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看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与经济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又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二元一体”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的反映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二元一体”的发展和深化 ,则表明了经济全球化本质的内涵。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角度透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可以认为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矛盾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经济潮流,其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性。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是,由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和延伸,所以,社会主义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独特历史使命则是采取相应对策,在维护本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同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全球化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繁荣到动荡、分化、改组的曲折过程,到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跌入谷底。而这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其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这究竟是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发展,还是其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成长增大,这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者都必须进行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急先锋 ,作为一种客观进程和趋势 ,其影响和作用日益明显。这无疑会使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具体体制层面上日益密切与融合 ,并由此推动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的相互影响和改变。社会主义前途如何 ,社会主义能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 ,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前景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刘的献教授的新著《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走向》一书,以最新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此做出了回答。该书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宏观、总体的研究,全景式地展现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严峻挑战及积极影响;探讨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与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制度的建立都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挫折也是背离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也为处于低潮中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社会主义应充分利用这个机遇 ,正确认识和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选择适合本民族特点的发展道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化运动风起云涌, 反全球化呼声越来越高。当代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在向全球扩张的同时, 也将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端扩散到了全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则进一步暴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危机, 表明资本主义与全球化进程的矛盾性和根本对立性。反全球化运动的迅猛发展, 也为社会主义运动创造了一些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席卷世界的浪潮,引发了世界历史的巨大变迁,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思考。全球化的结果必然是两个"必然"历史结论的正确印证,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9.
围绕十月革命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随着苏联的解体似乎是尘埃落定 ,其实不然 ,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讨这个问题 ,有其现实意义。 2 0世纪上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落后国家变为现实 ;2 0世纪下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国家丧失阵地 ,都和 2 0世纪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中国已加入WTO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如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与时俱进 ,与狼共舞 ,立于不败之地 ,这将对于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两个不同且相互联系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和起点 ,而在不同的时代 ,全球化的侧重点和内涵是不同的。全球化以资本主义为开端 ,它与资本主义相辅相成。但是经济全球化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 ,也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各种矛盾 ,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时 ,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各种基础 ,社会主义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