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雍正时期是中国钟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雍正帝的著作中保留了许多反映他本人时间观念的诗文,他对钟表既现实又浪漫的看法影响着宫中钟表的收藏和制作。通过外交使团向皇帝赠送礼品、地方官员进献、抄家罚没等途径,钟表在雍正朝不断进入宫廷,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两国之间、君臣之间联络的重要媒介。与此相联系,这一时期钟表在宫中大量使用,普遍陈设于宫殿、出行时乘坐的车轿之内,甚至作为贵重物品赏赐给官员。雍正时期钟表深入到了宫廷生活的诸多方面,无疑会促进中外钟表贸易的繁荣以及制钟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宋朝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药储藏机构和安全监管措施。其中中央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主要为翰林医官院(局)和太府寺药案,这是朝廷建立的最高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和医药管理机构。皇宫御药的制造与储藏机构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官府药库有香药库、珠玉香药库、药蜜库、后苑东门药库、寄桩库、熟药库等,专门储藏皇帝和朝廷所需的各种名贵药材和成药等。朝廷设立的市易务卖药所、收买药材所、太医局熟药所、和剂局和惠民局等,主要负责官府药局中药材的采购和成药的生产与销售等,同时也肩负药材、成药的储藏。宋朝地方州府和南宋时期设立的总领所、都统司、安抚司惠民局,一方面负责地方州府军监、所、司所需药物的生产与销售,另一方面也是地方医药的保管场所。泉州、明州、广州、登州等地设立的市舶司,负责海外药材的登记、辨验、保管与押运进京等。为了保证药物质量安全,宋朝政府对医药储藏制定了保管、库存、登记、毁弃等制度,严格执行药物入库和出库检查,严厉打击盗窃、伪造、冒用和盗卖官府药物的非法行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清代宫廷饮茶习俗为研究对象,以贡茶入手,逐次讨论了清宫茶礼与茶事、皇室饮茶的考究、奶茶在清宫中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认为清代宫廷茶文化集养生养身、愉悦情志、教化安邦的作用为一体,既属于皇宫贵族的个人喜好,又属于朝堂国事政务,在清代宫廷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钦州坭兴陶     
《今日南国》2010,(5):34-34
据《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导报》报道,中国经贸合作促进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过去10年里,越南人均医药消费增长了10倍,年用药每人达到8美元,但其60%以上的药品必须从国外进口,越南国内生产能力只能满足市场需求40%左右。越南卫生部平均每年批准1500个药品登记许可证,其中外国药品700个左右。到2001年底,已获批准的药品为9700个品种,其中外国品种占4成。  相似文献   

5.
《穿戴题纲》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清代宫廷戏剧史料,记录了演出戏服、演出剧目和演出节令等信息,对于研究清代宫廷演剧形态弥足珍贵。它既有助于我们了解清宫的演剧历史、演剧服饰、演剧习俗,还有助于研究宫廷演剧对民间演剧乃至整个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清宫珍藏书画虽然有所散逸和损毁,但其最重要的部分却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北京与台北两座故宫博物院中。两院荟萃了中国法书墨迹及绘画作品的精华,有相当多的名迹巨品,完整地反映了中国书法史、绘画史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清宫书画得以初步整理与鉴定,古物陈列所文物鉴定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以来,两岸故宫博物院对清宫书画的整理鉴定和学术研究不断发展。尤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书画经徐邦达、张珩、启功等先生的研究鉴定,使书画鉴定逐步发展为一门学问乃至一门学科。故宫书画鉴定以文献考据与艺术鉴定并举为特点,构建了书画艺术史的基础,也构成了故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公立医疗机构对医疗资源的垄断、政府对药品流通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广大消费者对相关政策法律及药品知识的无知是造成当前药价虚高的核心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由地方政府设立国有医药流通公司,同时运用互联网等媒介扩大消费者对医药信息的了解,从而通过消费者对药品理性选择的市场力量和政府规范市场的法制力量来解决药价虚高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木子语 《社区》2013,(33):4-4
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组织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开展的第十八次回收家庭过期、闲置药品公益活动。届时,将在市内五区和旅顺口区设置160个药品回收兑换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休闲娱乐活动的丰富与活跃。宫廷由于条件优越,宫廷女子在很多宫中娱乐游艺活动中,引领风气之先,参与到女子本不涉及的领域,扩大了女性的娱乐活动领域。以宫廷女子为代表性的女性游娱行为,既丰富了女性的娱乐生活,又凸显出唐代女子开放和豪健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实时查询处理在医药商业企业药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该方案以药品GSP流程为应用主题,确立了相应的数据表以及分布式事务处理和查询的实现,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单仓库结构的医药商业企业药品管理系统中的远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代戏曲管理分三个时期,即教坊司、南府和升平署。其中教坊司时期在清初,戏曲演出活动不多,戏曲管理极为简单;南府时期则从康熙年间初创至道光七年改制,时间长,又适逢清代戏曲从初步兴旺到极度繁荣的阶段,机构成员众多且来源复杂,声势浩大,为戏曲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壮大理顺了思路;而升平署时期则始于道光七年改制直至清末,这一时期国家发展呈现颓势,宫廷戏曲发展也呈下滑趋势。从总体上看,南府和升平署这两个机构在清代宫廷戏曲的管理中肩负着宫廷文化内外交流的使命,对清代戏曲的发展起过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作者研究清朝陪都盛京的系列文章之一,它通过对逊清“陪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对皇宫、陵寝的管理情况的论述,展现了逊清时期的“陪都”景象。  相似文献   

13.
<大清民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其"亲属"、"继承"两编的规定中既有一定的西方资本主义法律精神,也承继了传统中华法系中以父系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作者认为这是缘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晚清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是西方法律思想已在一部分知识精英和洋务派官僚中深入人心.三是晚清统治者仍是当时世界上最保守的统治集团之一,我国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影响还极为深远.<大清民律草案>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法律文化的转型状况.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宫廷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作为为清代统治者服务的机构,其发展与院体派有着功能相同的特征。文章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影响我国清代宫廷绘画的原因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证。结果表明,在欧风影响下,虽然清宫廷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所谓"中西合璧"的特征,这种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中西艺术文化交流仅仅局限在深宫之内,没有影响到当时整个中国美术界的发展,此时的清宫廷画师的欧洲传教士们的作品仍然迎合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文化思想。这些包含欧风的宫廷绘画作品,是在运用油画技巧和材料表现中国画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线索,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的考字方法,对大型字书收录的20个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考释内容主要包括字形讹误者、俗讹字未与正字沟通者、异体字认同失误者、音未详或注音错误者、义未详或释义错误者、同形字未加别异者、已有考释尚可补正者。  相似文献   

16.
王文治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王文治生平行年大致清楚,但关于其举进士年,诸书所载迥异,而其中一种权威性的说法出自著名学者姚鼐,影响很大,其实却是错的。本文兹对此略作考辨。  相似文献   

17.
芜湖中药业源起于明朝万历年间正田药店的创办。清嘉庆之后,以张恒春药店为龙头的芜湖中药业逐渐兴起,它为芜湖中药业的日后兴起并发展为我国现代中医药基地之一奠定了基础。此后,逐步日益兴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疑虑到认可、接纳,基本构成了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轨迹。到了近代,中医界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西医的冲击,通过研究和比照,取开放的姿态认可与接纳西医,并试图通过“汇通”中西医精华,寻求中国医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秦朝正式确立宰相制度。两汉时尚书台职权大增 ,逐渐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时 ,三省制初步形成 ,经隋朝的发展 ,在唐初走向了成熟。经五代十国至北宋 ,二府三司制最终确立。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明初废丞相 ,不久设内阁辅政。明清内阁有名无实。宰相制度演变具有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不断压抑相权以加强皇权、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分权后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的特点。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在于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各种政治力量的变化 ;客观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