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叉上市会影响原上市地股票价格,产生所谓的溢出效应。对我国先 H股后A股和先 A股后 H股两种交叉上市路径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两种交叉上市路径在招股公告日和交叉上市日前后,对原市场均产生了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招股公告日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向效应,交叉上市日效应则表现为正向效应。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先H股后A股上市公司对H股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受A股市场高发行溢价率和A股股票高收益预期的影响,而先A股后 H股上市公司对A股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源于市场发达程度差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2.
投资者情绪、新股发行方式与IPO首日收益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投资者情绪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同时结合一级市场的发行方式来研究2000年至2008年的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对新股首日收益率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询价发行方式下的新股首日收益率明显较低;同时,相对于其他发行方式而言,询价发行方式更能反映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和需求,能显著降低市场投资者情绪对新股首日收益率的影响,使首日收益率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虽然A+H同步IPO模式目前尚不具备常态化操作的条件,但相对于早期的先H后A,对于尚未在香港上市的中央企业而言至少具备7大优点:一是两地同时上市,有利于扩大新股发行影响,提高资金募集效率;二是可以避开其中某一个市场出现不稳定市况的影响,降低首次公开发行的风险;三是能够使企业获得更优的发行价,而此前香港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和二级市场市盈率都要低于内地市场,同时以A+H同步IPO,企业投资者基础更加广泛,这会有利于公司价值得到深入挖掘;四是可以使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的优势,尤其是利用香港市场监管国际化的优势提升企业市场化和规范化经营;五是同步发行A股、H股将发行影响扩大到全球范围,能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六是对于企业再融资也带来便利条件;七是上市前期工作也可以相互利用,募集资金到位更加及时。此外,中央企业A+H同步整体上市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也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行上市的206只A股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首日股票换手率、筹资规模和市场指数对上市首日超额涨幅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发行后实际流通股比例、发行方式及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影响因素较多,既包括可以量化的因素,也包括不可量化的因素。本文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对市场大盘指数、发行价、首日换手率、发行市盈率、中签率、新股首日上市数量等可量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提出了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跨境交叉上市是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证券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而与此相关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随着大量H股公司不断返回内地A股市场融资,跨境交叉上市公司数量正快速增加。考虑到国内学术界对跨境交叉上市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文着重从跨境交叉上市的动因、交叉上市对企业的影响、交叉上市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以期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鉴西方关于IPO的研究成果 ,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 ,对新股发行首日初始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 ,以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发行价偏低现象 ,并分析了其可能的产生原因 ;构造经济计量模型揭示影响初始收益率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的H股相对A股的折价问题,历来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采用2004年到2009年的样本数据,对A股、H股市场分割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信息不对称假说、流动性差异假说等,建立计量模型,分析长期以来H股相对A股折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明,H股的折价主要受到风险偏好差异、流动性差异、信息对称程度的影响,而市场需求(供给)差异并未对H股相对A股的折价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折价现象指的是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普遍高于新股发行价格,这一现象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新股在上市后的短期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那么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意味着新股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国内外对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分类主要按照发行公司、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实证研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制度因素。文献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因素是影响中国新股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IPO承销商托市行为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的高初始收益率一直是IPO(首次公开发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学术界都是从发行价偏低(即IPO抑价发行)来解释这一异常现象的,但是自从Ruud提出承销商托市的观点后,学者们便开始从上市后的首日价格过高方面展开研究。文章对承销商托市的具体行为,其与新股折价发行的关系以及托市动机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分别基于托市交易数据和后市异常现象的承销商托市行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1993~2009年间上市的A+H企业为样本,同时选取A股上市企业作为对照组,采用回归分析与配对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双重上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对市场分割假说和绑定假说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双重上市降低了市场分割程度,但未能改善企业绩效。该研究未能得到绑定假说的支持性证据,我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后的绩效变化并不符合绑定假说。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比较我国当前的企业公开募集资金上市(IPO)方式与国际上通行的存量发行方式两种发行方式的优缺点,得出我国A股市场应该对不需要资金的的优质企业实行存量发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境外上市公司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双重上市,已成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令人瞩目的现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境内外市场的估值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境外上市公司必然具有强烈的择时动机,争取回归境内A股市场实现双重上市.研究结果证实,境外上市的H股公司在回归境内市场双重上市过程中存在着市场择时行为:当境内市场相对香港市场表现越好时,境内发行A股的H股公司越多.市场择时所带来的巨大资金效应,是吸引中国境外上市公司回归境内市场双重上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国深市公开发行上市的50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它们公开发行上市前披露的公开信息等相关材料,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归纳判断了影响风险企业IPO定价的因素,并解释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采用市盈率法的定价方法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市场价值.合理的风险企业的IPO定价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成本等因素对IPO定价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9-2011年间在深交所上市的200只创业板新股的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BMA)研究新股首日抑价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发行价格、首日收盘价、超额认购倍数是影响抑价率的显著因素;而与首日换手率和发行市盈率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IPO中的价格管制及其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牛市行情,A股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市场更成了无风险、高收益的代名词。从一级市场申购获得的新股票,在二级市场开始流通后,其价格在上市首日即可出现数倍的暴涨。打新股成为最时尚的投资项目。借助对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的观察,本文分析新股发行价格管制机制对股票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价格管制导致的新股发行市场租金的产生和追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价值低估现象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偏相关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 ,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现象。分析了成熟市场造成新股发行价值低估的因素和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有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程度的 .研究发现 ,中国股市过度超额初始回报率的本质是对二级市场的高估 ,它与国外的 IPO价值低估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IPO抑价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造成资本的聚集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2014年1月,我国资本市场重启IPO,引入新股上市首日临时停牌机制,这一举措是否可以改善抑价水平及其影响因子?通过使用破板日中价来描述首日停盘机制下抑价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一机制的引导下,发行因素代表的不理性因素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有所下降,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水平得到提高,市场对新股的投资变得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市场新股上市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的实际情况,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50只新股的上市首日价格(包括开盘价、收盘价和平均价),探讨影响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股上市定价的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此模型可以对即将上市的新股作定价分析和预测,为管理层、券商和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