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十年来国外关于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发展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扩展。一方面经典研究进一步深入 ,旨在探明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的行为因素、认知因素以及家庭因素 ,另一方面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交往经验对儿童发展与适应的影响 ,以及儿童同伴关系、社会技能在生理、情感、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该领域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儿童社会技能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以实现自己或他人互动目标的行为方式,它包括行为、认知和情绪三种成分。儿童社会技能缺失是造成其同伴群体关系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会引起儿童的一些问题行为。所以采取有效的、科学的、适用的干预措施来提升儿童的社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伴关系及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国外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开展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对同伴关系系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就同伴关系研究的相关成果作一综述,供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方式.这一概念可以从"同伴接纳定义"、"行为定义"和"社会效度定义"三种方式加以界定.关于儿童社会技能的研究可以归纳出四种理论观点或模型,即行为结构的观点、人际问题解决的观点、社会技能的加工阶段模型以及社会技能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社会技能和社会能力两个概念有着重要的差别.在干预和训练中要考虑个体特点、交往过程和行为背景等多个层面,以形成和提高社会能力为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社会退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探讨幼儿园一名社会退缩幼儿退缩行为产生原因及其教育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退缩行为产生原因主要有缺乏社会交往经验、人际交往质量低、缺乏交往的自我效能感。基于此,研究者通过建立良好师幼关系与同伴关系,提升幼儿社交技能与交往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教育干预,较好地改善了幼儿的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同伴冲突是幼儿与同伴相互作用过程中一种很常见的社会互动形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在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其同伴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状况。冲突解决能力发展良好的儿童,  相似文献   

7.
被同伴拒绝儿童的社会技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行为技能和社会认知技能两个方面。良好的社会技能可以从技能训练中习得,针对被同伴拒绝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可以从培养积极情感的表达、合作游戏、行为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社会技能问题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西方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课题。西方关于儿童社会技能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早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停滞阶段和20世纪70年代后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迅猛崛起与发展阶段。但我国关于儿童社会技能的研究起步较晚,亟待拓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学前儿童羞怯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及考察情绪调节能力在两者关系中的保护性作用,随机选取山东省德州市170名幼儿为被试,请教师用量表评定法报告幼儿的羞怯、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羞怯水平与其同伴交往能力显著负相关;2)情绪调节能力对羞怯与同伴交往能力间关系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情绪调节能力是羞怯引发较低同伴交往能力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社会退缩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社会退缩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的探讨是其预防和干预的基础。文章从生理基础、亲子关系、家长观念、家长行为、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角度,梳理了近年来社会退缩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和儿童社会退缩发展路径的研究,提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我国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幼儿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交往环境,多数幼儿在园期间的交往同伴仅局限于同龄之间的交往。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开设混龄班,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而且在混龄班与同龄班共存状态下,两种班型对幼儿个体发展影响不同。以赤峰市实验幼儿园中三个混龄班与三个同龄班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影响,并针对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农民工举家迁移到城市务工,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值得关注。农民工子女良好的社会适应与其所处的环境中社会化所必需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是农民工子女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就必须要关注社会化主体对其发挥的作用,探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影响。应该倡导社会化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依靠社区教育,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社交关系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发现,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在融合教育中多数未获得同侪的接纳,被拒绝的情况严重,颇显孤独;上课时间内情障儿童在普通班与同侪互动的次数比在资源班多,而下课时间内大部分情障儿童主动参与同侪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比单独游戏或观看同侪游戏的时间长,次数也较多;情障儿童在同侪行为的示范与同侪压力下可训练出良好的行为模式;而普通班儿童能培养出对问题行为的包容、协助和乐于与情障儿童互动的态度。普通班儿童受情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干扰易形成集体排斥后者的现象,后者则因受到排斥而产生孤独、焦虑、自暴自弃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对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的理论探讨一直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近期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有关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的理论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凯斯的信息加工理论等一般认知理论发展为儿童心理理论取向的理论。但在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中,尚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 30年来 ,儿童特质概念的发展一直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该领域的研究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儿童特质概念的发展特点或趋势 ,另一方面也细致考察了儿童特质概念的发展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如儿童特质概念的发展与自我评价、学业行为、人际行为的关系 ,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