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哈尼生态村———箐口进行“聚焦”基础上 ,分析了作为哈尼人民世代积累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代表的壮美梯田 ,没有给哈尼人带来应有的富裕与幸福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原因 ;提出了梯田文化之魂与市场经济观念融合 ,提高产出率、提升梯田价值 ,让梯田造福哈尼人民的相关措施和途径 ;对以梯田乡村生态观光农业为导向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形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上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向世界展示了其“突出普遍价值”、独特性和唯一性。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不仅包括外在的、有形的物质要素,而且蕴含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涵,两者密不可分。物质要素是文化景观的“形”,文化内涵是文化景观的“神”,文化景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文章从“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景观系统解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物质要素的“形”,以梯田稻作为核心的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神”,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之所以列入世界遗产的最根本原因。通过解读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本质,可以为其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河哈尼梯田是哀牢山区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它是中国山区稻田农耕的最高典范,更是中国人工湿地的不朽经典。它在原先没有湿地的哀牢山区创造了人工湿地梯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江平原改变天然湿地为稻田和耕地相比,更显出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4.
哈尼先祖从山居建寨到梯田农业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哈尼先民对水的认识、利用和调控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哈尼族人引水修渠、平整土地、修凿梯田,改造水土环境,逐渐走上了水稻种植的农业发展道路。哈尼梯田的营建不仅是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生存环境的合理改造,也是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源的结果。本文利用哈尼族古歌等历史文献材料,对梯田农业的萌芽及其引水体系的营建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王金庄村位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核心区。 其唇齿相依的生态格局、人驴共作的生产方式及情感交织产生的共命运文化心态,构成了旱作梯田系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村落生活样态。 毛驴是村庄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驴 - 花椒 - 石堰冶耦合结构是生产模式,驴文化则是村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旱作梯田系统全景式的反映。 村落日常生活中有关毛驴的牲口买卖、驯化教育、疾病医治、文化仪式等组成驴文化的形貌,塑造和延续着旱作梯田系统的存续与发展。 藉由驴文化,文章提出村落文化的发掘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农耕技艺留存与乡土社会永续。  相似文献   

6.
《中华魂》2007,(11)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南段。这里高山森林、半山村寨和低山梯田构成了哈尼族独特的生存空间和农业生态系统。千百年来,哈尼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发了一次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又一次重大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研究和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经济模式,联通农业与市场,为农民和农业走向市场架起桥梁,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发展贸工农一体化,是转变农村经济模式,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法学理论中基本权利的功能分类为我们解读宪法规范中家庭权的内涵提供了分析框架.对应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和“客观的法”两个属性,家庭权首先意味着公民除可要求国家遵守不侵犯义务外,还可请求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税收优惠等措施履行对公民的给付义务;其次,“客观的法”属性的家庭权意味着公民可要求国家建立系统完整的家庭法律体系,以维护社会的客观价值秩序.国际人权文件中的家庭保护条款为我们框定家庭权的宪法保障范围提供了国际法上的参考;公民在组建家庭、维持家庭存续、维护家庭和谐和维持家庭成员亲属关系上的权利应受宪法保护.因应社会现实,拓宽家庭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家庭权,这也是我国家庭权保障中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9.
沈游 《老友》2013,(8):50-51
2013年6月22日,经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全球第二多的国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约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互利的生态思想,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其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哈尼梯田之中,形成了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双赢、互利的生态文化本质,以及具有系统性、万物有灵的宗教崇拜和生态自觉下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背景下,对哈尼梯田生态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熟人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农户为主体,以水稻生产环节为例,探讨了小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质。结果发现,小农户优先选择本组、本村的熟人服务,而个体农机手是最主要的服务供给主体。熟人服务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其基本逻辑在于:熟人社会是小农户经济活动的边界;互惠交换机制是小农户选择熟人服务的根本动力,并通过合约弹性化、经济交换关系向社会交换关系延伸等方式得以实现;同时,熟人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关系、人情、面子等符号性意义,拒绝熟人服务常被解读为否定社会交换关系,对小农户的选择形成软约束。由此可见,熟人服务在乡土社会中具有占先优势,给“外面的”服务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制造了结构性壁垒,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排他的服务市场;个体农机手作为熟人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自身的发展瓶颈也制约了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强化对本土服务主体尤其是本土个体农机手的培育和扶持,一方面使其充分发挥熟人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供给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采用替代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法对兰州农业多能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得出2008年兰州农业多功能价值为189.97×108元,其非经济功能价值是经济功能价值的2.87倍,表明当地农业系统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材料,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建立健全多功能农业运行、激励和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源禀赋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结构是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家庭农场与中国的人地关系相匹配,与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适应,与现有农地制度相衔接,作为主导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契合国情;家庭农场有利于确保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实现中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石;家庭农场兼具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双重优势,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风险控制的相对平衡,是基于资源约束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文化遗产以一种复合活性生态而存在,不仅呈现出明显的生态系统性特征,在遗产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融合了与之关联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诸多要素,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态与人文复合系统”。从该系统的视角梳理国外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实践动态后发现,国外农业文化遗产在分类、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实践中由于遵循了该系统的关联性、整体性与协调和谐性等原则,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良好模式。这对当前我国重系统的生产功能、轻生态功能和重局部修复、轻整体保护的中国生态农业应该如何保护与发展,在理论、管理、政策、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探索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我修复和生态持续发展机制,不仅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是应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所面临的法律经济制度、市场范围、需求层次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市场范围由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国内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消费也由原来温饱满足型向健康导向型转变。因一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忽视社会责任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发展中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三者统筹协调发展是社会高效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研究分析三者之间内在关系机理的基础上,借助于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VAR模型论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互相拉动作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具有向上拉升作用,城镇化则对农业现代化具有向下拉动作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是提升发展质量和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 ,对全省来说举足轻重。只有农村全面实现小康 ,全省才能全面实现小康。论文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约因素的剖析 ,提出了河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升福建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即由"直线形"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论文针对福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福建农产品加工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最后提出采用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福建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的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集约持续农业过渡 ,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必须深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面向地方经济建设 ,培养专业思想稳定、吃苦耐劳、独当一面、综合素质高的产业型农业技术人才 ,以建立起产学结合、面向市场的开放型教育模式 ,推动高等农林专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兼论“两委一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单位,在社会管理和城市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越来越强调加强社区管理和发挥社区的基层服务功能。"十二五"期间,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现有社区管理体制和模式暴露出很多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须在管理模式上探求新的出路。构建"两委一站"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规避管理体制中的矛盾,尽可能发挥出社区在基层的核心服务作用,为促进城市化发展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