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较,我国雇佣关系呈短期化趋势。过于短期化的雇佣关系,抑制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的匮乏造成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在促进产业升级的任务指引下,在劳动雇佣关系上应通过制度构建,促进雇佣关系长期化,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进而实现劳动收入和生产率的同步提高,拉动消费扩容,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隐性契约理论分析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中国的固定工制度。日本的企业对于自己的资产具有剩余控制权,注重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声誉,企业和员工达成一种长期雇佣的默契,他们之间是一种重复博弈,是一个标准的隐性契约。中国过去的国营企业没有自己的资产和剩余控制权,更没有自己的声誉,国家间接地替员工和自己签订了一份终身雇佣的合同,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一个一次性博弈,当员工的权利受到伤害时无法用退出权来保护自己,这种雇佣制度是一个更多的附有显性契约性质的隐性契约。二者的执行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全不同,从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以外的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应是同质的社会关系,雇佣关系为劳动关系的特殊形态。现阶段司法实践对两者的调整分别适用民法和《劳动法》的做法,只能是在雇佣关系目前尚未由专项法律予以明确规范情况下的暂时性应急措施,今后应建立由《劳动法》对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统一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4.
劳动经济学中的雇佣关系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佣关系问题是西方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雇佣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制度主义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雇佣合同风险和激励 ,以及隐含合同和效率工资等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企业内部劳动力的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 ,雇佣关系的研究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 ,从而促进了理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逐利本性使得企业有动机利用政府的就业激励政策增加税收优惠,减少税收负担.文章以2006—2015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企业超额劳动雇佣与其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劳动雇佣与公司实际所得税税率显著负相关;相比国有控股公司,民营控股公司的超额劳动雇佣与税收负担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更低,但在地方控股公司和中央控股公司间并没有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2008年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后,企业利用劳动雇佣获得税收优惠的空间减少,企业超额劳动雇佣与实际税率的负相关关系降低.文章研究厘清了公司超额劳动雇佣与实际税收负担之间关系的内在逻辑,验证了税制变更和最终控制人性质差异对劳动雇佣与税收负担间关系的影响,说明政府目标和制度变更会影响公司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公司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6.
雇佣关系和组织公正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通过对35家企业的892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基于雇员感知的角度,分析人际公正对基于雇员义务的雇佣关系是否会产生影响.结果显示:人际公正对雇佣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契约违背在人际公正与雇佣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组织信任会减低人际不公正对雇佣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创建人际公正的环境氛围,提高员工对组织信任的感知水平,以发展企业内部和谐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的超常发展背离了立法本意,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其回归理性发展轨道的路径之一在于向正式雇佣转换。基于用工自由与社会公正相平衡、法律管制与放松管制相协调、劳务派遣的过渡性特征等政策考量,劳务派遣转正具有充分正当性。在法律管制升格的背景下,劳务派遣向正式雇佣转换成为刚性的要求,因之在法律上需提供转换进行的通道和规则指引。对超出法定适用范围的劳务派遣,可以强制性地法律拟制为在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成立直接劳动关系,但应以不违背劳动法理的方式进行。合理范围内的劳务派遣,亦可依当事人协商机制而转化为直接雇佣。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理论以契约概念作为对厂商组织的解释,奈特、科斯、西蒙被公认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中厂商制度理论的三位奠基人物,本文对其有关企业内雇佣契约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再思考,指出其理论的开创意义以及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马克思的雇佣理论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对雇佣合同的调整存在立法空白。理论上雇佣合同有民法调整模式和劳动法调整模式两种学说。雇佣合同是劳动关系的特殊存在形态,由劳动合同法调整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应当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0.
瑞典劳动雇佣制度评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瑞典的劳动雇佣制度中重“事实”、健全而完善的反歧视规定、严格的解雇制度和无城乡差别的待遇等,对维护职业安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瑞典劳动雇佣制度所处的国别环境有很大的特殊性,就其整体规定而言,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不一定适用,但分析其相关作法,对健全劳动法制过程中的中国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雇佣(non-standard employment)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条件的短期的雇佣形式.非典型雇佣的流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引发的激烈竞争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的.与传统典型雇佣相比较,非典型雇佣具有雇佣期限较短,员工薪酬较低、福利较差,雇佣关系不稳定等特点.非典型雇佣的产生具有合理性,这种用工形式对整个劳动力市场、各类组织和被雇佣者均有益处.但非典型雇佣对组织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破坏了原有的组织一员工关系,加大团队协作的难度,增加团队内部冲突和限制知识分享,同时也容易使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减低.基于此,各类组织应明确非典型雇佣的目的,让非典型员工融入组织,加强对非典型雇佣员工的权益保障,维护良好的组织公民形象,以利于更好地运用这一雇佣形式并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土社会的熟人特色和近代国家法的西方面向,使得乡村中雇佣契约的实施主要依赖于社会力量。雇工与雇主既是达成雇佣契约的主体,同时也是雇佣契约实施所分别作用的对象。雇佣契约的效力机制主要体现为,社会力量通过对于雇工的压制机制和雇主的惩罚机制迫使雇佣双方安于遵循所达成的契约规范。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度是日本特有的经营模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度也不断遭到批评与指责,甚至认为已走向终点。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企业的新员工采用、员工为企业长期效劳年限、员工的雇佣调整和定年制的变化,提出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度并未走向终点,而是为适应全球化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其雇佣制度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它为日本经济的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的产生和制度演进是劳动力市场趋向灵活的产物.其雇佣和使用相分离、关涉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工及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法律特征使其与仅涉及雇主和劳工两方主体的传统典型劳动雇佣有较大差异.劳务派遣在各国劳动力市场上发挥的不是主力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其所具有的双面性,限制其干扰劳动关系稳定、损害劳动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秩序的消极影响.在劳务派遣的制度设计中应从市场准入、行业分布范围及派遣期限等方面予以规制,建立劳务派遣与典型雇佣之间衔接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就业人数的逐渐增加使得非正式雇佣逐渐普遍,2007年6月备受争议的《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应该协调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最终达到公平就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近代农村雇佣关系的异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异质”同存的社会 ,农村雇佣关系上同样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异质”。文章认为 ,流民的大量存在或者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过程 ,是农村雇佣关系发生的前提 ;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农村雇佣关系“异质”性的表征 ;流民流向新式农垦企业强化了农村雇佣关系上的资本主义特质。农村雇佣关系上的“异质” ,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有着不可低估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本和劳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生产关系 ,并不能因知识经济的到来而改变 ,只要资本经营存在 ,即使科技发展的水平再高 ,劳动也无法摆脱被雇佣的地位 ;企业待购新发明、技术人才获股权或担任总经理 ,仍然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具体表现 ;人才与资本对企业同样重要 ,科技发展使脑体劳动的分离更加明朗 ,而不是使二者差别明显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不证明智力和知识“雇佣”资本 ,知识、技术和智力对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的作用 ,体现的是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的基本原理 ,资本的国际化流动也不能使资本随处可得 ,技术入股改变的是技术的原有身份 ,它照样不能打破资本雇佣劳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8—201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探讨政治联系与劳动雇佣的双向关联关系。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联系和政治联系层级与劳动雇佣存在显著的互惠关联关系;政治联系及政治联系层级提升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劳动雇佣水平,民营上市公司的劳动雇佣水平也提升了企业的政治联系水平和政治联系层级水平。检验结果验证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互惠现象,拓展和丰富了互惠研究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9.
劳动用工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日两国企业用工制度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我国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并以浙江万向集团为实证模型,论证了差序结构之构想的可行性。一、美日企业用工制度的特征在世界各国现存的诸种劳动用工制度中,美国和日本的模式分别属于“两极”:长期雇佣与短期雇佣。美国企业实行自由雇佣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规定雇佣时间、工资标准以及有关的福利待遇水平。合同期满后,如双方愿意,则可续订合同。任何一方不愿意,雇佣关系即告中止。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变换工作单位和职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纠纷现正呈趋时.中国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渐渐不适应现实的要求.本文浅析了我国现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弊端,在劳动司法机构类型的选择上结合中国国婧提出了几点建议,区分了劳动法律关系与雇佣法律关系在劳动争议中的不同法律适用,并对我国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承担做了一些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重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