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超常规搭配是英语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虽然超常规搭配超出了常规性搭配的范畴,却能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甚至还就此获得了使读者产生心理共鸣的修辞效果。从语法结构出发,概括地总结了英语语言中超常规搭配的诸多现象,认为搭配词省略和修饰语移植是英语超常规搭配语法结构上的特点;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超常规搭配存在并广见于文学作品中的根本原因,指出超常规搭配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人类大脑特有的认知联想与联想顺应机制是其存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英语搭配的特点及其教学原则王娟英语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这门语言,必须在学习和掌握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英语搭配的学习和理解。因为这门语言涉及大量的搭配问题,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一、关于语法搭配语法搭...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料库数据探讨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搭配使用特点,研究以名词situation为节点词,通过计算Z值的统计方法提取语料库中的典型搭配词,分析不同阶段英语学习者的搭配发展特征。中国学习者常常使用一些不合英语规范的受阻搭配,影响了语言产出的自然性和地道性。学生在动名搭配方面用词不精确,在形名搭配方面缺乏多样性。受阻搭配是一种不恰当的词汇共现形式,影响了语言产出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4.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世界语言中,英语中性别歧视语言的减少、中性化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并未彻底消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此试图探讨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在英语构词、搭配等词汇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顺应论是由语用学家维索尔伦提出的一种较新的语用学理论,以包含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语境为重要因素,从一个新的角度考察语言的使用。本文简要介绍顺应论的内容,分析了现今大学英语测试的特点,从顺应论的四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其对英语测试的启发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移就是英语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它一般是由修饰语与通常不相搭配的名词构成,是一种词语搭配的语言变异现象。本文试从语用的角度分析移就修辞格的语用特点、深层结构、语用前提、内在关联和语用原则。掌握好这一修辞格,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词语搭配是英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二语习得中,词语搭配对减少语言输入和输出中的误差累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词语搭配的特点,笔者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词语搭配的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语搭配错误与选词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Firth“结构—系统”组词造句规则的分析,指出英语词组的搭配组合主要受到语义系统的限制,这一限制表现为逻辑意义、词性特征及语义题材3种形式。搭配的语义限制是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困难所在。深入理解搭配的语义限制,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英语超常规搭配的语用特征及修辞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配规则在英语语言的交流中与语法规则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英语语言中同样存在着语法结构上超常规的搭配形式。语用学理论框架下的关联理论、经济原则和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合成空间理论为这种超常规的搭配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超常规搭配的语用特征和修辞特点反映了语用学理论中的经济原则和语境具有动态性的交际原则;这种超常规搭配的非常规性使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搭配的特点,即超强的语义功能和更强的比喻与幽默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名词化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语言现象,但从顺应论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的不多。结合诸多例证,从语境顺应的角度分析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的原因。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是客观顺应科技语体特征,主观顺应作者和读者心理状态的一种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学习者语料库,对大学英语专业3~4年级和非英语专业3~4年级学习者高频动词give非词汇化的搭配型式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名词搭配词要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所用的搭配词种类更多,语义更丰富.同时,就学习者的搭配词与本族语语料库BNC中的搭配词对比发现,他们使用典型名词搭配词的能力较弱,其非词汇化动词搭配的典型性差异明显,并且学习者搭配词中也存在不少语际及语内错误.  相似文献   

12.
针对英语语言学理论和教学中较少涉及的词语搭配问题,分析词语搭配的语义学特征以及错误搭配的主要特点,探讨造成英语学习者搭配错误的原因,认为培养学生搭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识别和学习使用搭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形容词+名词搭配是英语学习者最早习得且广泛应用的搭配类型。本文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L2.0)一至四年级英语专业学生限时议论文中提取形容词+名词的显著搭配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学习者的形容词+名词搭配能力的发展模式及其形成原因。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的产出性形容词+名词搭配能力并没有呈直线上升模式:随着学习者对于低频词使用的增加,非典型性搭配也在逐渐增加。本文提出应在英语教学中自始至终重视提高词语搭配能力,应在大学阶段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把接受性词汇搭配能力向产出性搭配能力转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标注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名词搭配错误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对于动词+ 名词搭配错误,由于搭配的意义主要是由名词决定的,忽视或违背搭配的固定性并不影响对整个搭配意思的理解,但缺乏地道 的搭配会影响写作的准确性。对于形容词+名词搭配错误,L1干扰是主要的原因。词语搭配运用是否得当,会影响到写作的 准确性和地道性。帮助学习者掌握搭配类型,利用语料库学习和探索搭配,能有效地解决学习者写作中词不达意的问题,提高 写作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搭配用法也是语言学范畴,特别是语义研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主要有形式层和语义层。在形式层存在着搭配合适与不合适的程度上的差别;在语义层存在着接受与不接受的程度上的问题。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的语义搭配比较对比研究,已成为中国英语学者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词汇搭配和错误分析的相关理论,通过对部分非英语专业硕士生英文写作的调查,分析他们在英文写作中应用词汇搭配的实例,并为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英语词语搭配能力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词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词语搭配更是倍受关注。大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词汇进行搭配的能力。表现在语言输出中,就是口语和写作中出现很多不得当的搭配,表达十分不自然。本文针对大学生选择和使用典型的词语组合的词语搭配能力,进行了问卷和试卷调查,并对造成他们不尽如人意的搭配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词汇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大规模语料库中考察汉语常用动词组成的动宾V+N①的搭配情况,发现动宾搭配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主要表现为:动词组成的动宾V+N的数量存在差异;动宾V+N中名词的数量及其分布形式呈不均衡态势,存在高频搭配及高频名词。笔者运用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词库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阐释,认为形成差异性的原因既包含语言内部因素也包含语言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英语搭配中固定搭配和常规搭配两种搭配结构进行了讨论 ,指出在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应强调对英语搭配关系的认识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 ,实现搭配在阅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 China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oints for the Chinese students in thei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o far there are few empirical studies involving the Chinese students‘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al knowledge.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thesis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al knowledge in the Chinese students from the productive aspect by investigating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in the students at three proficiency levels :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finding out whether there are any proficiency-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and which collocation types are acqui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which are acquired in the later stage. Altogether 110 student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indeed proficiency - 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s and that there are specific types of collocation that are acquir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some types are acquired in the later s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