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蓝夹缬是我国古老的雕版印染活化石,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它们与温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张琴撰写的《蓝花布上的昆曲》一书。此书捕捉到了蓝夹缬和昆曲碰撞的精彩之处,不仅让人充分领略了这两大古老文化形式融合的风采,而且深度解读了这两大活化石遗留背后的民间意识。  相似文献   

2.
夹缬是一种拥有民间传统工艺的纺织品,亦是最古老的一种印染技术。夹缬特殊的生产工艺和用材用料使它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学特性。夹缬图纹中的形状、表现形式等揭示了其图纹中内在的视知觉意象,反映了以中国"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宗法伦理、图腾崇拜和民俗信仰的文化内涵。夹缬图纹的象征意义具有独有的社会价值:在设计夹缬图纹时,当代工匠以永嘉昆曲与温州婚嫁习俗为元素进行创作,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习俗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夹缬繁复精细的雕刻过程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夹缬中的靛花是由板蓝根和青黛组成,其无色素融合符合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环保理念与加工产品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夹缬是依靠雕花木版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得到的传统印花纺织品,这一技术出现在隋代,而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浙江苍南夹缬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蓝夹缬之一,是夹缬的活化石。夹缬属于机械防染印花,它的基本特征在于雕花木版的设计和组合应用上,其必须同时具备防染和染色的功能;我国传统植物性靛蓝染料提取和染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理论相一致,不同的是我国古代靛蓝隐色体转换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而现代生产多采用化学试剂;苍南夹缬和其它古代传统印染工艺相比较,在印染和助剂应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夹缬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印花染色工艺。唐代浙江地区民间的夹缬印染已是重要的手工艺活动,并从民间传入宫廷,通过上流社会加以传播。宋代夹缬在浙江的流传区域由盛唐时的浙西北扩展到了南宋时的浙东南地区。近现代以来,改变样式后的夹缬在浙南地区盛极一时,并且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链条,从浙南夹缬审美特征的形成方面可以分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绞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染色工艺,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中蕴含着诸多有关绞缬的名称、技法、纹样、社会功用等重要信息,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考证分类和解读。在古代卷轴画、石窟壁画、唐三彩、陶俑等图像资料中,可看到这几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绞缬工艺之间有共通之处,从而能反映古代绞缬技艺的特性和它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1 蜡染是我国传统三大印染工艺之一。《二仪实录》一书记载:“秦汉间有夹缬法。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服之。可知起于汉代而为六朝人所用”。由此,有人认为汉代已有夹缬、绞缬、蜡缬三种印染方法。此说由建国以来的出土文物为证  相似文献   

7.
绞染是日本传统染色工艺之一,其缘起与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隋、唐时期,伴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文化背景,“绞缬”工艺传人日本,其后在日本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日本本土绞染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夹黄豆比赛     
随着马老师一声令下,夹黄豆比赛开始了。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充满了"加油"声……这次比赛可不像平时吃炒豆子那么容易,必须一手拿一支筷子,两手配合,这样难度可就太大了。虽然教室里喊声震天,但女队的王晶同学还是十分冷静,沉着应战。她两手紧握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赣榆县夹山乡汪于村西北,有一条深谷夹于群山环列之中,被称作夹谷山,又叫祝其山。“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代表鲁国与齐国国君在这山上会谈,现已辟为古迹区,山上有遗碑五块,一碑为‘孔子相鲁会齐侯处’。”(见《羊城晚报》1986年2月20日第1版,其消息来源,注明系“据《新华日报》”。) 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按: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至其逝世,未及战国,不能以“春秋战国时期”连称。夹谷之会,他并不“代表鲁国”,当时是鲁定公自己赴会的;“孔子相鲁”固然有《左传·定公十年》、《史记·孔子世家》为依据,但是终春秋之世并无相国之官称,孔子只是做过鲁国的傧相,事权仅在礼宾而已。夹谷之会地点,明末经学家、史学家顾炎武有考。《日知录》卷三十一:“《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传》日: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杜预《解》及服虔注《史记》,皆云  相似文献   

10.
白族扎染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纺织染色工艺之一.如今保存在云南大理白族中的扎染,是中国传统绞缬工艺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一份值得我们珍视和承继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本文探讨了旅游业背景下,扎染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灵活穿鞋带过程中无空间干涉及较大的拉扯力需求,夹鞋带的机械夹爪需刚度足够且结构尽可能小巧, 为此,文中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夹爪和连接件进行了静力分析,获取了夹爪和连接件的受力和变形情 况。为尽可能避免机械手与鞋面、夹具之间的干涉,运用优化模块Design Exploration,对夹爪和连接件进行了多目标优 化,在夹爪与连接件满足许用应力和最大位移变形的要求下,缩小了夹爪和连接件的结构尺寸。机械手静力分析表明: 机械手满足许用应力和最大位移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的断句,中学语文课本和所有的古文选本都是在它的前后两端加逗号而使“夹岸”和“数百步”连属为一句。这不妥!我们认为,它的正确断句应该是:“夹岸数百步”前后两端的逗号要取消,“夹岸”应与前句连读,“数百步”应与后句连读,在“夹岸”和“数百步”之间应该加逗号。这样,“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就应改断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相似文献   

13.
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的石斧,是人类较早的定型工具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长江三峡地区西陵峡区域夏商时期文化遗存中,发掘出土了一种夹柄石斧.这种夹柄石斧是三峡地区先秦古居民发明的一种复合型工具.将其与手握类石斧进行使用性实验和比较,证实夹柄类石斧在生产方式和工作原理方面具有较大的科学性,显示夹柄石斧是夏商时期西陵峡区域独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抚顺天湖大桥是一座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材料采用钢丝绳,索夹安装前通过主缆与索夹摩阻系数试验,深入研究了高强螺栓预紧力损失的规律,获得了索夹安装的一系列控制参数;介绍了无猫道施工悬索桥使用移动平台安装索夹的方法和索夹安装时高强螺栓的施拧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试论汉字夹用汉语拼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两个问题。一个阐述汉字夹用汉语拼音的意义 :可以弥补汉字在表音功能上的某些缺陷 ,能够对精简汉字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统一译名 ,统一读音 ,有利于推广普通话 ,有利于汉语规范化 ,有利于普及与巩固汉语拼音方案的知识。另一个是提出汉字夹用汉语拼音的试验范围 :感叹词、拟声词、助词、音译外来词、生僻字以及口语中有音无字的词。作者认为汉字夹用汉语拼音这种试验是值得提倡的 ,它既是完善现代汉语记录系统的一项措施 ,又是《汉语拼音方案》扩大实际应用的一项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摩擦与力学原理,对砖夹进行了详细的力学分析.所得结论为设计装载机械的夹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摩擦与力学原理,对砖夹进行了详细的力学分析。所得结论为设计装载机械的夹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种长尾夹自动装配机设计了相应的夹紧装置。设计采用了铣有长尾夹夹体侧边形状凹槽的滑块作为夹持主体。由弹簧提供夹持力,用较小的弹簧力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夹紧,并对夹紧装置的夹紧和松弛过程进行力学分析,优化设计尺寸,使夹紧装置工作过程功耗最小。  相似文献   

19.
魔鬼夹     
西维基尼亚州石灰石丘陵地带地下深处有个叫"魔鬼夹"的通道。这条狭窄的通道两头衔接彭恩穴和诺曼穴,地面起伏不平,长度只相当于三个人的身高。但令人望而却步的是它的高度(只有18到25厘米),以及像巫医的手术刀般戳向你的一道道刀刃状岩石。它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一天下午,我和探洞老伙伴李依·皮尔森决定试闯魔鬼夹。  相似文献   

20.
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乃至夹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汉语语境中夹用英语单词的情况已屡见不鲜。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汕头市和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这三个城市化程度依次递减的地区居民口语中英语单词的夹用情况的实地调查,探寻这一语言现象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异同表现,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