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隐喻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隐喻理论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笔者将引用汉语具体实例,对普遍存在于汉语里几种隐喻类型,即容器隐喻、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言研究中隐喻仅仅被认为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一种用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隐喻式表达也因此被排除在常规语言范畴之外。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因此,在从事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隐喻理论和隐喻知识,使学生能从容驾驭目标语言。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还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根据这一隐喻概念理论,分析一些空间介词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及其存在的经验基础,可为英语介词隐喻义的教学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态隐喻方法是指通过隐喻性的类比,将生态学的原理和知识映射到另外一个研究领域中,从而有可能给新的研究领域带来新的启示的一种方法。生态隐喻方法现已成为一种系统科学方法的具体范式,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被滥用的倾向。为此,人们在应用生态隐喻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其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英汉"喜悦"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想象.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进一步证实和发展当代隐喻理论,即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情感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本文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现代隐喻研究的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出发,探讨了隐喻在英文写作中的句法表达、语篇构建及思想表达方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隐喻思维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并就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隐喻思维提出了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使用隐喻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比较含蓄的语言来达到更加强烈的语气,更加生动的表达。隐喻的使用和理解涉及到语境的因素,语州学研究旨在对话语的隐喻意义做出解释,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语用学角度来研究英语隐喻的汉译是一种新的翻译视角。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与隐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隐喻研究进入心理学的途径至少有以下两种方式:(1)横向和纵向考察心理学的隐喻。每一种心理学形态都有其根本的隐喻。在不同的隐喻基础上,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形态才得以建立并相互区别。此外,可以对于不同层面和水平的心理现象进行隐喻式的考察。(2)对于隐喻的心理基础的考察。隐喻一方面成为反思心理学研究本身的手段,具有方法论意义;另一方面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直接对象,作为研究客体而存在。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或过程,本身有其独特的心理基础。隐喻的心理发生以及隐喻理解的过程,都是对隐喻过程进行心理考察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等人提出的当代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在回顾隐喻认知说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概念隐喻,并重点讨论当代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也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体验主义认识论在隐喻与翻译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利用隐喻映射理论分析了隐喻和翻译思维过程的认知相似性,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及翻译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隐喻意识对学习英语词汇起着积极作用,研究以LynnGrant得出的口语中常用隐喻性习语为蓝本,调查其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并基于语料库统计分析,找出最常用的隐喻性英语习语;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常用隐喻性英语习语的理解,并由此评估他们的隐喻意识。结果显示,大学生英语隐喻意识有待加强,提高其隐喻意识可以从熟识的习语入手。  相似文献   

12.
文化模型下汉英隐喻谚语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族良知的精华,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型,而一个民族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习惯受到文化模型的制约。通过汉英隐喻谚语的比较,以Lakoff(1987)"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角,阐释文化模型在隐喻模型的形成中影响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方式、目的域的源域选择及目的域的意义诠释。  相似文献   

13.
随着隐喻认知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工作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隐喻构筑了人们日常的概念系统,对隐喻的隐喻性程度的消失过程进行考察和充分的描述,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认知现象的本质.以现代隐喻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语义丰富的"上"字,探讨其意义之间内在的认知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思维中。人类的话语中充满了隐喻。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话语进行解读,隐喻话语建构的特点体现为:主体认知性、修辞性和社会性。隐喻话语解读的特点体现为:动态开放性、审美互动性和意象塑造性。  相似文献   

15.
民俗化的隐喻概念对二语隐喻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隐喻的认知概念是培养隐喻能力的重要一环 ,而隐喻的认知概念错综复杂 ,大多为约定俗成的民俗化概念 ,没有详细周全的明文规则可循 ,这一特性对学习二语隐喻所造成的障碍至今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中国学生的一个英文句子入手 ,剖析了误用习语的原因 ,指出误用是由误解引发的 ,而误解的根源是学生过于依赖词典的解释。文章表明单靠词典的释义无助于清晰地了解民俗化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旨在说明以下问题: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了解不多,隐喻能力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民族的隐喻概念系统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语境对心理空间的构建和整个整合网络的运行起到限制作用,语境限制了跨域映射和选择性投射的可能性;提出外语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模式假设;最后,对基于提高隐喻能力的认知教学法的实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隐喻听辨障碍一直是隐喻习得研究当中被忽略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借助实证方法,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究隐喻听辨障碍具体表现以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隐喻词性、隐喻密度、隐喻深度以及信息语境对于隐喻听辨均存在显著影响,这对于一线教学以及测试研发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看情感表达的隐喻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常常被看成是认知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不含概念容量的抽象概念。然而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往往可通过隐喻概念再现。文章通过对英汉情感隐喻大量实例的分析 ,总结归纳出常见的五种隐喻概念。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 ,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存有的共性 ,同时我们也看到受自身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隐喻概念系统的运作中也有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此外 ,这些隐喻概念使我们认识到 ,既有抽象意义又有生理体验的情感实质上蕴涵着丰富的生理概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创造相似性是隐喻的重要特征。隐喻思维是一种认知能力,是通过已知事物去认识和感知未知事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强化学生语言的敏捷感、训练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