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朱子美学思想的历史重要性、对朱子美学系统研究的空白性,以及对朱子及其艺术哲学思想的误解性,我们有重视研究朱子美学思想的必要。艺术哲学是朱子美学体系中的主导部分。朱子艺术哲学建立在他的“理本气具”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上,主要由“文从道出”的艺术本体论“感物道情”的艺术发生论、“托物兴辞”的艺术特征论、“气象浑成”的艺术理想论、“涵泳自得”的艺术鉴赏论及“远游精思”的主体修养论等几部分构成。理论的系统性、矛盾性和伦理性是其主要特色,其主要影响表现在“顺承影响”、“逆反影响”和“文化影响”三方面。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应有朱子艺术哲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的古老文化中,东方占据了三大文化,即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中国文化.古往今来,东方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蕴涵、恒久的价值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人和广大民众,并且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研究东方文化具有持续不减的兴趣和热情,并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同为东方文化的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因此,对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作出某些比较研究,这并非没有可能.因为在整个人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其思想的共通性确实是存在的.比较哲学研究、比较文化研究在当今世界哲学界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如果说将印度最大的哲学派别吠檀多派的梵我思想,与中国的大思想家、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的思想作一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人类思想发展过程的相似性,同时也能对其思想的深层结构进行挖掘.本文侧重对朱熹的客观本体论与吠檀多哲学的梵本体论的比较研究,具体论述了朱熹的"理"与吠檀多的"梵"的概念,以及两者如何运用这些抽象的哲学概念来论述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以此来我出中印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中国哲学史后期最著名的哲学家.其理由有二:一是朱熹是宋明理学集大成者.他融合儒、释、道三教建构的涵括人生、社会、自然在内的庞大周备的哲学新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如果从宋理宗下令将朱熹牌位列入孔庙从祀算起,从宋代到清末的七百余年中,以朱子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一直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二是朱熹一生涉猎广泛,著述繁富.在著作的广泛性上,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继经济全球化讨论之,后伦理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是否可能、何以可能等问题再一次成为学术界注目的焦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研究与宣传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朱子哲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绍燕教授新近在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朱子性理语类》注释一书,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4.
《朱子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典范教材,书中的和谐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了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彰显了勤俭节约理念的价值观。书中的传承孝亲思想、齐家和睦邻、天人和谐等观点都对现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子的自然哲学既包含"理为本,理为主,理一分殊"、"理气不离不散"的理本论和理气关系说这样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也包含"敬"与"静"的结合,不断的格物,力求"铢分毫析",不断积累以致中和的认识论。这种本体论和认识论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精神对朱子本人的思维活动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的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国当今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仍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诚、信思想是朱子理学中重要的哲学理念,朱子诚信观对传统儒学的诚、信思想既有所继承,亦有所发展,并对诚信的伦理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作了进一步阐发,建立了以诚为本体、以信为工夫的道德哲学。朱子诚信思想内涵丰富,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中更有其恒久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气关系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但如何解读其关系则又是理解朱子哲学的重心。自其哲学形成以来,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解读;这三种不同解读也必然会使朱子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时空的维度出发,往往会以理与气之不可分割关系来说明其先后关系,这就使其哲学表现出一种宇宙生化论的规模,但对其理先气后关系却无法做出恰切的说明;从形式逻辑的视角出发,无疑会以其理先气后关系对二者的不可分割关系作出说明,这种解读虽然也可以使其哲学呈现为一种本体论建构,但又存在着无法落实的偏弊;从道德理性之超越性视角出发,虽然可以准确地把握其理先气后关系以及其本体论立场,但又会对其本体之遍在性形成一定的偏取。直至目前,这三种不同的解读视角也就代表着人们研究朱子哲学的三种不同进路。  相似文献   

8.
朱子对于"诚"这一范畴作了多方面的论释,略有四义一是就本义言,诚即是实,或真实无妄;二是就哲学意义言,诚即是实理,这又包括两方面,从天之道讲,诚是天理(天道)之本然,从人之道讲,诚是人事(人道)之当然;三是就性之意义言,诚即是性,此说盖为"性即理"说之延伸;四是就方法意义言,诚即是实心、实意,与自欺、私伪相对.朱子此四说以第一义为根本,而第一、第二义又是继承程氏之说而来.朱子关于"诚"的论说于继承程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为一个有系统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国时期最大部头的朱子学研究著作,李相显的《朱子哲学》以动态的方式阐述朱子哲学诸多概念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朱子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通过建构宏大的朱子哲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并且还对朱子重要书信、著述的年代作了较为详细而深入的考证,从而把民国时期的朱子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学界关于朱子哲学研究的范式采用的主要是西方近代以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他的格物说,且把它作为主客体的认识关系问题,忽视了朱子哲学的中国特点。文章打破主客分离的思维模式,运用冯友兰的境界论思想来研究朱子哲学,指出朱子关于道体流行、仁、孔颜乐处的论述,以及人在功夫纯熟后达到的心纯是理,发即中节的超自律道德思想,都是天地境界的内容。天地境界在朱子哲学中是人与自然的审美性统一,显示了朱子哲学高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近百余年来,中国古代思想之研究素来受西方学术范式之影响,如是而有本体论、知识论及宇宙论等等,而忽视中国思想固有的理路。从工夫论的角度重新梳理宋明理学的基本脉络,尤其是从朱子学说中挖掘出功夫与效验这一对基本概念,并由此对朱子的工夫论学说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伊壁鸠鲁哲学是以原子本体论为根本内涵的思想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永恒运动论、虚空存在论、感觉准则论、朴素唯物论.伊壁鸠鲁哲学的原子本体论对解决“一”与“多”的哲学问题,为自然哲学注入了自由精神、增添了本体论中的伦理内涵和奠定无神论的重要启蒙基础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哲学基础,还是以存在论、实践本体论作为哲学基础,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实践存在论美学"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作为思想基础,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工程的技术哲学与人文的技术哲学的差异与分歧主要从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方面体现出来.基于此,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本体论(或存在论)哲学研究,它实现了工程技术哲学与人文技术哲学内容的二重化;采纳"经验转向"与现象学的视角为主要认识维度,要真正全面反思技术,就必须基于对技术的充分描述和将现象学"范式"用于技术哲学研究;注重对技术哲学研究主体进行"两种文化"的教育.上述经验的或现象学的进路以及三个环节的具体应用,对促进两种技术哲学的融合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荣捷曾与日本学者辩论太极观念对于朱子理论体系是否为不可无,本文呼应、接续了陈文。文章首先分析了朱子《太极解义》中的体用说,提出,朱子运用体用范畴来定位太极与阴阳关系,其说虽承自二程,但又有自己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体用关系有先后之分的强调上。其次,作者考察了朱子太极思想与邵雍、张载的关联,指出《易学启蒙》明显采用了邵雍之说,论文还分析了朱子关于太极是气的一条语录,指出其与张载对《易传》"参两"思想阐释的相似之处,所有这些旨在加深对于朱子太极思想来源复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种思想往往有其基础上的哲学"存在论承诺",否则就会陷入飘忽的"无根"境地,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也不例外。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通过对西方"传统存在论"的根本性革命而获得其存在论根基的。"传统存在论"是以抽象性、实体性为基本特征,与之相对,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则是实践论的、生存论的。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与其社会理想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历史起点的一致性,历史过程的一致性,理论建构的一致性以及践行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实践本体论是刘纲纪在哲学上最突出、最独特的学术贡献,这一思想一以贯之成为了他在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美术理论等领域的指导思想。他发展出了实践批判的存在论美学;他认为关是自由的感性显现;他概括出了中国美学的六大流派与六大特征。刘纲纪的哲学与芙学思想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实践本体论"命意之中的"存在即是被实践"与"存在即是被认识"具有高度相关性,它们实质在于指向了超越"哲学基本问题".基于这一点,可以将"实践本体论"置放在目前哲学界"主客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框架内加以审读.此种转型所呈现出的样态是,指责"传统教科书哲学范式"为实体本体论、转型的实质是试图悬置"哲学基本问题"展开各种言说、在拒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过程中,寻求内蕴"主客统一"的"存在".显然,"实践本体论"与此种范式转型具有"家族相似性".对此,深入到认识论循环中的本体论困境,在马克思哲学文本中确认"存在论前提"的优先性,确认任何试图超越"哲学基本问题"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偏离".这样一来,整个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与"实践本体论"的倡导者不仅在本体论中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意义的判断是有问题的,而且在"哲学之内"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本身就是路径错误.应该在"哲学之外"透视马克思哲学革命问题,依此之故,"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成为了必然的"出场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视界是从关注"思辨理性"或"抽象自然"回归到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的,它的本体论形态就是"社会存在论".在"社会存在论"中,设定评价尺度的内在根据获得了本体论解释,这种解释本身展示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解释的新的解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超越于"理性存在论"的崭新的解释模式.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对评价尺度的"社会存在论"解释是一种反历史非决定论的解释或一种尚历史决定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理一分殊”是朱子从哲学本体论上对于“理”的本体地位进行说明与论证的一个命题。考察朱子对于“理一分殊”的解释和论证,对于“理一分殊”可以提出一种新的理解:朱子所谓的“理一”,是指“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谓“分殊”,是指此理随其所处之体不同而其用不同。“理一分殊”在伦理学上的功能,便是为古代儒家的名分制伦理作出论证。因此,朱子所讲“一理”与“万理”的关系,只是普遍的“理”与“理”在万物中的“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般的“理”与特殊的“理”、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之间的关系;朱子所讲的“分”,既不能从“分割”的意义来理解,也绝不能从“分有”的意义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