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震撼人心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蒋虹丁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1953)于1940年9月“带着血和泪”写了自传性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以下简称《旅程》),一向被美国国内外奥学者公认是奥尼尔本人、乃至整个美国戏剧史上的最高成就,美国各州经...  相似文献   

2.
尽管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雷雨》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都反映出相同的悲剧意识,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古希腊悲剧传统),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过去就是现在),以及人生的徒劳感。然而,两个悲剧由于剧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各有其特点。《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而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自传性质很强。两个悲剧分别带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却都反映了共同的悲剧人生观:人生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戏剧的悲剧性质深受古希腊悲剧、斯特林堡的表现主义及其个人经历的影响.文章试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一剧为例,通过对舞台技巧及剧中大量意象的简要分析来说明其表现主义手法在该剧中的完美运用.  相似文献   

4.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第一位把戏剧看作是一种严肃文学的剧作家。他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金钱所异化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们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甚至互相仇视。奥尼尔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琐碎、杂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新的题材,使美国现代戏剧散发出古希腊悲剧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一生遭遇坎坷,这些不幸磨练成他观照世界与生命的独特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奥尼尔就认定生活是一出悲剧,这种悲剧观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一部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里(以下简称《旅程》),奥尼尔的悲剧观更是充分地投射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挖掘出影响奥尼尔创作的思想根源:深沉的宿命感、深刻的孤独感和深重的罪恶感,以期能更好地诠释奥尼尔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6.
玛丽·蒂龙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自传性最强的传世佳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女性形象。罪恶感的折磨和孤独感的吞噬使她周而复始地堕入吸毒—戒毒—再吸毒的圈圈。在当时的社会、家庭条件下 ,玛丽的一再吸毒实际上是她反抗严酷现实、遁入理想世界的一种虽然消极但却很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剧作技巧和表现主题两个方面对《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和《李尔王》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尤金·奥尼尔和莎士比亚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却运用了相同的剧作技巧和手段来外化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在表现主题上也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思考和探索。由此笔者认为尤金·奥尼尔不仅是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更是传统悲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背景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因素无疑是犹太-基督教传统,奥尼尔的戏剧文学实际上也是这个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笔者从这一视角对奥尼尔最具有自传性的作品《漫长白天进入黑夜的旅程》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奥尼尔作为一个灵魂探索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奥尼尔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对古老中国的道家文化的迷恋伴随了他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戏剧风格和创作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奥尼尔的多部戏剧作品中,以《马克百万》和《喷泉》为例,作者在这两部剧作中表达了道家阴阳周期、对立统一以及事物无限循环发展的思想。事实上,奥尼尔对中国道家文化的迷恋和向往,是在寻求一种精神信仰,旨在遥远的东方世界里找到一种哲理来医治现代西方物质主义的病根。  相似文献   

10.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崇高与执著,又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睿智与超旷,以及释家思想的沉着与空漠。剧作家以儒家思想为其处身行事的精神根基,以释道思想为其建构内在精神世界的思想资源,儒释道三家共同维系着剧作家理想与现实间的微妙平衡,三家和谐一体的思想底蕴共同构筑了杨潮观完满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汉魏六朝时期是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中国,进而引发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作为道家象征符号的老子,曾被道教和佛教双方进行大规模的宗教化解读和利用,“老子化胡说”是这个过程中的典型现象。从这个时期佛教徒对待老子其人其书的基本态度可以看出老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宗教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导向,致力于全新解读贝娄的杰作——《洪堡的礼物》。贝娄对大众迷恋物质的描绘以及他对艺术和现代艺术家命运的关注使他与新历史主义的"文本的历史性"不谋而合。这表明贝娄的文本一方面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历史话语的功能性组成部分,贝娄的文本还在建构现实,唤醒美国大众意识上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实用主义,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则对实用主义理论作了最佳阐释。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提出的性恶论、外交权术、国家利益至上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深刻领会马基雅维利的实用主义政治思想,研究被现代美国人奉为行动圭臬的实用主义外交理念,对手我们如何应对美国亚太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向把<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来看,这只能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事实上,<论语>中不少语录蕴含墨、道、法各家的思想因子,<论语>思想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具体深入地分析这一层意义,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孔子及其弟子对先秦学术思想乃至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宋濂是由元入明的文学家,为明代文臣之首。《阅江楼记》是宋濂的名作,其结构孕育着八股文的胚基,其文气即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宋濂的散文艺术,上承宋人王禹傅,下启清人刘曾。宋濂不同于王、刘之处在于他那特别强烈的绵延之感。在绵延中,过去、现在和将来互相渗透浑然一体。绵延是不可量度的精神活动,而文人在此活动中快乐无比极其幸福。中华民族文化的绵延是宋濂最为关心的问题。宋濂对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带有其个性特征的时间感,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宋濂散文的文本品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对象征主义“纯诗”的译介,是30年代“现代”诗人的中国纯诗运动的重要理论与艺术准备。他1919年所译法国象征诗人果尔蒙的《死叶》,在新文学的象征诗译作中,最早兼顾了生命质感与形式因素的完整性。之后,他不断修正自己早期的平民化艺术观,主张新诗要把现代中国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浮到心头”又“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幽微而深邃”地表述出来。周作人对象征诗艺的兴趣,是中国纯诗最早的个人与时代记忆。  相似文献   

18.
道教重玄学是一种兼有宗教和哲学双重身份的学说,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的过程,并对道家和道教产生了空前的影响。通过梳理成玄英《庄子疏·内篇疏》的一些思想及诠释方法,指出其对重玄学的重要贡献和对道教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庄子把道家“小国寡民”式的“至德之世”,当作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加以追求,正是他“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的学说特质,也是他否定社会现实,崇尚自然,强调返归自然的自由精神所致。庄子的理想人物,虽有“神人”、“至人”、“圣人”、“真人”等的称谓,但其“得道者”的本质与境界都是相同的。尤其是对“道”的礼赞,对“大美”的幢憬、追求,对“畸人美德”的注重关切,都使庄子的理想世界与理想人物,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