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通过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的剖析,阐述了如下经济伦理观点:经济伦理学应定位为应用伦理学 其研究范围应包括经济制度的道德评价、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中的伦理研究、经济活动者及其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等 其分析方法则在于运用功利主义思想、康德的道德法则以及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有关认同伦理问题研究越来越凸显,辨识伦理认同与道德认同之间的差异理解和内在逻辑,也就成为严肃迫切的学术任务。伦理认同与道德认同的辨析关键点在于"伦理"与"道德"之间的本质理解,它们构成认同伦理学的两大发展方向。伦理认同在生活世界中表现为主体对"伦"之共同体状态认同的"理"之自觉与确信,是建构主体归属感与家园感的存在根基;道德认同则偏重于个体自我的道德意向与道德行动、动机与效果、知与行、灵与肉等方面,将道德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问题视为全部。然而,在重视伦理道德认同分化方向的同时,也应看到二者之间内在的复杂景象。只有正确把握伦理认同与道德认同之间的辩证逻辑,才能真正理解它们在认同伦理学中的地位和真谛。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的道德责任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察.从企业伦理学层面来看,企业具有一定的道德规定性,它主要由其决策及其影响而引申出来,从而公众将企业组织视为道德责任的承担者并非不适当,因为企业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将其道德责任落实;从经济伦理学层面来看,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这是基于一种正在形成中的现代经济伦理学的要求,也是为实现现代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对企业角色的重新定位;从文化传统层面来看,应该带着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去寻求企业道德责任的落实方法.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既然以道德为对象,为何不称其为道德学或道德哲学,而要称其为伦理学?难道是因为伦理就是道德吗?针对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质疑,并通过研究,试图将二者区分开来。但伦理与道德又不是绝对对立的,无论是从词源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分析,它们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伦理是道德运行的基础和框架,为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支撑,而道德只有通过践行,才能促进社会伦理的进步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经济伦理学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其特定对象和任务是科学反映经济活动在伦理道德上的合理性问题,使经济活动始终具有善的价值取向。在经济伦理学的视野里,经济活动主体的动机与目标、执业关系、必须遵守的相应的道德准则以及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都与道德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主体应当既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  相似文献   

6.
经济伦理学的一个新范畴--伦理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资本是经济伦理学的一个新范畴,本文主要讨论现代企业的伦理资本问题.现代企业的伦理资本是由企业共同体中全体成员的人格网络之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作为现代企业资本之一的伦理资本,它具有无偿性、生产性、精神力性、"无本万利"性等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凸显出来。如何探索和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伦理学教科书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中外伦理思想演进历程的回顾,阐发伦理学的前沿问题,探索应用伦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发展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科学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展示了《伦理学引论》的丰富内容和逻辑进路,体现了伦理理论与道德生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要回答休谟伦理学是否是美德伦理学这一问题,我们需对美德伦理学的定义、休谟伦理学与这些定义之间的吻合度以及休谟伦理学的总体特征进行考察。基于“以美德为中心的”美德伦理观,休谟伦理学并不主张有德之人是美德知识的来源;基于正当与美德关系的美德伦理观,休谟伦理学是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并存的伦理系统。把休谟伦理学视为美德伦理学或者其他单一类型的规范伦理学都不恰当。休谟伦理学的价值主要在于其道德心理学和基于实践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伦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言伦理学是语言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它从伦理学角度研究语言和言语交际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用语言不断地进行言语交际。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师话语一方面具有语言学的特征,另一方面也要受道德伦理的制约。因此,就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话语的进行伦理建构,使得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环境伦理学诞生于西方第一次环境运动的浪潮之中,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初始动力就是对现实的环境危机作出哲学和伦理学的回应,回答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引发的各种道德难题。但是,环境伦理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纠缠于各种元哲学意义上的论争,忽略了现实世界中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具体环境问题。环境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现实世界中环境问题之间的脱节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理论研究难以深入、公众对环境伦理的理解存在障碍、缺乏参与热情,环境伦理也因此难以有效地影响社会决策。  相似文献   

11.
伦理制度即道德的制度化,是伦理学研究和当前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作者运用逻辑学的交叉概念理论及方法对伦理制度加以研究,认为伦理制度是制度与道德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交叉产生的具有新质的伦理范畴,它分为道德立法和道德纪律两大类型。与非制度化的伦理要求、道德规范相比较,伦理制度具有组织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外在强制性等特点,能产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强大作用,虽然它有其适用范围的限制,但在维护当今的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道德说教和制度规章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伦理学理论的形态分为伦理形态、道德形态和伦理-道德形态三种。通过"伦理-道德形态"及其特征、境遇伦理与其关联性、境遇伦理与相关伦理学理论之形态比较,说明境遇伦理具备"伦理-道德形态"的特征,以便为人们把握境遇伦理从而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致力于从人类数千年来的宗教传统和伦理传统中,发现普遍的宗教-伦理原则,其本质上属于启蒙传统,是现代性规则伦理学的新变种,因之它陷入现代道德之困境而不能自我拯救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吸收古典德性伦理学智慧,将德性伦理学对特定民族之独特道德追求的尊重纳入到全球伦理的建构范围,并将其与规则伦理学的形式化道德命令相互补充,使全球伦理有着更为确切、更能相容各民族道德伦理之特点的多元陈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超越、克服伦理学现代困境之基本视域。儒家先圣孔子的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德性实践理性智慧,他关于"仁"的学说和关于理想的道德人格"君子"的学说,可以为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直接的思想资源。此外,对全球伦理建构更有意义的是儒家德性实践智慧借之实现的内在超越方式,它将东方内在超越的精神与西方外在超越的传统相结合,开辟出一条全球伦理建构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经济伦理学运动的起因在实践上是丑闻、群体力量和法律三方面因素,导致经济伦理制度化的。在理论上,经济伦理学一方面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发展的逻辑,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股东利益,另一方面是伦理学深入生活的结果,把契约论、美德伦理、诚信伦理等进行实际应用。经济伦理学面临着学科与实践难题,同时也显现了再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属性判断路径倾向于通过内在属性来赋予某个对象以道德地位,并进行伦理判断,这种前提假设往往面临诸多哲学难题。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出现要求伦理学从关注个体内在属性转移到对外在社会环境和关系的思考,通过强调关系性的动态伦理来理解道德地位和道德判断等问题。通过建构一种强调关系性、现象学、多样性和情境化的元伦理理论,无疑可以规避伦理学内在属性判断路径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21世纪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伦理分析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加强网络的社会控制。法律和风俗习惯这两类社会控制手段在虚拟网络社会被弱化,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被凸显。对网络社会进行伦理分析,有助于加强网络社会控制,增进网络的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网络伦理学建设,丰富理论伦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助于形成新的网络伦理规范;有助于强化网络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7.
英语文献中机器人伦理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机器人伦理学,关注如何把机器人设计成符合道德规范的主体,以及如何与机器人互动,学者就此提出了实体进路、关系进路、价值敏感性进路等设计道德机器人的方法,并探讨了设计中可能面临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冲突;二是机器伦理学,探讨机器人能否成为道德代理者并承担道德责任,以及对机器人进行道德约束的必要性等问题;三是机器人应用的伦理学,对机器人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特定问题进行伦理反思,聚焦于护理机器人可能导致的诸如人的安全、尊严、隐私和自由等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尚未获得一致答案,但相关探讨明确了问题域,为推进机器人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框架.尽管当前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趋势是关注机器人使用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但是,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机器人与人的互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应成为伦理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张岱年先生在国内理论界对中国传统伦理学说基本问题的论争中,提出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即人性问题,即道德起源问题;道德的最高原则与道德规范的问题;礼仪与衣食的关系问题,即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问题;"义利"、"理欲"问题,即公利与私利的关系问题以及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力命"、"义命"问题,即客观必然性与主观意志自由的问题;"志功"问题,即动机与效果的问题;道德在天地之间的意义,即伦理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修养方法问题,即道德修养及其最高境界的问题。张岱年先生所阐释的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有助于人们对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问题有个比较整体的把握;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弘扬传统美德及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伦理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自身需要的增强,经济伦理的核心即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主题和丰硕成果体现出经济的道德蕴涵与理性特征,可以预测经济伦理之研究必将出现一个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已成为全球广泛采用的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它在创造高效率经济的同时也使人类游离了精神的家园,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社会中道德建构问题的思考。本文以经济领域利已主义与伦理领域的利他主义如何协调出发,探讨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市场行为主体与经济伦理学的关系;经济伦理价值取向与道德建构的关系,对我们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形成一个怎样的道德体系来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