人民服务既是建党宗旨、党性原则,也是最高的道德范畴.社会主义道德与以往的道德虽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本质区别,它是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是指文化生产劳动所指向的劳动对象以及文化生产劳动者所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等。在文化生产力系统中,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文化生产得以进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同时直接影响文化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物质生产力能够创造价值,文化生产力也能创造价值。文化生产力的价值创造是基于人的需要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也是物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具有双重性特点,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创新。文化生产力价值创造地位的突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生产力的物质价值创造和文化生产力的精神文化价值创造具有了统一性,从而使人的需要、生产、创造的丰富性得到了真正展现,进而体现出社会主义价值创造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旨向。  相似文献   

20.
此文认为,马克思的大生产力观和关于精神生产力的思想是文化生产力思想的理论来源。从生产力内部矛盾看文化生产力的历史形态,它经历了最初的、过渡的和真正的文化生产力三个阶段。信息时代出现的真正的文化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式。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