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心理学研究是以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主要包括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批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他们紧跟国际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步伐,结合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以下就2007年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做一个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说是在平稳的发展中闪耀着亮点。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无论是认知发展,还是社会性发展,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对儿童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如涉及到对儿童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能紧紧抓住国际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儿童社会性行为、社会性情感、社会性交往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方面,表现出研究范围广、方法多、层次深等特点。下面分别就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研究和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的产生被看作是儿童心理知识发展研究中的第三个浪潮。目前研究大部分致力于探察儿童最基本的心理状态的知识——愿望、感知、看法、知识、思维、意图和情绪,但是由于心理理论是个体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一个复杂系统,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从心理理论研究的历史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分别进行了梳理,从中发现了一些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和方法上的缺陷,并由此对其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灾后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实践领域都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我国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及干预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向:在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应激反应研究方面更注重实地调查和模型建构取向;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途径的探究上更重视系统援助体系的构建;在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方面更加重视多元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儿时的我们总是沉浸在美丽的童话故事中,享受着古老童话给我们带来的无尽乐趣和遐想。而今当我们站在新的角度上来审视童话时,却发现其中也蕴含着种种容易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本文以格林童话为考察对象,着力从血腥暴力的情节描述、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观、僵化故事模式中善与恶三个方面探讨童话对儿童心理潜在的消极影响,试图破除大众对童话价值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本期将承续上一期"2008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专题,围绕儿童心理、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媒介与儿童发展以及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等领域,从特定的观察视角,就2008年度上述领域以及儿童流行文化等热点话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近15年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心理理论的概念、经典测验、理论模型、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心理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使人们全面了解心理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采用知识图谱分析中国知网CNKI上的541篇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文献,结果显示:(1)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凸显关键词为“心理”始于2008年,并已持续两年;(2)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变量研究”、“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及相关变量研究”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研究”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发展的阶段、理论解释以及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综观2008年度中国儿童心理研究总体面貌可知,无论是儿童心理发展方面还是儿童心理健康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儿童心理发展研究 自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以来,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一直是儿童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理论阐述的方便,心理学界通常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对近10年来有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重点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及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今后的研究需要重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拓宽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验与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关系密切,而亲子谈话是儿童社会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亲子谈话的内容和风格均与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相关,而中西方文化下亲子谈话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特征也与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上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有所呼应.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提示,具有文化特征的亲子谈话可能影响了我国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我国儿童独特的社会化环境,并进一步关注在儿童不同年龄段亲子谈话对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及其与科学思想的相互关系,不仅涉及儿童心理事实的获取,也离不开知识论和方法论的辩护。根据当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人类科学史的相关资料,能够让人们在注意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重演”人类科学思想这一理论价值的同时,也能注意到其机械的逻辑图式及其片面文化观的局限性,为人们在新的基础上重视心理学前沿研究中的哲学问题,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种系、认知与文化、相似与相异的辩证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表现、评估及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形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均有所表现,因此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照顾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本文考察了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阶段性和年龄性特征,提出灾后儿童心理的康复与重建需要开展多层面心理评估,并着重分析了开展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康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辅导策略、活动方式以及服务技巧.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应当适合于儿童阅读。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必须符合社会教育对孩子的要求 ,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要求。因此 ,儿童文学的创造和出版应当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阅读兴趣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了解儿童心理特征,并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儿童家具设计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目的在于倡导设计安全、环保的儿童家具,减少危害儿童健康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PSDMC)的调查数据,讨论迁移行为、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在儿童性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人口迁移行为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异质性作用,且与儿童在迁入地所处的社会情境有关;社会变迁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家庭教育目前仍然是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强调家庭教育并向流动儿童提供社会关怀与支持的同时,为流动人口制订并健全保障性社会政策、消除社会不公与歧视,才能真正改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处境。  相似文献   

18.
正皮亚杰、鲍德温等心理学家认为: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即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也是一样。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原因来实现。从儿童心理的特征与发展特点来看,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外在的引导必须通过儿童的内因来实现,更为重要的是靠儿童主体的兴趣来发动力量,自发自究自探必然会带来教育效果的真正革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近期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文献得出结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儿童,主要表现为歧视知觉强、身份认同危机及自卑、焦虑等消极情绪。研究者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4个方面分析影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现有研究存在缺少统一的研究工具、横断研究多、纵向研究少等不足,建议进行跨群体比较研究及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80后”作家群有着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社会背景与心理体验;由“心理延续偿付期”导致的一些普遍特征诸如:对亲密关系的索求,情绪上的肆意宣泄等,使“80后”作者群在创作心理上表现出集体退向儿童心理的后撤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