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学院办公室人员素质要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高校学院办公室的性质、工作特点出发,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学院办公室工作对学院办公室人员的素质要求.并指出要高效高质完成学院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学院办公室队伍.  相似文献   

2.
从专学到学科:"科举学"的应然求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的科举学是一种以科举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专学,但作为专学的科举学只是科举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无论从科举学的演进历程和发展需要来看,还是从科举学本身的特点来看,未来的科举学都应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科举学只有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才能获得繁荣发展,真正成为21世纪"一门烁然可观的显学".  相似文献   

3.
儒家<诗>学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源泉.从最初在形式、内容上的攀附<诗经>,并利用孔子删诗的问题为词辩护,到从理论根基、审美原则、诠释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吸收<诗>学理论,清代词学理论的构建受到了来自儒家<诗>学话语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动因有词体本身"尊体"的需要,也有词学构建者经学背景的因素.<诗>学话语的渗入,虽说成为主流经学意识影响词学的重要方式,但也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理论.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词论的儒家化也从根源上导致了晚清词学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从审美本体论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现代性关联。从历时的角度看,二者的现代性进程存在着大致相同的理论走向,即从审美感性优先性的推崇走向对审美主义的批判,并重估理性的历史价值。从共时的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都面临着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困境。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死亡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国内外死亡学研究的现状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了说明,指出了当前我国死亡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对死亡学研究的前景从多个层面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图学的教学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代使命、教学发展任务、工程图学的本质特性等三个方面的要求,论述了工程图学的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深化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等方面论述如何实现工程图学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工程图学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学生在学习工程图学课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师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工程图学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包括科学定位工程图学课程、发挥工程图学的专业引导作用、加强空间思维能力训练、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以及加强工程图学教学中的工程应用与实践环节,最后从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政策改革两方面对工程图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图学哲学、图学方法论、图学知识系统结构和图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 ,对图学思想与图学教育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讨论了图学思想的基本构成要素 :基元和整体、转化与整合、扩张与因袭 ,阐述了图学思想与图学教育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美学重要构成部分的江南美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远古到西晋是前江南美学--远古的良渚等文化,春秋的吴越文化,战国秦汉的楚文化,三国时的东吴文化,从各个方面以多样元素为江南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东晋开始到晚清,是正式的江南美学。它以南京、扬州、杭州、苏州为核心,并扩展到周围区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晚清到而今,是后江南美学。因上海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崛起,以中国与西方的互动为主轴,具有了现代性的特点,又与原来江南核心地区进行文化互动,并极大地影响这些地区的美学演进。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主要梳理江南美学正式形成前的前江南美学。文章分别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东吴文化中与江南美学最为相关的元素和观念进行言说,希望能够推进江南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美学重要构成部分的江南美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远古到西晋是前江南美学--远古的良渚等文化,春秋的吴越文化,战国秦汉的楚文化,三国时的东吴文化,从各个方面以多样元素为江南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东晋开始到晚清,是正式的江南美学。它以南京、扬州、杭州、苏州为核心,并扩展到周围区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晚清到而今,是后江南美学。因上海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崛起,以中国与西方的互动为主轴,具有了现代性的特点,又与原来江南核心地区进行文化互动,并极大地影响这些地区的美学演进。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主要梳理江南美学正式形成前的前江南美学。文章分别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东吴文化中与江南美学最为相关的元素和观念进行言说,希望能够推进江南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