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原有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解决新时期家庭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基于和谐理论的指引,明确了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原则,以“和谐家庭”为价值本质,以“社会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的价值定位.在此基础上运用和谐理论思维,搭建以精神层面、行为和制度层面、器物层面为基础的,与各自家庭层次相适应,层层递进和发展的和谐家庭文化建设模型,以实现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过程中,人口学及地理学意义上的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受到文化、养老能力及意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家庭的基本养老功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选取5个民族自治区农村作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为指标分析家庭养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完善家庭养老内外部机制,加大政府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构建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家庭建设与社会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的稳定需要家庭的稳固作保障。但当代家庭中出现的离婚、暴力、代际、婚外性关系等问题,却对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从道德、文化和法制等方面来加强现代文明家庭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贫困治理的社会基础,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方式。基于家庭策略的视野,通过对两个贫困家庭在减贫过程中不同减贫方式的分析与比较,探讨家庭策略如何被自主运用来解决贫困问题。研究发现,“反馈模式”的代际关系下,多子女所带来的路径可选择性与关系灵活性让家庭有更大空间采用有效的家庭策略,以“代内合力”和“代际合力”为一部分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充分的资源及“资源变现”的空间与条件,从而为实现“家庭减贫”创造机会。在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家庭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充分激发家庭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家庭寄养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殖民时代。在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在"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种价值取向交织下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与社会的福利供给角色也不断发生改变。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永久家庭安置为核心的政府主导、社会强制报告、专业社工服务为一体的家庭寄养体系,在"自由"与"干预"之间实现了平衡,为我国在适度普惠儿童福利背景下,从政府主导、保护主体多元化、提供预防服务方面建设完善困境儿童救助与家庭支持福利制度给予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家庭发展能力:农村家庭策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西农村与华北农村的差异出发,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发展能力的有效基础。鄂西农村相对薄弱的半工与半耕、低度的代际合力以及有限的人生任务,与华北农村相对充分的半工与半耕、紧密的代际关联以及近乎无限的人生任务存在鲜明差异,最终体现为家庭发展能力的差异。根据家庭发展能力的不同,农民家庭可以大致划分为发展型家庭、维持型家庭和救助型家庭等三种类型。农民家庭的“分类治理”是激活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家庭政策落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家庭养老"概念的重申与我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不容忽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家庭的伦理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已经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通过分析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提出构建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家庭伦理道德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嬗变,给家庭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核心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等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养老、社会保障、夫妻关系、子女社会化的危机;逃避责任与义务的婚外恋、女性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自主发展,家庭价值观变化的“坏事”与“好事”,都同样能触发家庭关系风险。为此,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致力于:圆满婚姻的引导与促进;良好家庭文化的建设与培育;亲职(成功地为人父母)教育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大时代命题,明晰家庭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不仅是理解“中国之治”的重要视角,更是家庭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本研究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嵌入中国场景,从自然物质条件、共同体属性、应用规则以及行动情境等变量出发,分析家庭政策的外部环境,探究家庭政策的特征,诊断影响家庭政策的制度因素,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政策的变迁历程,进一步厘清我国家庭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与内在机理。新时代我国家庭政策的推进要走向制度创新之路,尊重家庭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形成支持家庭、保护家庭的外部环境,完善家庭政策体系的制度顶层设计,构筑积极友好的政策行动情境,有效提升政策效能,才能更好地回应新时代国家治理和家庭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集中连片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根本上是文化问题。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家庭和村庄是农民市场化的重要媒介,家庭、村庄与市场共同定义了转型时期的农民生活逻辑。贵州农村农民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农民与村庄的关系降低了当地农民进入市场的动力,从而孕育了维持型家庭的形态。具体而言,维持性家庭的形成主要源于“半工”与“半耕”双弱的家庭资源积累方式和即时性消费主导的家庭资源分配方式。农民家庭在整体上呈现出“低收入、高消费、低积累”的状态,家庭积累能力不足,家庭发展能力较弱。维持型家庭是贫困文化的结构基础。维持型家庭观与无压力的村庄社会阻隔了农民家庭劳动力的市场化,它不仅消解了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动力,而且稀释了市场化的压力。基于此,破解贫困的根本之道,在于重塑家庭再生产的目标,激活和释放家庭发展能力,打破贫困再生产的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生育政策与家庭发展能力的内在逻辑联系切入,以家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为解释框架,通过对江苏家庭发展能力现状的调查,验证了家庭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二孩生育的瓶颈的基本假设,并对家庭发展能力与二孩生育的相关性从多个不同维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政府应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加强家庭科学研究,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13.
家庭美德是优秀的家庭伦理道德,它有助于个体社会化的完成,可为家庭情感满足功能的实现提供源泉保障,对社会整体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家庭伦理道德的状况,有可喜的一面,但也令人堪忧。全面把握家庭美德的价值,深入洞察家庭伦理道德的现状,是我们充分认识家庭美德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关键,也是我们自觉、有效推进家庭美德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是与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同时成长的一代特殊人口。而由一代独生子女所引发的众多社会现象,所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正在对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产生广泛的、深远的、长期的影响。本文从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以及家庭实现代际和谐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构建出“独生子女家庭”和谐的代际伦理关系.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民工留守家庭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留守家属的身心健康问题及留守老人的健康养老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在观念上高度重视,政策上更多支持,措施上有效落实,出路上发挥留守家庭成员自身力量,从而更好地凋动民工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留守家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推进社会和谐进步与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由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始终如一地倡导性别平等,并且在政府决策层面上将男女平等确定为基本国策,实现性别平等与保持家庭、社会生活的和谐和安康之间就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在家庭这部现代生活机器运行的全过程中,浓郁的女性色彩已成为主导倾向。女性正以个人的不懈努力及精彩表现矫正着男性对于家庭生活的片面理解,为家庭生活注入勃勃生机。家庭转变的实质是在个体独立性与家庭亲和性、女性发展与家庭和谐、代际传承与代际更迭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集中连片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根本上是文化问题。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家庭和村庄是农民市场化的重要媒介,家庭、村庄与市场共同定义了转型时期的农民生活逻辑。贵州农村农民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农民与村庄的关系降低了当地农民进入市场的动力,从而孕育了维持型家庭的形态。具体而言,维持性家庭的形成主要源于“半工”与“半耕”双弱的家庭资源积累方式和即时性消费主导的家庭资源分配方式。农民家庭在整体上呈现出“低收入、高消费、低积累”的状态,家庭积累能力不足,家庭发展能力较弱。维持型家庭是贫困文化的结构基础。维持型家庭观与无压力的村庄社会阻隔了农民家庭劳动力的市场化,它不仅消解了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动力,而且稀释了市场化的压力。基于此,破解贫困的根本之道,在于重塑家庭再生产的目标,激活和释放家庭发展能力,打破贫困再生产的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家庭美德是优秀的家庭伦理道德,它有助于个体社会化的完成,可为家庭情感满足功能的实现提供源泉保障,对社会整体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家庭伦理道德的状况,有可喜的一面,但也令人堪忧。全面把握家庭美德的价值,深入洞察家庭伦理道德的现状,是我们充分认识家庭美德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关键,也是我们自觉、有效推进家庭美德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角度出发,探索生育政策调整与家庭发展能力的关系,为研究生育政策调整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回归分析法发现,生育政策调整宏观上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微观上对我国家庭发展能力也有重要影响,它提升了家庭未来应对风险能力,同时增加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短期内限制了家庭经济发展能力。当前,生育政策调整后的实施效果与理想状态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生育二孩和三孩,进一步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与公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家庭具有维护家庭成员利益与维持社会秩序的双重功能,家庭权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个人主义理念盛行,家庭权中“权力性因素”弱化,“权利性因素”彰显,家庭在现代社会遭遇重大挑战。为发挥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大作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家庭权相关法律理论,并以理论为指导,重构适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家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