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首发公开上市(IPO)减持退出方式极大拥塞,借道"参投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购"的私募股权创新退出进入实务.依据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环境成本、并购价值估计和信号传递效应,研究私募股权风险概率下无差异博弈均衡价格形成的机理,分析私募股权"选择支持企业IPO还是被并购"最优退出方式的行为选择策略,明确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优IPO退出价格和并购退出条件下的收益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创投市场,高不确定性使得创投机构依赖联合投资网络获取竞争优势。然而现有研究论证了联合投资网络对创投机构以及区域经济的重要意义时,却忽略了同一网络内创投机构网络位置的非均等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绩效分化。为此,笔者构建了联合投资网络中心性与投资绩效的关联模型,并结合IDGVC案例研究提出:在联合投资网络中,中心性越高的创投机构,机会发现能力越强,也更容易带来网络内其他成员的行动协同以及在网络外部的声誉效应,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与培育创业企业并由此获得高收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本土创投机构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在动量效应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利用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模型分解股票收益,按照三种收益水平构造动量投资组合并考察收益在持有期的表现,结果发现,经营业绩的横截面差异是形成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必要条件;股票市场交易行为在不同时期对经营业绩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促成了收益的动量与反转效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政府声誉介入下的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KMRW声誉模型 ,从“政府-上市公司-投资者”三方博弈的视角对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可以发现 ,在政府声誉介入条件下 ,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两方博弈实质上为三方博弈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能力的先验概率取决于上市公司与博弈第三方--政府的博弈结果。由于政府对发行上市和增资配股的行政管制具有事前性 ,上市公司预期收入是信息披露的函数 ,因此金融监管规定决定了均衡业绩披露。当对上市公司有利的均衡业绩偏离真实业绩时 ,上市公司倾向于利用建立在政府声誉基础上的伪声誉进行以“盈余操纵”、“微利现象”为特征的虚假信息披露。据此 ,金融监管机构应在加强市场微观基础建设的条件下 ,逐步实现“买者自负”的市场化监管。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更名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普遍现象,其对公司股票价格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受到了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分析公司更名、特别是公司基于经营范围变更、并购重组、战略调整、声誉改变和其他原因等不同动机的更名行为对其股票价格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其次,在对中国上市公司更名情况及其更名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2010—2017年中国更名上市公司在更名前后60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数据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上市公司更名的市场价格反应;以2010—2015年中国更名上市公司在更名前后3年的总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经营绩效数据、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等财务数据以及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等公司治理数据为样本,利用差分T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上市公司更名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无论上市公司因何种原因更名,其在更名前后很短的时间内可能产生显著的正超额收益,但这种正超额收益将在更名后的较短时间内消失,甚至产生显著的负超额收益;同时,公司更名还可能在更名后的1~3年内显著降低其总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进而产生显著的公司治理负效应;公司更名的短期市场价格反应与长期公司治理效应具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公司更名并不是改善其经营绩效和治理绩效的有效途径,投资者投资于更名上市公司在长期和短期内都可能难以获得正的超额收益。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出台更加详细的公司更名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更名行为,抑制上市公司更名乱象,为营造良好的中国股票市场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上市公司在因经营范围变更、战略调整、并购重组、声誉恶化和其他原因变更公司名称时,应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更名可能不仅不会提高公司经营绩效,产生正的治理效应,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投资者不要对更名上市公司进行盲目投资,更名上市公司可能既不会为投资者带来短期超额收益,也不会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和产生正的治理效应而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额收益。文章研究结果为证券监管部门规范上市公司更名行为、上市公司更名决策以及投资者对更名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创投企业运行中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利于创业投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不规范,对创业企业的监控不到位,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但同时,国家对创投企业发展给予了相应宽松的政策氛围,创投企业也具有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优势。要降低创投企业的投资风险,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创投资金的退出机制,创投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审慎选择与评估投资机会,加强对创业企业成长的风险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7.
股东由于所有权性质不同而有不同持股目的,进而通过股东大会对上市公司提供具有自身特点的激励,激励拥有经营权的高管层,使之价值取向与己趋于一致。不同股权结构给上市公司高管层提供了不同侧重的激励组合,通过高管层的经营决策,影响上市公司绩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法人股、流通股比国有股主体更关心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经营收益,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而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更关心上市公司社会贡献;流通股股东更关心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经营状况;适度股权集中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社会价值;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但一股独大与之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2009-2011年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2SLS方法分析创业投资机构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总体上对创业板上市企业无显著影响.在考查不同产权性质创投机构对企业的影响差异时,发现国有创投机构的持股决定,正向作用于企业的创新行为.反过来,检验企业创新行为对创投持股的影响时,国有和民营同时支持企业的创新行为,对创投持股有减少的影响趋势.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我国创业投资.在不断加强国有创业投资的同时,也应注意民营和外资创投的壮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所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考察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以2005—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在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变更后,央企通过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将非经常性收益计入经常性损益的行为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嫌疑的央企主营业务并未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迹象,再次支持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假说。此外,研究还发现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程度与高管薪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管利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获得了薪酬收益。因此,监管部门在制定央企业绩考核办法时,应考虑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的可能影响,尽可能将薪酬业绩指标基于企业不易进行科目归类操纵的业绩指标;同时,通过加强会计和审计监管,来防范和抑制企业的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行为,以增强央企业绩考核办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自2006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机构投资者所持A股市值日益增加,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治理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以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研究主题,选取2007~2011年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存在内生性问题;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影响力的大小受第一大股东制约,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加强股权制约有利于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1.
以2007—2009年连续三年都在沪、深两地挂牌交易的63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Eview统计软件,实证分析控股股东代理冲突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证明了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经营业绩显著负相关;股改后,现金流权与公司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公司经营业绩呈倒U型关系且显著;公司规模与公司经营业绩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经营业绩负相关且两者都显著;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对本年度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提要]在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以沪深A股国资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政府控制级别的公司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国资控股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的金字塔层级与公司经营业绩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国资控股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控制链条数与公司经营业绩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三,政府控制级别会影响金字塔股权结构的金字塔层级数和控制链条数对公司经营业绩的作用,较高的政府层级不仅会降低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控制链条数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正相关关系,还会加剧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控制链条数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2008-2012年度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独立董事特征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独立董事受教育程度、年龄、亲自出席会议频率,与企业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薪酬、兼职数量则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声誉的独立董事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下,独立董事的声誉是激励和约束其行为的重要机制。独立董事在其执业生涯中声誉与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深入理解独立董事的行为机制打下基础。独立董事的声誉包含三个维度,由于信息不完全以及公众的辨别能力有限,这三个维度的声誉之间存在连带关系。独立董事的声誉既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收益,也会给其造成成本,控制性股东在选聘独立董事时需要权衡这些收益与成本。独立董事在执业过程中,若由于上市公司的原因而使得其个人声誉受到损害,导致任职的期望收益低于机会成本,独立董事将选择主动辞职。独立董事在一期任职完成后(包括任期后主动辞职与下一期继续任职两种情况),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其声誉进行维系和修补。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行为,证监会于2017年5月修订实施了减持新规,规定内部人必须预披露减持计划。从内部人交易预披露视角出发,选取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减持新规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减持新规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效率;减持新规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投资者搜集信息并参与交易来提升股票定价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减持新规的政策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较低的公司中更强。研究结论表明,进一步完善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仅能有效规范内部人的违规交易,也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高市场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创业投资机构作为一种创新中介机构,能够扩大企业创新搜索空间并降低创新搜索成本,因而对于新兴经济国家高技术企业创新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创新搜索理论,选取中国高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49家高技术企业调研数据对创投持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创投持股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企业管理者感知的产业增长较高时,为国外企业代理销售产品和服务时,以及企业向国外出口产品或服务时,创投持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流通进程的加快,限售股解禁和大股东减持行为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而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在对大股东减持的动机和截止到2009年11月30日沪深A股312家股份全流通公司的减持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全流通后,公司的托宾Q值、公司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估值水平对大股东的减持数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在整个市场中所处的估值水平越高,大股东的减持数量越大;限售股解禁数量、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大股东的减持数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净资产收益率、限售股股东持股成本对大股东减持数量的影响不显著等结论,最后简要分析了个人转让限售股征所得税对大股东减持的影响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基于风险投资与公司治理理论,提出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治理结构及风险投资通过公司治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等研究假设,运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风险投资机构介入公司治理可以增强对管理层的激励,从而对创业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政府应规范风险投资行业标准,管控投机行为;创业企业要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势资源,加强内部监控机制和重视对管理层的激励;风险投资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抵制短期行为,加强合作互鉴,提高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家族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结果发现,家族控制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以及超额薪酬;家族控制并没有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产生显著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以及薪酬业绩敏感性;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非家族高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但并没有显著提高家族高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媒体报道对"高送转"溢价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股利分配预案宣告前后的超额收益率与"高送转"分配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显著负相关。本文还发现"高送转"分配显著增加了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使得上市公司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媒体报道显著增加了"高送转"溢价。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送转"增加了媒体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道,而媒体报道也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股票的年收益率。最后本文还发现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会在"高送转"当期减持公司股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