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印度对西藏的政策经历了重要转变。印度从最初拒绝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并为了维护其继承自英印政府的特权而试图阻止中国解放西藏,到最终事实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并放弃其在西藏的特权。影响印度西藏政策转变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美国及其所推行的政策。印度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分歧、美国积极插手西藏问题以及美国与巴基斯坦的结盟推动了印度西藏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力图利用“四强”的国际地位和英国即将退出印度的机会,加强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的关系。国民政府战后西藏政策的核心是全面支持以热振活佛为首的西藏爱国僧侣和民众,但达扎集团在英国和印度的支持下,将热振逮捕并杀害。由于在处理热振事件上的失策,国民政府在西藏僧俗各界的威望急剧下降,其所制订的西藏政策无法实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印度在1954年4月签订的《1954年协定》中规定,两国在对方国家设立三个商务代理处,该协定1962年6月期满。从1961年开始,中印两国围绕着如何处理即将期满的《1954年协定》,特别是印度驻亚东、江孜和噶大克的商代处,展开了激烈的交涉和斗争。由于西藏平叛后中印关系的根本变化以及印度对西藏地区的全面禁运,中国判定印度这些商代处的作用不仅在于控制西藏地区的经济和边贸,而且还是印度的情报据点。西藏工委在中央的指示下,采取措施迫使印度完全撤销其驻藏商代处。印度商代处的撤销,标志着中印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通过迫使印度撤销其商代处,达到了清除印度在西藏地区的政治及经济影响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国中央政府加快推进西藏地区的经济转型,以改变其依赖进口和边境贸易的模式,从而使西藏逐步走上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进程中,西藏工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十八世纪末叶,英国已开始了对西藏的侵略活动。东印度公司曾先后派博格尔(Georde Bogle)和忒涅(Samuel Turner)到札什伦布,要求与之建立通商关系,以使公司的势力伸入西藏,同时关于西藏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等各方面蒐集大量情报,为进一步的侵略做准备。十九世纪初,英人曼宁(Thomas Manning)又伪装谮入西藏,直至拉萨。他虽不是英政府或东印度公司所派遣,但其搜集情报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1945年《艾登备忘录》曾确立的英国对藏政策遭到古德和黎吉生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建议英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直接支持“西藏独立”,而英国外交部却乘机意图降低西藏对印度的战略重要性,变更既定的西藏政策,废除《艾登备忘录》中不利于中英关系发展的内容,从而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然而此举遭到印度事务部和印度政府的抵制,由此英国政府内部对西藏政策的争论和矛盾急速升温。中国国民党六大准备“赋予西藏高度的自治权”,英国内部的纷争才得以合流。英国外交部、印度事务部和印度政府之间的矛盾是由于英国处理西藏事务的不同机构利益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基于当前世界局势和国际背景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将中国的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推向了深化经济发展的前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区域的西藏应将国家战略和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相结合,发展藏民族内涵的文化旅游和西藏特色贸易以及与南亚诸国宗教信仰上的认同和互通,通过三大方面的西藏特色牌,把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西藏社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西藏文学》三大作家群体及其主要特点,认为西藏当代文学获得文学的自信以及文学的独立性与西藏80年代作家群的努力有紧密联系;同时认为西藏作家群的代际转换对西藏文学生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游在西藏     
,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是我国与南亚的主要陆路通道之一,开展国际、出境、边境旅游都很便捷。鉴於上述西藏众多丰富而独特的高品位旅游资源,为西藏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979年12月,西藏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拉萨分社同时组建,标志著西藏旅游业诞生。 1980年2月,西藏正式开始接待海外旅游者,从此,西藏旅游业开始起步。当时,旅游从业人负仅有41人,汽车 13辆,简易客房 25间,床位总数58张。当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059人次,是西藏平叛改革後至79年20年间接…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 ,由于西藏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美国一直企图分裂西藏。这种政策意图并没有因为自然条件和外部条件的障碍而停留于计划之中 ,从 1 94 9年初到《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达成 ,美国从未停止种种政治、外交手段的尝试 ,包括劝说、诱使英国和印度的合作 ,但终因印度和英国自身的政治利益考虑而采取的消极不合作政策和中国中央政府及时经营西藏问题 ,美国的分裂政策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的辩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人修学的主要方式,起源于印度佛教的论义,完善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改革。西藏昌都强巴林寺是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保持着完整的辩经传承,其辩经的核心内容是“五部大论”,在特定规则的要求下展开“立宗辩”或“起坐对辩”。强巴林寺辩经具有鲜明特点,在寺院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僧人潜心修学、探究佛理、提高思辩能力,而且也是僧人考取学位、寺院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代英俄在亚洲的争夺与"西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俄殖民主义者在争夺亚洲的同时侵略中国西藏.英国殖民主义者是侵藏的元凶,它策划"西藏独立"、"外藏自治",否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沙俄殖民主义者与英国争夺西藏,妄图把沙俄的疆界扩张到中国长城脚下,并获得东亚的霸权."西藏问题"是英俄殖民主义者一手制造的.  相似文献   

12.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后期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其早期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80年代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侵略者利用英属印度与中国西藏接壤的便利条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西藏,先后发动了两次震惊中外的侵藏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国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以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条款,把势力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清政府逼到了绝路。在两次重要的战后交涉中,清政府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由第一次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第二次积极主动的争取,并最终保全了西藏的行使主权归属中国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美国策动"藏独问题"国际化的历史考察(1951-1968)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美国政府解密的外交文件,可对美国策动"藏独问题"国际化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综观1951年到1968年美国的西藏政策,大体上经过一个推动达赖集团抵制和平解放西藏《17条协定》的实施,策动西藏叛乱和达赖喇嘛出逃,再到利用联合国工具和所谓"西藏人权"、"民族自决"的口号,策动"藏独问题"国际化,积极支持西藏分裂势力分裂祖国、"遏制"和"牵制"中国的过程。美国这一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十分消极的负面影响,并成为藏独势力分裂祖国和国外反华势力攻击中国的所谓"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央政府在对西藏地方的财政投入和财务监管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构成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又一方面重要内容,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以档案资料为据,就清廷对西藏的财政支出政策、项目、数量和特点,以及驻藏大臣对西藏地方的财务核查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7.
193 4年初 ,黄慕松受命赴藏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成功地举行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册封与致祭典礼 ,并抓住机会宣传中央的对藏政策 ,商讨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黄慕松使藏是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对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步骤 ,西藏地方政府对外公开宣布“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同意中央派员常驻拉萨。自此 ,英国也随即调整了对藏政策 ,中英在西藏的角逐趋于激烈  相似文献   

18.
范稳的“藏地三部曲”是一片释、耶、爱熔铸成的人间净土。这种“奇观”式的写作呈现出一个被强加了“西藏性”的西藏,而生产和消费“奇观”的代价是将西藏特例化、工艺品化,从而使我们错失了真实的西藏。  相似文献   

19.
乾隆对西藏的治理是康乾盛世一项主要的内容,它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进步谱写了动人的乐章。本文从乾隆治理西藏的做法和特点入手,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乾隆治理西藏的内容及利弊得失,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利用藏传佛教高僧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是清朝治藏的一个重要方略。实践表明,它在清朝治理西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五世班禅受封和六世班禅进京入手,对清朝的治藏方略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