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E.L.多克托罗在《拉格泰姆时代》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历史修撰风格,巧妙地将真实的和虚构的历史人物、事件相耦合,交织成一篇波澜壮阔的史诗。透过新历史主义视角,即通过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两个方面分析,该作品充分展示了多克托罗的新历史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新历史主义关于历史和文本关系的3个主要方面来探讨《金山》的文学价值: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客观历史的主体化和必然历史的偶然化、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金山》的新历史主义解读,为华裔的文化身份构建了文本和历史。  相似文献   

3.
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导向,致力于全新解读贝娄的杰作——《洪堡的礼物》。贝娄对大众迷恋物质的描绘以及他对艺术和现代艺术家命运的关注使他与新历史主义的"文本的历史性"不谋而合。这表明贝娄的文本一方面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历史话语的功能性组成部分,贝娄的文本还在建构现实,唤醒美国大众意识上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批评强调文本和历史的互文性,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重聚》文本不仅影射了作者本人的经历,而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价值观。本文本将从以上两个角度揭示《重聚》中体现的文本和历史的紧密关系,突出其新历史主义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主义者认为,历史是一种想象的诗性结构,历史叙述是一种文学与修辞的建构。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将历史文本化,突出历史主题的"虚构性"特征,借助时空交错的叙事模式以及个人化的叙事视角等诗性语言结构把"史学"变成了"诗学"。本研究借助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小说中的叙事特征进行评析,期冀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位南方作家的历史价值意识,为历史文本的研读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索菲的选择》中,斯泰伦把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虚构并置,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融合在一起。斯泰伦在文学创作中对历史、历史和文学的关系的处置恰与新历史主义方式巧合。但就所搜集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部作品进行过新历史主义式阅读。试图分析斯泰伦在这部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7.
历史反思和罪责问题的讨论一直是战后德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借助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成果,从文学与历史、历史与作家等关系问题入手对德国作家鸟韦·蒂姆的小说《以我哥哥为例证》加以介绍和分析,论述作家以文学文本叙述历史、反思历史的独特方式,揭示贯穿作品始末的主题——罪责与回忆。  相似文献   

8.
《历史系男生》是一部以喜剧为外衣以历史观的探讨为核心的校园话剧。在幽默搞笑的台词下,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历史图景。其中文学与历史的互动,对逸史奇闻的生动再现更是刷新了当代人的历史视野。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历史系男生》中所反映的历史观,旨在阐明新历史主义与当代文学的相通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主张“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在承认历史的主观性,拒斥“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认可了历史和文学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上的相通性,让文学特别是历史小说获得了阐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应有空间。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蕴含了丰富的新历史主义思想。小说通过不可靠叙述、视角转换与碎片化等手段客观地展现了主人公琼和伯纳德对遭遇黑犬和其他共同经历和见证的一些个人事件的不同记忆,说明历史和过去的不确定性和多维度性,以及它对“当下”个人的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霍华德庄园》是一部具有鲜明历史表征的文学文本。采用新历史主义研究策略对文本中描述的人物和指涉性细节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所包含的历史现象和思想倾向,指出该文本是社会历史语境的产物,它不仅是社会历史语境的反映,同时还参与了历史语境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对原始社会的家庭思想非常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家庭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唯物史观的应有内容。艾思奇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思想作了具体阐述。归纳总结其家庭理论的成果与缺失,对于还原唯物史观发展的历史,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歆毅 《南都学坛》2010,30(1):22-28
汉代家庭的形态无疑与家庭继承制度有很大关系。在诸子均分家产的继承制度下,汉代形成了以个体小家庭为主的社会结构,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与父母或未成年弟妹"同居"的家庭,已婚兄弟同居及数世同居的大家庭为数极少。争讼与让财是汉代家产继承中两种相对的现象。宗族亲戚和乡里在家产继承事务中起重要作用。在家庭财产继承关系上,公权力的干预让位给了乡里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社会是一个乡里社会。在家庭继承关系上,汉代家庭女性虽具有一定的继承权,但女性的继承权还是受到限制。宗祧继承的观念对汉代家庭继承关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张乐进求及其王室家族入手,通过其禅位于蒙细奴逻、俎豆本主、张氏后裔等分析,认为张乐进求家世是白子国与南诏国政治、军事交替中重大历史进程的推动者,云南和白族历史上有过自子国,南诏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亲属容隐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容隐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是中华法系伦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文章对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略作梳理,并就这一制度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5.
对"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本质视角解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导致基于该立论的任何现实问题分析无法达到科学全面的目的,因此本质视角解读是必要的。从资本主义发展史及其形成、发展、成熟四个层次上分别对"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本质内涵、前提、过程和完成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就完成了这样一种系统的本质视角上的解读。这种解读的完成不但有助于对"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本身的完整把握,也必然有助于进一步对现实问题分析的科学化、全面化。  相似文献   

16.
尝试对周易历史哲学进行探索,一方面肯定周易的哲学意义,同时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概述周易历史哲学的合法性、研究意义及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不同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解释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实际演化、流变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研究方向,特别强调和重视认知性研究,力图避免落入"从观念到观念""从精英到精英""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套路,努力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彭南生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主要贡献在于三大突破:一是整体、宏观基础上的“中间经济”研究;二是“半工业化”理论的原创探索;三是区域、行业视角下的乡村手工业史研究。同时,通过对彭南生学术历程的探讨,可以窥视出整个史学特别是中国近代手工业史研究的创新趋向及突破所在。  相似文献   

19.
西方所特有的历史意识不仅建构了其自我身份的认同,甚至逐渐深入到了其他轴心文明心智的内部。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深入揭示这种历史意识的来源、构成,及其所编织的自我认同的内在矛盾,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上升到比较文明的视野,而且,从这一视野,我们才能批判地超越西方自我确证的有限逻辑,重新获得某种认识和建构自我身份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婚姻法解释(三)》出台至今,备受争议,而对亲属法的定性及其深层阐释则是解决此问题的前提。亲属法的正当性问题体现为其定性问题。无论从"形式"与"实质"这一范畴还是从亲属法的正当性这一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认定其定性问题,伦理本质都是对亲属法性质的当然回答。从历时性角度研究亲属法伦理本质的关键在于厘清人性是亲属法与其伦理的共同的、原初的出发点和对象。人性涵盖"人的动物性"和"人的特性"两重性,统摄人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层次,这些构造因素经由道德评价机制转化为婚姻家庭伦理,再同构化为亲属法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