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外汉学家碧霞元君信仰研究——以英语文献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对于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与其他神灵(东岳大帝、相关女神)的关系以及功能与信仰群体、信仰的时代变迁与地域性扩散等几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见解,为进一步思考泰山女神的特质提出了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详细描述了土家族民间信仰中的女神崇拜现象,分析了土家族民间信仰中女神所发挥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家族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圣母崇拜在中国近代天主教民中的兴起与扩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在华天主教会的宣教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两个方面,探讨中国近代乡土社会天主教民圣母崇拜的形成过程。教会的着力宣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引导了教民崇拜圣母的热情,这种热情又自发地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相接洽。中西宗教文化的交融由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骊山老母是由女神崇拜而塑造出来的一位女神形象,历史上有关骊山女神的信仰形态源远流长,文学形象也丰富多样,及至唐代在文学作品中正式以"骊山老母"这一名称流传于世。此后,她以教化人的圣母和能掐会算的师傅等形象频繁出现于小说、戏剧及民间传说中。研究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骊山女神形象对我们深化理解及研究民间信仰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东岳泰山有一位民间信仰的女神泰山老母,又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当地民众亲切地称她为“老奶奶”。女神的信仰,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遍布于长江以北、华岳以东的北中国广大地区,并随人口外流而传播到东北和江南,甚至在海外也有这位女神的踪迹。  相似文献   

6.
一个颇具创意的民间仪式使乡土领袖与湫神娘娘保持着一种眷属般的亲密关系,但污染禁忌和洁净仪式又使这种关系处于亲密与敬畏之间,两者的平衡既提升了女神的权威又强化了乡土领袖的社会地位。在祭献女神仪式中,两位联村领袖代表他们的村落联合体交换羊头、相互叩拜之举,实际上完成了从信仰一体化到组织一体化的过程。研究表明地方信仰仪式是传统乡土组织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7.
明清话本、拟话本小说的地域叙事为我们从小说文本反观地域风尚提供了可能性。"三言"中有多篇文章涉及闽地叙事,内容涵盖政治事件、民间传说、海上贸易、风俗地貌等,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三言"的闽地叙事多叙离乱,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多用民间视角;对闽地原有民间故事的改写涉及海上贸易与倭患的历史图景;对民间传说的敷演与闽地风俗地貌相关,当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我们考察特定历史时期闽地政治、经济、文化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清初南无教《泰山圣母苦海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圣母苦海宝卷>是清初南无教女教首尹喜编的一部宝卷,存未完成的手稿本(由他人代书).泰山圣母是民间普遍信仰的一位女神,本卷中女神既是观音老母的化身,又被暗示为无生老母的分身.本卷的发现,有助于了解清初南无教的活动和泰山女神在民间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民间信奉的神祇中,有相当数量是外来的制度化宗教的神祇。这些神祇随移民入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本地化(亦称在地化)。通过考察道教神祇王天君(王灵官)在闽地传说的变异和功能的拓展,论证神祇本地化的重要表现,是信民为神祇编造其与闽地、闽人相关的传说内容。  相似文献   

10.
如果对史前女神现象按地域进行比较研究,可有东方女神和西方女神之说;从时间序列上看,东方女神的问世又晚于西方女神。这一从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女神”崇拜现象,与当时人类婚姻、生育、生产、文化等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东西方女神,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崇拜方式,不存在相互影响乃至传承关系。它展现的是对苍天的乞求,反映的是当时作为弱势群体的人类面临生存挑战的无奈。这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的、单一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信仰,曾经占据史前社会原始先民的文化精神世界长达二三万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女神崇拜又与巫术活动相掺杂,构成了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对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起到了其他文明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的发现,引起了学人对当地伏羲、女娲传说的关注。岩画的女性造像,包涵了先民的信仰元素,与当地伏羲、女娲传说相辅相成。结合当地伏羲、女娲的庙宇,灵验传说,庙会仪式,传说与习俗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见出,随着信仰场所的衰败与消失,民众信仰的外在表现虽然日趋式微,但会逐渐转化为口头传说与生活习俗,并内化为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2.
紫姑是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长江流域的一位女神。随着农耕生产的发展、民众生活的进步,紫姑信仰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迎请紫姑的仪式空间和仪式时间发生了变化,迎请紫姑从问桑蚕农事扩展到卜占寿辰、生育和前程以及仕途功名,婚丧嫁娶,农耕商贸等人生诸多领域。除了民间口传和行为传承系统以外,还出现了文字传承系统,不断赋予紫姑个性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以史料为依据,论述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对台用兵、海上闽商集团增多、各地闽商兴建会馆天后宫等,是促使清代福建妈祖信仰兴盛的主要原因。当妈祖信仰普及福建全省后,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北黑土地上的民俗文化代表——满族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让这颗艺术明珠闪耀出别样的艺术光芒。本文针对东北满族民间剪纸与闽南剪纸在起源、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上的异同,以及通过分析二者在剪纸的创作手法、历史成因方面的差异,凸显东北满族民间剪纸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及其形式意味。  相似文献   

15.
瑶姬形象的生成与演变与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原始宗教盛行时期,瑶姬负责诱导生殖,以其职业的神圣性受先民崇拜.战国时期,瑶姬成为不死之神女,其功能是满足异性的长生及情欲之需求.在后期的道教文献中,瑶姬成为具有贞专之性的上仙.  相似文献   

16.
蛙类崇拜是远古时代我国西北羌戎民族普遍盛行的信仰文化,蛙纹的神秘性与女娲神话形成象征性关联.随着东西民族文化融合,古羌戎民族主导性图腾发生转化,蛙崇拜观念被覆盖,华夏龙蛇文化成为主流,女娲神格走向“龙蛇化”.  相似文献   

17.
雷神,是岭南越人的原生神灵。在历代汉族官员的推动下盛行了几千年。龙母原生于岭南越人中,但她成为神灵,是汉族文化传入的结果。伏波神却是汉族官员哄抬造成的。三界神和花婆神,一是岭南本地的首领兼巫觋,一是随汉族文化的传入而传入,因岭南社会的发展而先后为各地居民所接受。这些神在历史上先后为岭南人所奉祀,各为其用,控制了岭南越人及其传人的思维,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阻碍了他们的信仰从巫术阶段的向上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宗教信仰与其生活价值取向之间,无论其宗教信仰发生了如何巨大的历史变迁,深藏于民族内心的其更为本质的生存方式是该民族的特征文化.本文试图以新疆维吾尔民族历史上的佛教信仰与其现实伊斯兰教信仰为线索,对此做一试探性的梳理.这将有助于人们从更为广阔的生存背景上理解宗教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人类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