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旨在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通过介绍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分析其对人们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影响,来展现梭罗的思想魅力和他在美国及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梭罗思想的剖析,让读者体会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带给人们的真正启示———我们的生活应过得更加简单、更加快乐、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歌颂自然的名作,诞生于作者本人在自己家乡长达三年的特立独行的绿色生活实践。《瓦尔登湖》不仅是一曲崇尚简朴、绿色生活的自然之歌,同时也是一幅渲染自然之美的壮丽画卷,蕴含着朴实的生态美学观。而在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逐渐腐蚀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扭曲了我们对自然和自然美的认知。美学理念和思想虽然并不像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那样对社会有着直接作用,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生态美学观对整个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去重新审视《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生态美学观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神的家园——解析《瓦尔登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尔登湖》被认为是梭罗的精神独立宣言,梭罗在其中探讨了人究竟应该如何生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文章认为他在《瓦尔登湖》所传达的超验主义思想与东方的佛教禅宗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认为人内在地具有精神完善的源泉,自然是宇宙精神的体现以及人的直觉在精神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梭罗以其审美化的人生实践对艺术化的人生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瓦尔登湖》(Walden)是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经典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中国译者徐迟首先将其译入国内,译名为《瓦尔登湖》。此后不断出现译者和译本,《瓦尔登湖》一度重译,频繁出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重译《瓦尔登湖》的热潮,这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翻译界对《瓦尔登湖》汉译本的关注。通过将徐迟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新视角切入,对《瓦尔登湖》译文之美进行解构,分析其中作为变量的美学因子,以期为研究《瓦尔登湖》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他在林中两年多的生活记录,作品细腻的描写了在森林中的生活细节和对瓦尔登湖周围的环境、生物的详细观察。作品饱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作者融入大自然、过简单生活并追求精神充实快乐的思想。梭罗的思想对众多读者,尤其是物质极其丰富精神却极度空虚的现代读者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印第安人作家莫马戴的作品《通往雨山的路》的美学价值。该作品充分体现了审美活动中的意象之美、审美领域中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和谐统一以及审美形态的空灵。  相似文献   

7.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按照英国文体学家肖特提出的文体学分析方法步骤,即语言描述→文本阐释→价值评价,分析《瓦尔登湖》词法特征:口语词、强调词和翻新词,并阐释这些特征在《瓦尔登湖》主旨表现以及作者意图传达方面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掘《瓦尔登湖》潜在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美国哲学家梭罗的人与自然关系论的独特之处,即表现为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人际关系”。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实践以及他的绿色经典文本《瓦尔登湖》,便是这一人与自然关系论的集中体现。梭罗的“人际关系”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善待和珍爱一切生命的行为原则;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境界。梭罗的人与自然关系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梭罗及其《瓦尔登湖》,长期以来一直被各国的评论家众说纷纭。梭罗到底是试图通过作品宣传一种固有的宗教哲学,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完成他对多种生活的探索?他到底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困惑的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还是一个孤独地追寻多元思维视角的旅人?本文就《瓦尔登湖》中所固有的自相矛盾与相互解构的现象,主张跳出二元对立是非固位的观念束缚,对之进行一个开放式的理解,并且运用梭罗的这种视野来看待和分析梭罗及其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本文通过对其《瓦尔登湖》等作品的分析来探讨梭罗的生态思想及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永州山水文本内涵一个“发现—改造—提升”的模式 ,彰显了自然美 ,使其价值向人充分展开。以审美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造自然美是永州文本为中国文学提供的新内容。文本中表现的自然美有形象美、幽静美、品格美和生命力之美。柳宗元的美学观具有辩证性和深刻性。他的山水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3.
美育究竟是不是一门专门化的独立课程,这个问题是涉及到美育如何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则。从美育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看,它还不能说是一门固定的课。美育的要义是以美育人,但是,美却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现象,它是客观世界各种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中所显示出来的一种价值,并且时时刻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美育不可能仅仅是一门具体的课,也不可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它主要还应该是通过一切教学活动,以一种处处渗透的方式来进行。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美,那里就有美育活动。因此,美育的天地是无比广阔的,它是一项人人参与、时时落实、处处渗透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自然审美论     
天人之际是自然审美的文化背景,人类自然审美正沿自然与文化两端展开。天然(非人工性)是自然美对象的独特价值,生命则是自然审美的普遍性价值。自然美包括声色与意趣两个层次、对象与环境两大类型,对自然运行之道形而上的智慧领悟和对天地自然家园式的情感依恋是人类自然审美极境。自然审美是美学理论和美学史的历史与基础逻辑,重申自然审美价值,对当代社会重建天人精神性联系,维持新型天人和谐关系,具有广泛、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梭罗对于现代环境运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他是一位细心的自然观察者,发现并表述了自然界各个部分协调统一的生态学思想,因而被人称为“生态学之前的生态学家”。其次,梭罗有着深邃的自然思想,他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立场出发,强调自然有不领带于人的独立价值,强调自然的审美和精神意义,析力反对把自然的价值约减为经济和实用的价值,不同时代盛行的商业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社会流俗进行了深化的批判,表达了在文明和荒野之间应保持平衡的思想。梭罗这些生态中论的思想要素如今得到了当代环境运动,尤其是生态伦理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禅与后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学有某种穿透时空障碍的精神呼应 ,将中国古老的禅文化与网络技术时代的文学新变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和融贯 ,不仅可以使老去的文化重焕青春 ,也能帮助当代网络文学沉淀一种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禅文化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意义包括 7个方面 :“空船载月”的禅境审美、“境随心转”的定力修为、“黄花般若”的诗性本源、“直抉神髓”的禅机灵慧、“鸢飞鱼跃”的本体性游戏、“山水自见”的平常心、“以淡照腴”的虚飘风范  相似文献   

17.
从“意识与目的”“自由与自觉”“社会性与历史性”等方面,探讨蒋孔阳是如何把人当作美的中心,凸显人的本质和确立人的审美主体地位的。蒋孔阳认为人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人在劳动实践中把本质力量对象化,美也在人的劳动实践中生成和创造。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发生着各种关系,而美只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产生。审美关系只对人而存在,它是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美反作用于人的本质力量,可以促进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具有重要的为人价值,人的生活需要美,所以人在劳动实践中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人体律动 ,在生活、劳动和运动中 ,它是有目的的运动 ,在艺术中 ,它是一种有一定表现力的、有各种韵味的运动。古今中外对人体律动美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人体律动美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它可以强身健体、美化形体 ;抒发情感、调节心理 ;发展动觉、协调身心 ;训练动觉、发展智力 ;团结群体、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19.
"茨式女性"在现实中有着相似的特质,她们在客观世界里难以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向内转、追求精神生活的圆满便成为她们与现实抗衡的主流方式。从美学角度欣赏,她们充满了人性美和理性美,是真实的代言。"茨式女性"将人的欲望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体现出追求纯真爱情的美学意义,这同时也是茨威格美好愿望的一种寄意。从精神互补的角度考察,异性在"茨式女性"残缺的生命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互补的美学价值,对现实世界的指导意义是"茨式女性"将精神交付异性最有力的美学价值。"茨式女性"以情感中的心理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内在生命力的真实写照,精神交付异性使她们的生命获得了圆满。  相似文献   

20.
以理工科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美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的创作背景、现状及经典作品所包含的美育内涵,从艺术美、精神美、历史美、创新美的角度论述其美育意义。重大历史题材绘画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美育资源和思政教育资源,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尝试探讨以之为资源在理工科院校进行美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