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公共物品特性”、乡村旅游的“外部性”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市场的不完善需要政府行为的干预与扶持。文章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对政府行为进行了界定,并从发挥政府营销的作用、实施形象导向型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基础设施、人才与资金支持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提出了实施措施,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全新的内涵与特征,即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幸福产业、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美化乡村环境的全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全新模式、传承乡村文化与农业文明的重要推手.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力避盲目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突显特色、打造精品,完善利益分配与调控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均衡,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环境优美宜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本研究中,将研究分析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如何发挥政府及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作用,拓宽特色旅游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实现河南特色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吃餐饭,打圈牌”等诸多问题。而美国乡村旅游以城市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并以乡村俱乐部、乡村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和门户社区旅游为主导的多元业态体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典型经验上,美国注重乡村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展现来引导游客参与体验;强化政府和高等院校对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重视法治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并将可持续发展视为乡村旅游开发政策的核心原则。在我国乡村旅游消费需求个性化、产业升级扩容与提质增效的新时代背景下,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其中在建设以农村人和乡村文化为中心的特色景区,反思主流文化中的农民与乡村形象并积极改善,营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市场环境,塑造有限主导、顺市而为的服务型政府角色等几个方面的经验借鉴对于提升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竞争能力、全球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也对政府的公共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围绕政府公共关系的改善和提高,政府应该树立并提高公关意识和民主意识,合理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沟通渠道,加强公众舆论管理,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6.
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加强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主导、引导与控制;拓展融资渠道,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以吸引目标市场;注重乡村旅游产品层次的提高和营销;实施城乡旅游一体化战略,构建大区域旅游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传统的乡村文化正在丧失,特色和个性未能充分展现,这些问题影响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成都市居民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不仅能了解城市居民出游预期、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出游行为和感知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同时还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低碳旅游借用了低碳经济的理念,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新的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鉴于我国国情和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成为其不二的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将低碳经济观和低碳生活观与政府、企业、景区、社区、旅游者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肩负起各自的环保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保障,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环节中实现低碳旅游行为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改善乡村环境、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提升农民素质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探索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政府扶持、社区主导的产业化开发模式(CBD模式),最后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政府的行动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将满意度作为中间变量,在乡村旅游情境下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型新农村价值提升路径。结果显示: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成本和社会两个维度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而管理服务、体验和资源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据此,旅游型新农村的建设管理者应以感知价值为突破口,放大绿色旅游效应,在引导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共进,进而提升旅游型新农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工商资本参与地方乡村旅游开发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投资方与地方基层政府、村集体达成良好的合作是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文章结合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不同主体的有限理性,建构了工商资本、基层政府和村集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浙江省安吉县HSW村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显示:工商资本、地方基层政府、村集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存在4个动态演化路径达到均衡状态,这些路径对应不同主体各自的策略选择;工商资本在进行“独立经营”或“村企合作”的投资模式选择时,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策略选择的反应较快、演化路径较敏感,而基层政府及村集体受其他主体影响较小,因而这两者策略选择时达到稳定状态相对较缓慢,演化路径比较平稳;由于“损失厌恶”心理及信任基础不足,地方基层政府在选择不利于自身短期收益的“积极支持”策略时需要更长时间,在制定有利于自身短期收益的“规范引导”策略时则比较迅速,因此工商资本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必须明确投资的长期性和阶段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地方基层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当工商资本选择“独立经营”时受地方基层政府“积极支持”策略的影响较小,而选择“村企合作”策略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供给与行为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需要的新经济增长极,在打造田园综合体过程中发挥的能动作用极为突出。作为新兴业态的乡村旅游产业,当前面临的同质化发展、经营粗放和市场运行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亟需通过加强制度供给与塑造行为范式予以解决。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出发,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需要满足制度科学、环境优化、投入合理和产业联动的基本条件,必须在法律保障、行政管理、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全过程加强制度供给,并同步构筑政府、经营者、市场、消费者和乡村居民的行为范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旅游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环节,自然型农事活动、农村的人居环境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凭借要素应得到综合配置.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开发规模小且档次低、产品开发程度粗浅、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等资源利用问题;提出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对资源进行因人而异的开发,需要构建核心产品域、辅助产品域、扩张产品域三个层次的产品体系;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乡村社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经济效用的及时性以及社会、环境效用的外部性和滞后性导致了乡村旅游环境的失真,在利益博弈中政府的缺位和不严格监管降低了这种行为的成本支付,使乡村旅游的原真性开发陷入困境。而走出困境的关键是科学界定政府角色、理顺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法律法规改变博弈方的得益,使博弈达到有利于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农家乐)建设方兴未艾。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的神经末梢——农村旅游市场,形成风格独特的国际化乡村游模式,无疑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湖南乡村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已有一定基础,并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可观、布局相对合理等特点。为实现湖南21世纪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湖南生态环境特色,挖掘湖南乡村地域文化内涵,加强引导、管理和调控等深度开发,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乡村产业振兴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潜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因地制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在运用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对S镇国际慢城项目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市场、社会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中协同共治的三维分析框架,指出在组织管理、资源投入和政策指引上以政府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存在规划滞后和项目先行,政府政绩主导下盲目开发、旅游产业与乡村发展耦合性偏离等问题。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应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多方资金的整合机制以及多重利益的协调机制,共同克服管理程序缺乏严格规范、项目投入缺少市场研判、政策指引不力等问题,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也对政府的公共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围绕政府公共关系的改善和提高,政府应该树立并提高公关意识和民主意识,合理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沟通渠道,加强公众舆论管理,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公地悲剧”现象。从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视角,以安徽黟县N村外包制乡村旅游开发为例,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形成机制进行探析,认为约束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明确、政府权力寻租、社区居民参与缺失等是“公地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建立多元治理模式、重视社区参与等调控路径,以破解乡村旅游中的“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止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五大积极作用与五大负面影响,并从政府主导必然让位于市场导向、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机构改革后政府的工作职能转变、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贸易和旅游管理的与国际接轨、政府主导行为与政府主导战略的本质区别等方面,论述了停止倡导政府主导型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