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建构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但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建构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落实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四有"好教师要求及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执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现实任务.根据新时代高等学校师德建设要求,如何构建教师发展指向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师德培育在教师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师德建设的内涵要求,建立教师发展指向的高校师德践行主体自觉形成机制、责任主体作用机制,应成为各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破解新时代师德建设的难题与困局,亟需对师德建设进行根本性反思,对师德建设“建什么”“怎么建”等基点问题做以重新审视。首先,新时代师德建设“建什么”应突出强调“教师德性”这一取向选择,它既具有合逻辑的理论合法性,又契合事物发展内外因关系规律,亦有利于打破当前师德建设过于侧重规范制定的不平衡局面;其次,新时代师德建设“建什么”的内容框定应坚持教师理想信念、伦理操守、个人修养三位一体;最后,“主体建构”是新时代师德建设“怎么建”的适切路径,具体而言可从唤醒教师的主体建构意识、提升教师的主体建构能力、供给教师的主体建构资源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要在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关心和爱护教师的切身利益,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灵活的运行机制,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保障,努力探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要在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关心和爱护教师的切身利益,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灵活的运行机制,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保障,努力探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程应以"培育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为根本宗旨。目前高校在师德建设的制度和相关举措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健全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业绩评价、轻师德评价的状况;高校对师德的建设尚停留在理论研究,缺乏对师德建设的长效、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制约。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的师德考核制度、评价标准、奖惩制度等制度体系,是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师德的“道一器万”结构演化律为分析基础,从师德资源观点切入,围绕师德建设的实操性、长效性的客观机理,对学校有形(器化)的和无形(潜形)的师德资源建设的再认识,提出了高校师德建设中道德如何校园化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一些对策探讨。关于如何长期持久有效发挥师德作用的“道器”机制的调研,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可操作化和可视化的器理机制打下基础,更为高校进行师德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要在进一步高扬党性立场和国家意志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师德养成规律,积极反映新时代要求和教师的内在诉求,体现建设理念和策略创新。认同、关怀和参与是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策略优化的三个向度。高校要通过强化师德认同教育,全面关怀教师发展,支持教师参与师德建设,打造和谐的师德建设环境,让师德教育更加走心走实,进一步彰显师德建设的主体性、生活性和情境性,全面服务教师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指向是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德,进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会作为高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具有特殊优势。本研究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为目标,以发挥工会的职能优势为切入点,以“三全育人”为统领,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索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势和路径,力求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经验,建立和完善工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从而助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要求。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科学合理地引导和规范高校教师行为选择,实施制度创新。实施基础规范和崇高境界的低高双向互动、理性认知和实际践行的知行辩证统一、自觉自愿和制度约束的内外有机整合、行为选择和回报激励的奖惩辐射效应,促进教师主动选择崇高境界的德行目标是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师德建设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但不少人对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尚不够明晰,为此,必须厘清高校师德的伦理意蕴,明确高校教师职业的伦理定位和高校师德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伦理价值。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充分发挥师德的伦理价值功能,发挥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师德成为教师的生命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融入"市场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高校师德建设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市场经济趋利性原则导致教师对师德认识产生偏差的原因,也有对师德建设抓得不够、师德建设措施不力的原因。当前,急需构建与"市场化"、"全球化"相适应的师德理论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使师德理论运用到新形势下的中国高校教育,以达到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取决于教师的思想修养、知识修养和品格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和传播性是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教师的德、识、言、行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作用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高等院校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其师德的状况对社会精神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高等院校只有通过开展各种师德教育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关心高等院校教师的特殊需求,加强高等院校教师师德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自觉、自律地进行师德修养,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有用人才,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职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逐渐转向实践-反思取向,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秉承理智主义取向,固守着远离实践的封闭式培养模式.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就是这样一种适时所需的职前教师培养平台,它以认知学徒制为基本形式,以大学教师、小学教师与大学生合作互动为内在机制,为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习得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学教师理想人格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对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长、思想品质和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教师人格分裂现象既有个人主观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原因,教师理想人格的塑造要从增强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任务和使命的光荣感、自豪感着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教育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并制定全面合理的教师考核评议机制。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品味是师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层面,理想的教师品味体现为:真、善、博、雅四个方面,其主要形成阶段在师范教育时期.当前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应以提升品味为目标,并通过如下途径实施:加强师范生的价值观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注重文化的选择和人文精神的渗透;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是一种有助于他们心灵成长的教育,教师人格是其重要载体。教师人格具有平民性,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道德。它将道德教育还原于生活,易于唤起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生动践履。发挥教师人格的示范功能,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自觉性,以德服人,将其崇高的道德理想、真实的道德情感、理性的道德意志、优秀的道德品质、灵动的道德智慧与学识风范、行为气质等聚集于一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以“建设”命名的发展中国家的道德,必定是一个待完成的未来状态。它不能是由单一的因素线性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因素非线性决定的。我们既不能附和伦理普遍主义,又不可退回到伦理特殊主义,而只能在总体上把发展中国家的道德建设视为一个伦理交往实践的过程,各发展中国家以及它们所属的文明模式是这个实践的主体,西方国家的伦理既是这个实践的外部语境的构成性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又是伦理实践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