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英汉语词汇空缺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同语言之间产生的不对应性.对空缺词汇的翻译,便是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加工与融合.通过大量举例说明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途径,对词汇空缺现象的翻译方法做出总结概括,是基于大量语料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或词义非对应现象。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英汉语言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而不同的词汇系统必然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从而产生词汇或某一词义“空缺”现象。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较多困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离开文化差异大背蒂的语际翻译是无法进行的。通过东西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分析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词汇空缺、语义空缺、翻译超额及欠额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语言信息的载体,交际的主要途径之一,词汇的翻译成为跨文化商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商务交际环境下词汇翻译的空缺现象有其产生的特定原因。如何应对这种词汇翻译的空缺现象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汉互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本文通过翻译实践,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对翻译时存在的词汇空缺现象加以研究,旨在使译文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6.
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语言现象 ,是由于各民族语言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对等成分的空缺。它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 ,给翻译活动造成了一定困难。从翻译的定义、标准和翻译者的不同、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相互渗透性方面来看 ,词汇空缺是可译的。但从语言文字系统的差异、文化差异、习语、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四个方面所导致的词汇空缺的翻译实践来看 ,其可译性又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从而使语言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在英汉互译时,针对此种现象,译者必须采取有效的补偿手段,以克服这种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及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不断加强.但由于各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在一种语言里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物质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二为文化生活方面的词汇空缺.从文化词汇空缺的分布领域及其可译性两个方面入手,指出词汇空缺虽然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甚至成为跨文化翻译的盲点,但随着中西文化交往的加深和跨文化翻译水平的提高,大部分词汇己逐渐在译语中找到了对等词;并进一步给出了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到的一些处理词汇空缺的可行方法及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圣经词汇汉译中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因生活经验、文化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的不同所致。可以音译法、移植法、意译法、创新译法来解决圣经词汇在指称意义与语用意义的空缺时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圣经词汇汉译中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因生活经验、文化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的不同所致。可以音译法、移植法、意译法、创新译法来解决圣经词汇在指称意义与语用意义的空缺时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原语中有些词语、词组在翻译为目的语时极易引起词汇空缺,造成原语意义的不完全表达,从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因此,弥补这些词汇空缺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心理学有声思维报告方法研究7名译者在翻译极易引起词汇空缺的词语、词组时的心理活动,真实再现译者对这些词语、词组的处理过程,能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词汇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通过分析英汉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提出英汉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一些方法,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源语中表达文化异质的词语在译入语中就成为“词汇空缺”。其可译性的基础是各地域文化共同的文化共核、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普遍性、译者和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开放心理、翻译的性质。不可译性与可译性是相对的,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后者转化。词汇空缺有异化和归化两种译法.其用途不一。  相似文献   

14.
从词汇空缺角度透视中西文化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词汇空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政治体制、语体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词汇空缺的原因,探讨了其对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指出了研究词汇空缺现象是认识异族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文化语境中词汇的联想意义存在各种差异。在翻译中可能造成翻译失败或翻译冲突。可通过注意义的传译,适当的关联意义转换和充分了解典故、委婉语的文化背景等策略避免或减少翻译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词汇空缺与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词汇空缺现象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它给跨文化交流带来障碍,给翻译造成麻烦。本文从法律文化角度分析了英语法律术语汉译过程中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法律传统,现实生活,社会制度和民族心理,并就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提出具体原则与策略:尊重惯译、直译、直译加解释和解释翻译法。最后,作者还就法律术语翻译的规范和统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也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符号的转变,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信息传递的缺陷与困惑,如语言负载信息的传递缺陷、词汇的内涵差异与空缺现象、翻译是以源语文化还是以译语文化为标准等,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把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定为“在目的语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或者说在文化上信于原文”,并在“直译”、“直译加注”、“直译加意译”、“意译”这四种翻译方法中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实践中,只有充分考虑词汇空缺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困难,并通过一些变通手法,对词汇空缺所造成的语义问题进行特殊处理,才能全面、准确地传递出话语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从而译出佳作。  相似文献   

19.
中英法律词汇空缺现象较为普遍,给法律工作者带来困扰.对中英合同法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的研究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合同法的发展.在分析中英合同法中词汇空缺存在的理据——法律文化差异、法律制度差异、经济发展差异之后,基于奈达对词语"意义"的划分将中英合同法中的词汇空缺分成三类:零对等空缺、部分对等空缺和伪对等空缺,最后探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合同法词汇空缺翻译中的运用.归化和异化各有优势,但异化策略既能更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又有助于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国法律文化,更有益于不同法律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从而健全合同法体制.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差异看汉英的语言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文化和语言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汉、英语言在词汇空缺、词汇联想、句法层 ,以及语域层等四方面的文化及语言差异 ;说明了文化习得意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