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浅谈中英文化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禁忌,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或忌讳人们作某种事情或说某种话。禁忌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它不仅来源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而且也包含着人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在长期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礼俗。因此,有些禁忌是消极的、迷信的、愚昧的,而有些禁忌则是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人从一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都生活在禁忌的包围和约束下。禁忌语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影响极大,故值得研究。本文从禁忌语的类型、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关系及会话中误用禁忌语的原因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阐述,从而为外语教学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禁忌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是从鬼魂崇拜中产生的。客家女性禁忌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约束和塑造客家女性行为的准绳。禁忌习俗一经形成,就渗透到客家女性生活中去,世代相传,成为一股具有约束力的精神力量。从客家女性禁忌可以看出客家家庭伦理观,即男尊女卑、香火绵续。  相似文献   

4.
面具禁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一种民俗事象 ,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面具禁忌便是其中之一。面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是神灵、鬼魂、祖先的化身和载体 ,它既是神圣之物 ,也是危险、不祥之物 ,由此产生了对面具的禁忌。本文广泛介绍了国内外存在的面具禁忌现象 ,并着重对贵州撮泰吉面具、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禁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汉族普遍对毒蛇持禁忌态度。汉族毒蛇禁忌习俗源远流长。人们将蛇列为五毒之一,将毒蛇视为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力量的代表。汉族许多习俗都与毒蛇禁忌有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习俗都属于毒蛇禁忌的范畴。正是在这种毒蛇禁忌习俗的基础之上,在某些特殊场合,汉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非图腾崇拜性质的崇蛇习俗。不过,汉族崇拜毒蛇仅仅限于利用毒蛇来避邪御凶。这种崇拜是由对毒蛇的禁忌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禁忌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反映民间的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今天人们在岁时节日、人际交往、婚丧喜庆及生产生活中仍有一定的禁忌。旧的禁忌有的消失了,新的禁忌又会产生。盐城地处苏北平原,东临黄海,境内河渠纵横,历史上盐、农、渔、商多业并举,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因而禁忌也特多。区域内诸方面的禁忌既体现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鲜明的区域文化个性,对其整理研究,有助于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语言禁忌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言禁忌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中国的文学传统进一步强化了语言魔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语言禁忌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符号功能的认识,大脑的联想机制强化了汉语中以谐音为主要联想基础的语言禁忌的形成。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禁忌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禁忌是消极巫术的产物,目的在于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禁忌渗透于先秦时期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禁忌的成因多种多样,都是为了避免招致灾难和惩罚而对人们行为和观念的禁拘与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禁忌是一种不成文的规范。它虽不是法律制度,也不是道德规范意义上的约束,但它从信仰的角度控制人们的言行,对群体及个人都有制约作用,是一种民间的,自发状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对某些事物及言行有所忌讳,出现了许多禁忌问题。在英、汉交际中,我们应对各自的禁忌有所了解,以免造成交际失败。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个角度来探讨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揭示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因此而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对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可能的。我们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五个方面将这种可能性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90年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呈现出"坚持民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民生多样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坚持民生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当今共产党人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在新的起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其自身有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论述了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历史演进过程 ,将民权主义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 :民权主义初步形成阶段、民权主义深化阶段、民权主义新发展阶段。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阐述了每个阶段民权主义的内容特点以及从资产阶级民权主义向革命民权主义发展的过程 ,深刻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张,将中国的富强之路明确定格在国民的素质提高上,将宏大的启蒙明确落实在微观的个人上,体现出历史的进步;其中的"鼓民力"主张,是对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一个反拨;严复把"身体"与启蒙、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通过由国到人、由人及身、由身返国的思考逻辑,将身体纳入救亡强国体系,开启了晚清以后身体政治化、国家化的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积极的身体政治,它成为一种新的理念阐发而闪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并得到同时代及后人的广泛响应,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传播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科技传播在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推动经济建设的现代化 ;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开发工作 ,推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可以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推动人们观念的更新和世界观的进步 ,促进人的思想现代化 ;可以传递大量科技信息 ,开阔人们的眼界 ,促进人类知识水平的现代化 ;可以推介先进的生活理念和社会生活方式 ,促进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象征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强调人的本体地位,把一切文化现象看作是人活动的产物,而支配人活动的是形成于头脑中的观念。人的观念是怎么产生的?本文追本溯源,认为本能是观念产生的原点。文章得出结论:建筑象征文化产生的源头是人的本能及其后发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推行民主,首先要普及教育,促进民智;要让老百姓衣食有着,生活安定。民智和民富是民主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原则在 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 (试行 )以及 1991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均被规定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人民调解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 ,以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属性的一一比照和阐述人民调解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原则同法院调解原则的重叠和冲突 ,并展望了人民调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还未能充分地反映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求。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将其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同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政治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德育的智慧在于:把对人的生活秩序和生命意义的关注融为一体,关怀整全的人生。一方面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进行调理并确立规范,引导人们合理地生活,营造生活家园;另一方面它从更高的层次关注生命的意义,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调理并勾画秩序,开启人生的意义,构建精神家园。当代德育建设应当吸取传统德育的智慧,关怀现代人的生活秩序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