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对象是作为历史与文化的文学文本,而文化批评的理论平台却是文化、历史与文本的对话关系.针对当前学术界在历史与文化关系问题上的概念性纠缠和阐释性迷惘,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构想出发,对历史与文本、文化与文本、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分别展开探讨,指出新历史主义在泛文化形态的文学批评中提倡的是历史与文化在文本层次的对话,而在文化批评理念中实现的是历史阐释性回归和文化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明显地存在着一个“文化转向”,这种转向也明显地改变了由卢卡奇奠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虽然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为发挥其资本主义批判功能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路径,并借助文化批评在全球理论空间中占据了一个独特位置,甚至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它亦向马克思主义元理论提出了新的诉求甚至挑战。在根本上,文化转向实质性地改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属性,把它从反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转化成一般的反权力文化实践,从生产方式变革理论转化为生活方式选择理论,从历史理论转化为文本(话语)理论。因此,尽管文化理论突出了以日常生活为中轴的总体社会革命的重要意义,但目前仍难从其操作路径看到这一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亦很难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处于失语状态,源于批评理论的创新能力不足与实践品格的被弱化。应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严格区分的基础上,回到两个文本,即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文本自身与文学作品本身,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4.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出发,反对俄国形式主义一脉所谓"纯文学"批评;批评对象从文学文本日益拓展到广义的文化文本,最终走向了文化批评.在文化批评日益兴起的背景下,詹姆逊从文学到文化的批评之路为众多纯文学研究者转向文化批评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吴炫先生《当前文化批评的五大问题》的商榷 ,提出了当前文化批评对文学独立之现代化走向的帮助 ,对中国当化文化精神问题之暴露 ,以及对文史哲合一的理论创新文化之建构的不同意见 ,并由此指出了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视角的转换 ,文本内涵、外延扩大的结果。文化批评不仅可以从更新更广泛的角度从事文学批评 ,而且对我国文艺创作的现实问题也多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海登·怀特对历史文本进行文学式解读,其历史研究是一种基于历史文本的文学批评实践。海登·怀特关于故事解释的模式是诸如原型批评、社会学和意识形态、新批评等多种文学批评理论的移植;话语转移理论则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因而,尽管都被称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对历史进行文学、文化批评的历史诗学,而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进行文化研究的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是通过对生态批评当前现状及其内在逻辑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批评形态实际面临着某些困境.这些困境包括生态批评理论基础的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生态批评的对象困境等.通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入,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可能使生态批评成为一个结合了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形式批评的全新批评模式,也使生态批评在文学的人学品格上阐释文本的生态意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文化转向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叙述,意味着当代美学研究的问题视角与实践意识的变化,这种理论取向突出的不是传统文学理论的本质论问题、美学的认识论问题以及文本批评的问题,而是从文化与社会语境出发重新厘定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实践性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处于文化转向的“语境化”过程之中,既在转向之中,同时又在强化“转向”,需要我们从“得与失”的角度予以反思,更新理论形态,拓展思想语境,最终实现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上半叶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最瞩目的成就应是形式主义取代了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从方法论上讲,形式主义批评模式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文学文本自身,关注其审美与艺术的特征,使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文化批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历史批评,但并不是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简单重复,文化批评扬弃而非抛弃了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因而提倡从形式层面而非内容层面回归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诗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内部批评”和“外部批评”结合起来,把结构与历史结合起来,把文本与文化结合起来,加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历史深度和文化意味,走出一条文学理论的新路来.文学批评必须坚持以审美检验为中心.在分析文学文本的时候,应把文本看成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不能就文本论文本,而要抓住文本的症侯,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以历史文化的视野去细细地分析、解读和评论.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出现的中国的文化诗学,是一个文学理论话语,折射出社会的时代的要求,是对于社会发展平衡的一种呼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艺术想象与文化想象、文学的价值向度与文化想象、文学批评与文化想象等关系域,提出并阐释了文学批评需要文化想象的理论命题.文中认为文化想象是全球化语境下,以文化为资源的社会性想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想象;在现时态的文学中,想象的多元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向度的歧义,呼唤着有意义的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从来就包含着科学的文化想象,当代文学批评要与批评的对象相适应,不仅要对文学中的文化想象予以臧否评价,而且它应当以积极的文化想象为前提去批评,更多地给人以理想和憧憬、给人以信仰和形而上的支持,从而不失其批评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的模糊理论定位和松散学派特征是文学批评界的棘手问题。在历史诗学与文化诗学的对立阐释中,它更是面临着命名危机和方法论困惑。新历史主义在泛文化批评中提倡的是历史与文化在文本层次的对话,在对后现代历史终结论的批判中引导的是历史诗学与文化诗学的对话和协调,而在文化诗学理念中实现的是历史性回归和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文本和读者的研究进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读者与文本在历史、文学、文化批评视阈下的辩证关系。分析发现:历史批评主张读者只有通过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复原文本意义,文学批评坚持意义的产生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结果,文化批评把读者的性别、种族和意识形态纳入文本。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研究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前者以一切文化现象为对象;后者亦即文化批评则主要把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旨趣引入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范式,与它相对的不是文学研究而是审美研究。事实上,文化批评恰恰极大地得益于文学批评"内部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符号学与叙述学这些被认为是"文学的本体批评"的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文化批评与形式主义或审美研究的真正差别在于它们解读文本的方式、目的、旨趣不同,文化批评的目的主要是揭示文本的意识形态以及文本所隐藏的文化一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兴起于20世纪末的空间理论从社会、地理、建筑、文化等方面革新了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空间"成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内涵的概念。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在空间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中展开:在空间理论的照拂下,文学批评更加关注文本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意蕴的阐释,文学文本中的景观、环境等空间因素作为象征系统和指涉系统,共同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空间理论也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与外部世界的诠释方式,促使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模式在文学活动中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活动性。批评模式应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而转变模式类型形式和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文学批评模式的变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批评也从伦理、政治型批评模式向文化批评模式转化,从单狭窄的模式向多元化、多样化模式转化,这有利于文学和批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非裔美国文学特有的一种修辞策略,喻指根源于泛非洲文化阐释体系。盖茨通过融合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概念,吸收和借鉴索绪尔符号学的分析模式和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喻指理论。喻指理论立足黑人阐释学和黑人土语的修辞策略,以研究非裔美国文学中存在的隐喻修正、言说者文本、说话文本和重写言说者文本等四种双声文本关系为核心,发掘后辈文本对前辈文本的差异性重复和修正,将语言分析与文化考古相结合,揭示非裔美国文学的双声性和互文性特征,对黑人文学缺乏原创性的论调给予了理论回击,动摇了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白人批评理论的霸权地位,开辟了关注语言能指和文本关系的黑人文学批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整体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度变迁与全面转型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新思潮的深刻影响下 ,不论是文学审美旨趣、文化价值观、艺术精神境界 ,还是文艺批评观念、批评方法、批评话语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转向。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确立及其重要的思想内涵、精神指向、时代文化特性等层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文本解读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文本解读方法都是一定的文艺观念模式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以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结合来解读文学文本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分重视文本的阶级和政治内容,但它用“性别”概念来函盖和解释一切,把文本解读看成是颠覆男性话语的政治手段,而完全无视文本的审美属性,却未免失之偏颇,新历史主义把历史和文学等量齐观,他们的批评方法是在文与史之间穿行,带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它仍忽视文本的审美价值,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过这些批评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都在趋向综合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批评的"接地性"问题,是针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这一话语症候而提出的。民族文学批评空泛化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与文学文本的错位;二、文学批评的泛文化性与文学审美特性的错位。现象批评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接地性"的基本要求,也是重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前提或基础,避免使这一本土话语流于纯粹的公式化或口号化,亦契合"理论之后"文学批评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