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候问题不只是一个技术和政治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气候政治博弈之所以迟迟没有结果,就是因为国际社会缺乏一定的伦理共识。伦理共识的达成应该优先于解决气候问题的政治技术方案的形成,因为任何技术、政治谋划的合法性都将接受伦理道义的考量,这也凸显了伦理共识在气候政治博弈中的价值性。不仅如此,国际关系的向善之道、人类共同利益的定在、普世伦理的兴起也为伦理共识的达成提供了现实依据、利益基础和理论依据。气候谈判中达成的伦理共识应该为:"平等而又差别"的正义原则、"区别而又共同"的责任原则、合作优先于冲突原则以及生存权与发展权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气候公共产品必须要靠各国通过合作来集体提供。而要创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体系并使其持续有效,就必须以正义为本。为了使人类能够打破目前的气候变化正义悖论,就需要启动一项全球正义工程:通过阐明正义、普及正义和实现正义三步骤来催生气候道德,最终依靠人类自身的改变来逐渐复原已被改变的气候系统。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气候哲学也逐渐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气候哲学研究主要围绕气候模型、气候变化中的不确定性、气候科学的共识与异议,以及气候政治与伦理等几个方面展开。气候模型是气候科学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工具,关于气候模型的哲学分析集中于气候模型的本质、检验,气候模拟中参数化、调整的科学意义,气候模型与经验的关系等问题。不确定性是气候科学研究和气候争论中的核心要素,相关的讨论主要涉及不确定性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来源,不确定性的管理与决策等方面。气候科学共识的形成及其意义,如何看待气候科学异议和怀疑,是当前气候哲学讨论的另一重要话题,气候科学家和哲学家们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讨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政府和社会在政治上有一套广泛认可的哲学框架,英国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和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各自的气候政治学,产生了广泛影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威胁,如何解决气候保护公共品的社会困境成为学术探讨的重要问题。在经典的声誉博弈模型基础上,引入气候变化背景和假设条件,构建气候保护声誉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和证明全球气候保护公共品提供中国际合作达成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条件;在达成合作的基础上,用更简明的无限重复博弈代替和辅以模拟实证,揭示各国维护国际声誉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理论根基,从“和合共生”的中华智慧中汲取营养,立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实践,围绕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明确了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强调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以中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担当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指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实践方向。习近平关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其重要启示在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全球气候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秩序迈向公正合理;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化大会21年的艰难谈判历程中,各主权国家普遍把气候谈判当做为本国争取更大利益的机会,在谈判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导致气候谈判难以取得根本性进展。因此,从本质上把气候变化作为伦理问题来认识,使"自利利他、顾全大局"的伦理道德成为谈判的内在驱动力,是从根本上化解气候谈判中的"争权夺利"思维的关键。道德压力并非气候伦理的初衷,道德尊重带来的道德自律才是气候伦理发挥效用的起点。要使气候伦理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遵循四个原则:毫无例外的相互认可原则、共同利益优先的原则、从我做起的主动行动原则以及通过利他达到自利的能力原则。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距离实现 2°C 和 1.5°C 温控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各国对于气候变化减缓所做的努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识别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努力的国家以及各国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至关重要。在综合考虑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各国气候行动的异质性以及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全球气候保护指数(GCPI),以定量评估各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程度。该指数涵盖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经济和气候政策四个维度,包含15个指标。通过对覆盖全球8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的60个国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根据各国的得分表现,识别出卓有成效型、积极进取型、稳中有进型和潜力待放型四类国家,并进一步探究各国在不同维度的具体表现,为未来需要加强气候行动或开展合作的领域提供政策启示。研究发现:丹麦、爱尔兰、中国、英国、德国等国总体而言付出了极大努力以应对气候变化,但各国的气候保护努力各有所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优势领域的多边合作有利于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伦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辩论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争论到伦理争论的历程.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伦理问题",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的关键是利益冲突.要解决"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碳排量分配的合理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及其补偿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气候公正原则、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等问题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确认应对气候变化责任主体及其责任的不同伦理原则:历史责任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受益者付费原则,认为这三种常见的原则在实践中都会遭遇一些反驳与困境,难以获得普遍接受,阻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由此,从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出发提出能力原则:谁有"付费"能力或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比较能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认为能力原则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也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可用于确定不同责任主体在不同时间所应承担责任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大规模干预地球自然系统的一种干预行为,气候地球工程必须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指导下进行。目前,与气候地球工程相关的原则主要是“牛津原则”,其内容包括公益、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独立评估和治理优先。但该原则偏重治理而不是伦理,伦理原则是优先于治理原则的,因为治理原则是工具指向的,而伦理原则是目的指向的。在伦理上,气候地球工程应当遵循减排优先原则、谨慎应用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11.
气候伦理:理论向度与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问题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作为一种凸显的社会伦理,气候伦理是对生态伦理的超越,属于国际关系伦理的范畴,也是应用伦理的范畴。不伤害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和正义原则是气候伦理的三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重大疫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疫情防控中的公益活动集聚社会力量,能有效弥补政府救援短板,在疫情大考中展现夺目的风采。利他主义、公平正义及公共利益是重大疫情防控下公益伦理内涵的三大要素,但非常时期的公益救助也难以避免伦理问题。文章围绕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公益伦理价值共识、公益活动主体的权责界限等方面,从现实、认知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重大疫情防控中公益伦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并提出重建公信力与德育相结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互补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与媒体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伦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媒体伦理的真实原则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舆论氛围,媒体伦理的责任原则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媒体伦理的正义原则有利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媒体伦理的仁爱原则有利于消除社会各种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媒体伦理建设,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需要媒体与社会公众的相互监督,需要与时俱进、高扬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义利并重,诚信,公平、公正、公开是保险营销的基本伦理原则;欺骗和隐瞒,贿赂和回扣,胁迫和权力交易是保险营销中常见的伦理失范现象。理想的保险行业规范则是:完善保险市场基础性法规制度建设,加强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力度;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养水平;构建自我伦理,实践自我调适,维护保险行业秩序。  相似文献   

15.
追求和谐正义的社会伦理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当下,中国社会的伦理焦点正从单纯不平等问题转向对社会不正义的关注。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伦理严重失序、个体道德责任意识普遍缺失的困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本土性与全球性结合的原则,建构基于正义的现代制度伦理和现代生态伦理秩序。深化市场化改革,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但是,只有符合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1)制度的伦理性考量是实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2)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公平正义原则;(3)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转型时期我国公共资源配置的伦理缺失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伦理缺失是由妨碍公平公正的城乡二元配置制度、背离平等的隐形身份歧视、公众参与不足等因素导致的。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共资源配置需要确立的伦理原则及解决公共资源配置的伦理问题的现实选择,以期对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合理配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把传统伦理学对个体的道德关注转向了对阶级和制度的道德关注,把伦理的主体和客体从个人转变为阶级和社会制度。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总体性质是“制度伦理”。马克思强调关于“善”、“正义”、“公平”和“公正”等伦理原则必须放到人的现实的生存条件的基础上去理解,使传统伦理学的抽象原则转变为现实的、历史的原则,实现了一场伦理观的革命。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中包含着伦理和道德的因素,但马克思反对把伦理原则作为基础性原则的“伦理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对此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经济学界认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并且提出要警惕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关系学界跟踪国际气候谈判的发展态势,对国际气候政策制度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度选择,并且把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国家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法学界在介绍西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也逐渐发出自己的学术声音,提出要通过专门立法和相关领域立法来构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伦理学界主要关切温室气体减排的公平和正义问题,研究伦理道德因素在气候谈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美好追求.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价值在于提出了"复数"型的正义概念,并通过正义两大优先原则的梳理,将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差别对待原则、效率原则进行了"词典式排序",为教育公平概念的现代阐释提供了理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主要问题,是狭隘发展观和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下,学生自主发展权利的缺失;以及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导向下,差别对待原则遭到普遍的误解.只有立足于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正确理解自由权优先和差别对待的两项正义原则,才能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迷惘中,重新确立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寻找制度创新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