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术语,但确立了从副本向原本深化的批判道路,探讨了意识形态生成转化的基本问题,明确了用历史说明迷信的哲学原则,揭示了颠倒世界决定颠倒世界意识的生成逻辑,揭穿了政治解放既没有也不力求消除实际宗教笃诚的支配实质,阐释了理论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转化规律。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正式出场准备了核心问题与理论开端,策动了通向“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把"宗教"和"思辨哲学"作为靶子进行揭露和批判,虽然通篇没有出现"意识形态"术语,但是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基本原理:颠倒的世界产生颠倒的世界意识,对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实践),理论解放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这些基于形成根源、克服途径、功能作用所揭示出来的意识形态基本原理,表明早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概念就已经达到了"原则高度",否定性的概念内涵呼之欲出,其所欠缺的一是正式命名,二是来自唯物史观的系统论证和重新表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一个思想革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经济学、哲学等理论体系和大众意识的批判 ,形成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基本方法。第一 ,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起科学的实践观 ,并把它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认为 ,意识形态的批判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的批判 ,批判的目的在于从实践的维度揭示意识形态维护现存社会的实质 ,揭示意识形态维护的现存世界所存在的真实矛盾 ,并通过实践促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所以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当然 ,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颠倒”,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把握世界方式的颠倒、对“从天国降到人间”的颠倒、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颠倒。这些颠倒从根本上说是从解释世界的逻辑到改变世界的逻辑,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5.
“物化意识”是商品成为社会的普遍范畴(即资本主义)的产物,现实生活的物化是“物化意识”产生的生活基础,当代的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是物化意识的外在表达。卢卡奇的物化意识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而且在哲学层面上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和当代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在理论上是全面而深刻的,通过哲学批判揭示意识形态和虚假意识的问题,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阐述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基础,通过政治批判论述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真实关系,通过文化批判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全面批判。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革命的、实践的批判理论 ,它以最终“跳出意识形态”为指向。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文学思想的实质是力图将文学作为在资本主义世界宣扬无产阶级意识 ,以激发革命 ,彻底“跳出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关于哲学的“幻想”、意识形态“常识”以及政治“实践”等范畴和思想而得以体现的。在哲学“幻想”中,他们通过对哲学以及哲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对庸俗唯物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潮和表现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实践哲学式的理解范式;在意识形态“常识”中,他们通过对“常识”等日常心理和思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在政治“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主要是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主要围绕着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展开了文化批判。对宗教的文化批判,他提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反宗教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反宗教的意义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对政治的文化批判,他提出要对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进行批判,要向德国制度开火,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必不可少的中介。对意识形态的文化批判,他提出要对"虚假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其错误根源在于强调"意识决定生活";其扬弃之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这三方面内容既互相联系、又层次递进,对宗教的批判是前提,对政治的批判是深入,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总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意识形态学说确立了一种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诠释方法论原则,事实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诠释学即实践诠释学,从而实现了诠释学领域的重大革命。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突破了“理论指导实践”“意义先在”以及“释义学循环”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形成了基于“实践选择理论”的实践反思法、基于“意义生成”的理念生成法以及基于“意识形态批判”的经验析取法。要合理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必须正确处理好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分别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践哲学以及问题哲学等完全等同于实践诠释学。  相似文献   

1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理论学说之间的理论传承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且古老的理论话题。深入解读和反思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及其传承对从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论特质至关重要。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集中体现在对其"抽象性"的批判。马克思把整个古典政治经济学抽象性特征极其形象地描述为"抽象性"统治人这一荒谬现象,并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极富历史现实感的社会历史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要创建一门新的政治经济学,也不是创建一门所谓的经济哲学,而是体现了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批判,即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范畴所遮蔽的社会关系及其基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所展开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2.
试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立足于当今开放的世界,把教育广大群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三观"、"三义"、"三德"教育,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我们当今社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境界,坚定政治信仰,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增强大学生的理论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展现出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人格魅力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理论的彻底性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教育功能的思想前提.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解释模式的反思,将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性的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引进黑格尔哲学的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彻底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相伴相生,其奠基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理论资源,随着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在百年实践中,党准确把握“生命线”理论的基本原则,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徐复观认为忧患意识是一种政治自觉意识,一种政治责任意识,一种奋发意识,一种远见意识。忧患意识经历了"敬"、"彝"、"礼"、"仁"四个阶段,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徐复观深刻地发掘了它所孕育的政治思想:自由精神,平等理念和政治价值根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活世界理论。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不仅具有现实性、实践性、人本性的特征,而且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对西方生活世界理论的超越。当前,只有以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按照现实性、实践性、人本性的要求,着手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发展的实践凸显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直面的时代与问题仍在“当代”之中,而且体现在它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不是自然显现出来的,而是需要人们的自觉把握,这就要求从问题的审视、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不同发展理论的比较、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特质与品格的领悟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寻求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的基本途径应是切入发展实际,突出“问题意识”,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合理互动。  相似文献   

19.
走入马克思的问题意识 --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生专心致志从事伟大事业的任何思想家必定都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意识,或者要追求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也不例外。研究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慎重的做法就是不能把法律问题与他的更广阔的问题意识分裂开来。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了解马克思的问题意识最为关键。通过对该文本的仔细阅读,提出马克思的问题意识是:批判现实的苦难世界,摆脱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自我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