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方师范院校在乡村教师培养上具有源头性作用。一段时间来,地方师院办学上"去师化"、培养过程"无农化"、文化建设"离土化",不能培养满足需求侧需要的乡村教师,产生供需结构性矛盾。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应坚守师范教育,从招生就业、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校园文化诸方面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职前培养对乡村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扩大有效供给,从源头上准备优质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是优化劳动力配置,提升人力资本,核心是通过创新提升质量。大学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就业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开展就业观教育,转变择业观念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供给端普遍存在生产成本投入畸形、产品供需错配、创新发展不足、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导致产业发展“滞胀”,影视精品难现,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解决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顽疾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产业供给侧所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导向层面提出促进产业优化转型、实现要素创新驱动和改革产业管理制度三条路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包括提高影视产品的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矛盾;把握时代科技发展契机,改善影视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土壤;平衡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整肃成本畸形现状,全面实现影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纠正产业弊端,保证我国影视文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伟国在《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22日撰文指出,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大学生在走向就业的过程中心存困惑,因而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选择如下路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并为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支持:①加大增量与存量调整力度,扩大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②消除供需的政策抑制,促进自主供给与需求的实现;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围绕职业路径科学设置专业;④实施人力资本补偿机制,扩大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⑤积极建设就业市场,改进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此外,还应该建立全面政策分析评价系统,确保政策干预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传播的主要媒介,深化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和目的。我国学术期刊要以需求为导向,并遵从办刊规律与宗旨,从学术期刊组成结构、编辑人员专业组成等宏观方面,期刊栏目、论文类型等内容方面以及出版形式和出版模式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由于传统家庭照护的弱化,社区照护保障尚未完善,使得人们对机构照护的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仍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专业服务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不高、机构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养老制度的完善、养老资金的筹集、专业照护人才的培养等为切入点,针对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所存在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河北省2000—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s8.0软件分析工具,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其三大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表明: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影响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河北省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贡献不足;河北省职业教育与三大产业发展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因此,必须进行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河北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要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并引领河北省经济产业发展;三要深化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最大的就业群体,研究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有利于在职业准备期帮助大学生进行充分的就业准备并在职场中取得长足发展。研究以SCCT模型与人力资本理论为基本框架,对2015届已离校受雇全职工作的1 0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修订概念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职业心理发展状况与就业结果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个体人力资本的内部结构中,先天个别特征对总体资本积累的影响小于后天积累资本的影响。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其就业结果影响显著,分为直接影响和在职业心理调节下的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在大学生就业结果上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根据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模型,针对性优化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本,关注其职业心理发展状况,结合社会支持,提出改善大学生个体的就业结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既属于经济领域,也属于文化领域。因此,在秉持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要求,开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新时代加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呼唤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新理念、新前景。针对其面临的供给侧困境、结构性矛盾、体制性掣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化产业要素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创新要素供给是动力引擎,优化结构布局是有效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自1994年确定以来,其间从诞生到推广,逐渐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但同时,某些地方或政府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仍然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招录门槛过高,盲目“追高攀名”;专业限制过严,重“热门”轻“冷门”;招录范围狭窄,存在地域歧视;隐性限制过多,“以人画图”不公;招录对象局限,重“应届”轻“社会”;“招”“求”地位失衡,有违“双向选择”;单位“逢招必录”,缺乏长远眼光;重视能力测试,忽略心理测试。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地分析,以期能够为政府选人用人机制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具有目标的低冲突性和手段的高模糊性特征,属于试验性执行,街道层执行者的权力和资源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街道层执行者,他们从政府授权中获得了自由裁量空间并受制于上级部门的规则。但由于现实资源的稀缺,高校实际的就业促进行为可能会超出其自由裁量界限,而规则对这种行为的控制力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3.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就业吸纳能力很强,其中尤其是新兴技术型行业就业比重上升幅度最大。因此,今后应积极支持第三产业中的新型产业加速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使其适应未来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干部任用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 ,《干部任用条例》是顺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是“三个代表”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 ,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并指出它的实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进入外企就业遇到了种种障碍。从霍夫斯塔德的价值维度理论出发,指出文化价值体系差异是造成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大学教育的前瞻性、跨学科研究以及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清除障碍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与就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社会资本对就业行为作用和影响的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社会资本拥有量对就业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不同;就业行为受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双重作用;社会资本在就业中对性别作用存在差异;就业行为中两个"关系强度"的效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留日中国学生在日本就业数位居外国留学生日本就业数之首。然而,其就业概况却不甚明了。依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公布的资料,挖掘出有关中国的数据,在理清留日学生的就业签证类别、就职行业、月薪报酬、就业区域及就职企业规模等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就业后经济利益、职业经验、技能等全方位收益情况及工作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以期今后对留日学生就业及中国学生的日本留学选择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再就业工程法律对策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再就业立法所要确立的目标模式应是“国家宏观调控下适度的市场就业机制”,再就业 立法应建立起以就业促进法、就业安定法、就业保障法为主体的框架体系。本文从四个方面 提出了再就业问题法律对策的基本思路和若干设想,特别提到了对下岗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用国外有关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等途径来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大学生在就业中常表现出盲从、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除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外,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和不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等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各高校主管学生工作和就业指导部门应时刻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