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回族语言解读其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十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1].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2.
从回族语言看其民族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协会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1]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西北回族话中,由于宗教禁忌或民族习俗等原因,对汉语中的某些佛教词采用了回避,甚至排斥的态度,但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保留了一些原本属于表达佛教意义的词,只是在使用这些汉语佛教词时,赋予了伊斯兰教内容。这种词语的回避和化用,是语言接触与文化兼容在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对回族语言代码进行分析,在汉文化的宏观语境下,回族因为历史和文化原因而使用汉语。但在其语言中保留了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成分,同时部分词汇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语言代码在文化内部认同与整合下,在异质的汉文化语境下不同族群之间互动、边界刻画作用下反映出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群体身份的中介,身份是在交际互动过程中通过语言不断地调整构建而成.新疆回族以汉语作为交际语,但在族际交往时,新疆回族人一般借用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并使用一些回族化了的汉语词汇.新疆回族人主要通过这种混合语来完成民族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回族语言及其反映的民族认同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因历史和文化的原因而使用汉语 ,但在其语言中保留了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成份。同时 ,部分词汇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从而体现出一种民族认同心理。  相似文献   

7.
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反映,是社交礼仪的重要方面,而称谓词语正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汉语称谓和英语称谓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回族有没有语言?过去的看法是回族使用汉语,没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特例:海南省三亚市回辉和回新两个聚居区的回族群众,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被一些语言学家命名为“回辉话”或“回辉语”。这一重要发现,是中国回族语言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果。不过中外专家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回辉语的来源和归属方面,着力探讨的是它究竟与越南占语是否有关,同中国壮侗语族的语言是否相近似,而较少研究回辉语作为海南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就产生了外来词。英语外来词大约有80万,而汉语外来词仅有1万条。英汉语中外来词数量悬殊是由社会与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语言自身差异造成的。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西北回族话中,保留了不少颇具特色的近代汉语词汇,这些词语已经被赋予了浓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色彩,有着特殊的民族宗教文化内涵,成为回回民族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1.
四川回族语言及其文化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回族的族源多元化,决定了其语言的多样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汉语被回族作为共同语言普遍采用。但四川回族与全国各地的回族一样,深受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使用汉语的同时,保留和继承了回族先民使用过的一些语言,并将汉语的语义引申,出现了一些只有回族内部才能理解的特殊词汇,这些语言现象,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和发展,增强了回族的凝聚力,对其精神、物质文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语言研究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于民族的认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汉语有一个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活跃的词语——“情面”,而在英语中却找不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在中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的省份之一。全青人口3,89570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字,根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所提供的最新数字,至1986年已增至4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共有1,535,727人(1982年,下同)。少数民族共有30多个,其中世居者有藏、回、土、撤拉、蒙古等民族。除回族、满族使用汉语、汉文外,其余各民族都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回族虽然使用汉语汉文,撤拉族使用撤拉语,但在宗教生活和民族内部。都还保留着一些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语汇。青海省通用的语言有汉语、藏语、土语、蒙古语等。操汉语的人共有2,896,772人,占全省总人口74.3%。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词汇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产物。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述了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法和“汉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四川兄弟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除汉族外,还有14个兄弟民族。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回族、满族早已使用汉语文、蒙古、布依、白、傣、壮等民族虽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但大多数都使用汉语文。土家族有土家语,但四川操土家语的是极少数,土家族无本民族的文字。僳僳族、纳西族各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们除操本民族语外,一般都能讲汉语。羌族约有半数使用羌语,半数使用汉语,羌族无本民族文字.苗、彝、藏大多数使用半民族语言文字,彝语、藏语是四川使用人口最多的兄弟民族语言,对这两种语文的使用及研究也最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语言 ,尤其是影响语言中对社会文化反应最敏感的词汇。科学技术的变革、社会历史的进步是新词产生的决定因素 ;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社会时尚是词语变化的现实依据 ;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是词语发展的外部动力。反过来 ,透过词汇的发展变化 ,我们亦可清晰地看到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知名网站电子新闻的调查统计,展示非典一词的氤氲化生过程,论证由非典型肺炎到非典的演进,是汉民族思维方式制导下汉语语法神摄人治语言文化机制的体现,是汉语词语单音节性与双音节化辩证运动的结果。因此,非典完全是扎根于民族文化母体内、孳生于汉语词语系统中的当代汉语的一个新词,且在汉语语境中不负众望、卓有成效地发挥了应有的交际功能。鉴于此,SARS是无法取而代之的,因为它是一个异类文化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方。自治州境内,除汉族以外,还居住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傈僳族、布依族、纳西族、傣族、壮族等十多种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他们在使用本族语言的同时,也要使用汉语。由于环境和种种条件的差异,各少数民族在使用汉语方面就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里先对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彝族使用汉语的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通过语言折射反映出来;而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敏感、最活跃的成分,因而民族文化特征首先会在词汇中得到充分的显现。汉语和英语两大语种词汇量都非常丰富,然而由于文化对语言的干预和渗透,汉词语和英词语语义处处流露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气息,显示出明显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三亚回族无论语言还是历史都与中国大陆的穆斯林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引发了人类学者的极大兴趣,并涌现出一系列学术成果。本文首先回顾关于三亚回族的研究实践,发现三亚回族研究堪称人类学个案研究的范本,进而通过分析三亚回族研究经验与理论的结构,挖掘出三亚回族研究在区域研究中的意义:一方面,三亚回族无疑是中国民族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值得进行精细的描述与分析;另一方面,三亚回族社区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部分,与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问题具有极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